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節爲何定在11月8日?歷史上還有個「九一」記者節,你知道嗎?

记者节为何定在11月8日?历史上还有个“九一”记者节,你知道吗?

在民族生死存亡關頭,他們揮毫當槍;在國家砥礪前行路上,他們激濁揚清。

他們是事實的追尋者,一直在路上,孜孜不倦發掘事件的真相。他們是時代的瞭望者,永遠立潮頭,披風戴雨推動社會的進步。

他們,就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記者。

他們,不僅要記錄時代的故事,更要傳播好正能量的聲音。他們,不僅是人民的眼睛,更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喉舌。

從2000年,國務院正式批覆11月8日為記者節,今年已是第十九個記者節。

出發遠了,總要回過頭看路。這個記者節,讓我們看看記者節的前世今生,迴歸初心,以此向記者致敬,向這些擔負社會良心的人致敬。

記者節,一個不放假的節日

記者節,與護士節、教師節、醫師節一樣,是我國僅有的四個行業性節日之一。也是一個不放假的節日。

记者节为何定在11月8日?历史上还有个“九一”记者节,你知道吗?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記者節就已被設立,但並未明確具體日期。 194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頒佈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明確規定了“記者節”,《辦法》對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規定這樣表述:“其他各種紀念節日如:二七紀念、五四紀念、七七抗戰紀念、八一五抗戰勝利紀念、九一八紀念、護士節、教師節、記者節等,均不必放假。”

由於沒有具體日期,長期以來,我國新聞從業人員一直未過記者節。

直到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簽發了新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再一次明確列入了記者節,但仍未給出確定日期。

這個辦法公佈後,各地新聞工作者紛紛向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詢問有關情況,希望確定這一節日的具體日期,並提出了不少建議。中國記協在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過認真研究,認為中國記協代表著全國5萬名新聞工作者,以其成立日作為記者節日期,具有廣泛 的代表性,是比較適宜的。中國記協將此意見上報後,中宣部、國務院先後批覆同意選定這一日。記者節日期的確定,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廣大新聞工作者貢獻的肯定。

於是從2000年11月8日開始,全國新聞工作者迎來了第一個記者節。從此之後,每年記者節,中央、地方均舉行各種紀念、表彰活動,隆重慶祝記者節。

記者節為何定在11月8日

記者節設在11月8日,有其特殊的紀念意義。因為這一天,是中國記協的前身——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成立之日。1937年11月8日晚,範長江等24人發起,“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在上海山西南路200號南京飯店正式成立。這個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聞界統一戰線組織。

在抗戰形勢下應運而生的“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成為新聞工作者的“精神家園”,與中華民族一起經歷了戰爭的浴火涅槃,在抗日戰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哪裡有戰鬥,哪裡就有“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的身影。“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成員以筆代槍,不畏艱險在前線採訪,他們還編輯出版報紙,宣傳抗日,堅定了廣大民眾勝利的信心。

记者节为何定在11月8日?历史上还有个“九一”记者节,你知道吗?

1938年,範長江、陳儂菲、胡蘭畦(從左至右)在武漢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討論工作

一批鼓舞人心的報道出自“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成員手中。範長江、方大曾等6位戰地記者在“七七”事變爆發後冒著生命危險採寫了10篇戰地通訊。盧溝橋事變時,陸詒首先進入宛平城,在八年抗戰中,他約有四年在戰地奔波採訪。

“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歷經戰火洗禮,隊伍不斷髮展壯大。1938年底,會員人數已有600多人。1940年11月統計,會員達到1156人。1941年4月28日,國民黨當局懾於“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的社會影響,下令查封總會。但“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分會未停止活動。

新中國成立之前,1949年9月,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籌備委員會成立,“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也完成了歷史使命,將團結凝聚新聞工作者的接力棒,交到了中國記協手中,同時也傳下了“愛國、進步、責任、擔當”的“青記”精神。

