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出「政府要員」的英國私立貴族學校里,孩子們都能學到什麼?

越“精英”的私校,就會花越多的金錢和時間,學習越多隻能修身養性、不能養家餬口的“沒用”東西。也難怪,英國王室成員在高中及大學階段最常見選擇的科目就是歷史、藝術史、地理這些“沒用”的學科。

根據英國《領軍人物2016》的調查,英國社會80%的要職都是由私立學校畢業生擔當。

不同於中國,英國的求職簡歷往往需要從小學寫起,因為小學常常能暴露一個人的出身秘密。

頻出“政府要員”的英國私立貴族學校裡,孩子們都能學到什麼?

一、你更熱衷追求公平性?那麼,私立學校不適合你!

英國的中學大體分為免費的公立學校,和需要付費的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入學不以考試成績為依據,而是按照家庭住址劃片入學,但是公立學校當中的文法學校則是例外。換句話說,文法學校是公立學校裡的好學校,需要經過入學考試,嚴格按成績高低錄取,有點類似於中國的重點中學。文法學校因為是政府出資的學校,體現公平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頻出“政府要員”的英國私立貴族學校裡,孩子們都能學到什麼?

而私立學校,一句“學校校長保留最終是否錄取一個學生的權力”,就把一切質疑都打發了!考題是本校出的,試卷是本校批的,決定是本校做的,並不需要向家長或者任何人解釋一個考生落選的原因。考和不考,是考生的自由;取和不取,是學校的權力。從道理上講,私立學校甚至沒有公平的義務。

二、小學決定中學?私立學校更重“邏輯思維”!

大部分私立中學的入學考試,除了數學、語文,還會考數理推理與語言推理,後兩者是智商考試,考察的是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私立小學在英國英語裡又叫預備學校,其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把一個學生送進選定的私立中學,因此學校都開設數理推理和語言推理課。而公立小學的學生要考入私立中學,只能通過自請家教,補習推理。不能或不願付私立小學學費的家庭,通常也無力支付每小時高達60英鎊的家教費用。一個孩子上什麼樣的小學,幾乎決定了未來上什麼樣的中學。

私立學校的錄取,除了4門入學成績,面試以及學校的推薦信都是重要的判斷依據。同時,幾乎所有私校的入學申請表格上,都要填寫家庭成員與該校的淵源,這也是學校的一種身份,或者說階層的認同吧。

所有的私立中學都設立吸引優秀學生的獎學金,其中分為:學術(學習成績)獎學金、音樂獎學金、體育獎學金、美術獎學金和戲劇表演獎學金等。不同於中國的特長生,英國私校的這些獎學金一般只頒給已拿到錄取信的學生,常見的獎金金額是佔學費的10%,上限則可以是佔到學費的50%甚至100%。財大氣粗的伊頓公學國王獎學金則是學雜費全免,還有諸多優先權。

頻出“政府要員”的英國私立貴族學校裡,孩子們都能學到什麼?

但是,千萬不要據此真的相信,能力出眾的寒門子弟同樣可以就讀最精英的貴族學校,因為這樣的學校選拔精英的標準,完全不同於公立學校課程設置的標準。僅僅是學習好,並不能成為精英學校裡的精英。從總量來看,因為學習好而得到獎學金的比例,還不到私立中學獎學金總量的1/4。

三、社會精英學校入學考核,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標尺!

對大多數人來說,人生第一次像樣的選拔或者競爭,是發生在小升初的時候。一個社會精英學校的入學考核內容,往往也是引導其教育發展的標尺。

在文法學校,只有勤奮好學、認真嚴謹的孩子才能成為好學生。有這種價值觀念和自律能力的學生往往出自中產階級,父母很多都是通過多年苦讀、有強烈競爭意識、在職場打拼的職業人士。他們生活寬裕但不奢侈,金錢和時間都花在刀刃上,要麼百忙中親自輔導孩子學習,要麼用少量的錢請家教,讓孩子考上文法學校而省下大量的學費。學生和家長的目標往往非常明確:中學畢業考醫學院或者法學院等等。而職業人士,需要的正是這種勤奮、嚴謹的素質。相反,能不能吹薩克斯風、會不會踢橄欖球並不重要。更有可能的是,當他們讀醫學院或者畢業以後,恐怕也沒有多少時間踢橄欖球。

再看私立學校,每年學費從2萬英鎊到4萬英鎊不等,父母花了這麼多錢,他們的假期卻比公立學校更多,一年到頭數下來,上學的日子還沒有在家的日子多!

四、在學校的日子,他們都在學什麼呢?

除了公立學校都有的數學、語文、科學、人文等“正課”,私立學校的大量時間都是“不務正業”。以男校的體育來說,除了常規的田徑、體操、游泳等課程和課後訓練,每週校際之間的球類賽事都要佔據1個半天,連來帶去至少5-6個小時!由此不難推算體育教育佔據的全部時間比例,而每年的戲劇排練,都是全班總動員,即便臺上只有一句臺詞,也一樣要花費幾個月時間排練。總之,好像上課一點也不比學校裡的其它活動更重要!

課程表的豐富性,是評判一所學校質量的重要依據。僅僅一個小學,可以在學校教授的樂器可以覆蓋現代交響樂團的全部主要樂器。課後班涉及體育的有:網球、射擊、騎馬、柔道、擊劍、高爾夫等,女生當然少不了芭蕾。而美術方面,小學階段已經包攬了素描、水彩、油畫、裝置等各個門類。當然,這每一項才藝,都意味著額外的費用。

英國社會的領導階層,並不是學習優異的文法學校培養出來的,更絕少來自公立學校畢業生。恰恰是“學不致用”的私立學校,培養了當今英國2/3的高級法官、軍隊高層、半數以上的議會議員和絕大多數的頂級公司高管。

根據英國《領軍人物2016》的調查,英國社會80%的要職都是由私立學校畢業生擔當。

英國中小學佔比90%以上的公立學校、少量的文法學校和歷史悠久的私立學校,分別培養了這個社會的勞力者、勞腦者和勞心者。儘管這種對應並非嚴絲合縫、一成不變,但是這三類學校的課程設置、考核標準和激勵機制,都使英國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日益降低。

屌絲逆襲的勵志故事在後資本主義的西方國家,比在新興國家更像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