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總統的父親,這樣「教」出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

里根總統的父親,這樣“教”出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

里根是非常受美國人民歡迎的一位總統。其實,他的成功和他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我們從一件小事就可以窺知一二:

里根總統小時候,有一次玩足球時不小心把鄰居家的玻璃打碎了。

鄰居馬上就跑到了里根的家裡,氣勢洶洶地要求里根賠償12.5美元。

里根既內疚又害怕,面對鄰居的要求也感到束手無策,只能可憐巴巴地看著站在一邊的父親,期待父親能過來“解救”他。

父親當然知道里根是在期待他來幫助自己解圍,但是面對兒子闖下的禍,他既沒有大發雷霆,也沒有馬上迎上前去安撫鄰居,只是平靜而嚴肅地對里根說:

我可以先幫你墊付這12.5美元,但今天確實是你砸壞了人家的玻璃,理應由你來賠償。所以你必須保證一年後把這12.5美元還給我。

父親的要求合情合理,里根找不到什麼理由反對,只好無奈地答應。

此後,每逢週末或節假日,里根都會到餐廳去刷盤子。幾個月的辛苦工作,最後他終於湊齊了這12.5美元,並把它交到了父親的手裡。

人們一向認為“子債父還”是天經地義的,如果里根的父親當場就幫里根償還了這12.5美元似乎也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兒子的錯誤面前,里根的父親不但不包庇,甚至還明確地告訴里根:這錯誤是你犯下的,除了你自己沒人應該承擔責任,包括父親也不行。

里根總統的父親,這樣“教”出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

因此整個事件中,里根的父親做到了這可貴的兩點:

1.教孩子學會正確合理的歸因方式,讓孩子用行動去承擔應負的責任

歸因方式是心理學的一個概念。 指的是一個人面對後果,尋找和歸結原因的方式。

心理學家認為,在發生一件事的時候,一個人如果能夠使用正確合理的歸因方式,從客觀的角度,而不總是從別人或其他事物身上找原因,那麼這個人就更傾向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顯得更有擔當。

用行動來承擔責任非常關鍵。

“承擔責任”並不只能流於嘴上說說,還應付諸行動。事件中里根的父親不但教會了里根正確合理的歸因方式,還讓他用切實的行動去實現應負的責任:

讓兒子辛苦地去餐館打工就是告訴兒子:犯任何錯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2.在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決定成敗

這也是里根父親非常可貴的一點。

倘若看到兒子闖了禍,父親就不停地責備、埋怨里根,甚至大發雷霆,這樣不但不能塑造里根的責任感,反而會讓里根容易不負責任。

為什麼?

因為孩子受到責備的時候,他們內心中原本內疚、羞愧、緊張的情緒就會得到緩解,

心理學上講,你的語言暴力、喋喋不休或其他不合適的懲罰,會起到一個“情緒轉移”的作用,且讓犯錯的孩子有一種“我已經為自己的不良行為付出代價”的感覺,從而不會去真正反思和改正自己的錯誤。

在孩子眼裡,接受你的指責、咆哮、怒罵需要消耗他們很多的精神和身體能量。

別忘了,里根父親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態度是“平靜而嚴肅”

注意力全部在“如何承擔責任”而非“聲討”

他話語不多,卻切中要害、一針見血,落到實處。

里根總統的父親,這樣“教”出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

當然,我們不必生搬硬套,如果幼小的孩子犯了錯也讓他去打工還錢。只需從故事中學習里根父親的教育理念,

比如說,不去做那種:面對孩子的錯誤,一邊責怪孩子,一邊出面幫助解決問題、主動承擔責任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