HR常用的23個分析指標及計算公式

HR常用的23個分析指標及計算公式

1.員工比率

計算公式:非生產人員÷員工人數×100%

意義及功能:測驗員工結構狀況

判定標準:通常非生產人員越小越好,具體情況視企業而定


2.員工增加率

計算公式:(全年員工數-上年度員工數)÷上年度員工數×100%

意義及功能:測驗每年員工增加比率

判定標準:視企業發展規模而定


3.工資增加率

計算公式:(本年度平均工資-上年度平均工資)÷上年度平均工資×100%

意義及功能:測驗每年工資增加率

判定標準:略低於勞動生產率增加率


4.加班工資率

計算公式:加班工資額÷工資總額×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加班工資佔工資總額比率

判定標準:視實際狀況而定


5.離職率

計算公式:每年離職人數÷員工總數×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每年離職人數佔員工總數比率

判定標準:不宜超過10%


6.離職增加率

計算公式:(全年度離職人數-上年度離職人數)÷上年度離職人數

意義及功能:測定每年離職人員增加率

判定標準:不宜超過10%


7.獎金率

計算公式:獎金額÷工資總額×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獎金佔工資總額比率

判定標準:各行業不同標準


8.福利費與銷售額比率

計算公式:福利費÷銷售總額×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福利費佔銷售總管比率

判定標準:各行業不同標準


9.平均工資

計算公式:工資總額÷員工總數

意義及功能:測定人均工資以評價員工待遇高低

判定標準:視物價指數調整為佳


10.人均管理費

計算公式:管理費總額÷員工總數

意義及功能:測定人均管理費,以評價人均負擔費

判定標準:比率越小越好


11.出勤

計算公式:出勤人員÷員工總數ⅹ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出勤人員佔員工總數比率

判定標準:出勤率愈高愈佳應85%以上


12.遲到早退率

計算公式:遲到早退人數÷員工總數×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出勤員工遲到早退比率

判定標準:比率愈小更好


13.新人員比率

計算公式:新進人員數÷員工總數×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新進人員比率

判定標準:無一定標準,以新陳代謝為度


14.員工固定率

計算公式:(月底員工數-該月離職數)÷月底員工數×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員工安全性比率

判定標準:80~85%安定性愈大愈好


15.工資標準

計算公式:工資總額÷員工累積人數

意義及功能:測定員工工資標準

判定標準:各行業不一,一般不超過1/3標準


16.福利費與用人費比率

計算公式:福利費÷用人費×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員工福利標準比率

判定標準:越高越好


17.建議與提案率

計算公式:提案件數÷平均員工人數×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員工對工作熱誠和希望

判定標準:通常越多越好


18.紛爭率

計算公式:紛爭損失時間÷員工總數×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員工紛爭情形

判定標準:越少越好


19.懲戒率

計算公式:違規人數員÷員工總數×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員工違規事件受懲情形

判定標準:越少越好


20.臨時工比率

計算公式:臨時工人數÷員工總數×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臨時人員比率

判定標準:越少越好


21.災害損失率

計算公式:災害損失日數÷直接人工總數×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災害損失比率

判定標準:愈低愈好


22.勞動災害補償率

計算公式:災害給付總額÷勞動災害保險費×100%

意義及功能:測定災害給付補償率

判定標準:愈低愈好


23.教育訓練時間率

計算公式:教育訓練時間÷平均員工人數×100%

意義及功能:教育訓練比率

- END -


來源 | 網絡

HR常用的23個分析指標及計算公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