“九一”記者節,用生命和鮮血抗爭而來

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就有記者節。不是在11月8日,而是9月1日。這是愛國進步人士用生命和鮮血抗爭而來的記者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政府以“攘外必先安內”為由 ,頒佈《出版法》等法律,強化新聞檢査制度,引發了新聞界的普遍不滿。1933年1月21日,鎮江《江生日報》經理兼主筆劉煜生,被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顧祝同下令槍決,罪狀為“宣傳共產”。而證據僅僅是該報副刊上發表的幾篇小說。

劉煜生被槍殺的消息經上海《申報》刊載後,立即引起強烈反響。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全國律師協會、南京首都記者協會、上海日報記者協會紛紛發聲抗爭。然而,劉煜生案並沒有得到公正處理,多名報界成員被逮捕、暗殺,恐怖氣氛籠罩著新聞界,國民黨政府與新聞界的矛盾徹底激化,報界不滿情緒上揚。

记者节为何定在11月8日?历史上还有个“九一”记者节,你知道吗?

遇害的《江生日報》經理兼主筆劉煜生

為了緩解輿論壓力,1933年9月1日,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向內政部、軍政部發出“訓令”,要求這兩個部“通令”各級國民黨政府和軍隊:“對於新聞事業人員,一體切實保護”。

“切實保護”是不可能存在的,但這條通令也切實成為當時廣大新聞界人士提出自己要求的憑藉。1934年8月,杭州記者公會向全國新聞界發出倡議,公定9月1日為記者節,屆時開展慶祝活動。當年,北平、杭州、太原等地新聞界響應這一倡議,舉行了慶祝活動。北平新聞界致電國民黨中央,要求“實行去年九月一日命令,保障記者安全,維護言論自由”。

初創時期的記者節,因未得到官方承認,其紀念活動多為報社自發組織活動,規模與影響較小。1934年首屆紀念活動幾乎未引起國人的關注。從1935年起,全國新聞界都慶祝記者節。這年9月1日,杭州市舉辦了全國報紙展覽會,展出報刊近1500種。有些城市的報紙還休業慶祝,天津《大公報》於9月2日發表題為《記者節》的短評說,“我們以為與其停刊紀念,還不如積極地要求解放言論,作有效的維護!”

抗日戰爭期間,“九一”記者節開始形成了固定的紀念儀式。記者如何救國?新聞界如何參與抗戰?報人在抗戰中的責任與使命,成為這一時期記者節的核心主題。

1939年《大公報》刊文表示,“今天是九一記者節,在民族大戰中,我們的報人逢這個節日,實有一場的感奮與慚愧。報人所一向視若生命的是言論自由,但在今日這個問題,簡直可以說是不存在的。因為現在我們奮全力拼生死爭的是民族國家的自由……所以今天記者節我們第一應為盡力國家自由而感奮;第二為自己的盡力不夠而慚愧。”

報人郁達夫在1939年的記者節撰文指出,“我們做為中國的新聞記者有一條路,就是先要解放我們的民族,搶救我們的祖國”。

上海、長沙、香港、昆明等地報人均會在“九一”記者節期間,開展大型 “義賣獻金”,為抗戰將士“寒衣捐款”,“捐助一日所得用以購買記者號飛機”等活動,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戰。中國報人在記者節期間廣泛開展社會公益活動,進一步樹立了報界愛國、敬業的公眾形象。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對輿論的鉗制越來越嚴,“九一”記者節逐漸流於形式。

但在解放區,解放區新聞界把記者節作為加強團結、總結工作、聲援國統區同行的日子。例如1947年記者節,新華社發表社論《紀念“九一”,貫徹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提出:“在這一天,我們應該檢閱本身的隊伍,計劃如何提高我們的業務,磨礪我們的武器,以便更有效地服務人民,服務愛國自衛戰爭,服務土地改革與戰勝敵人”。

來源:中國新聞史學會(ID:AJC-CHINA)

參考文獻:

《九一記者節的始末》(《新聞記者》1984年),史述之

《我國曆史上的記者節,你知道嗎?》(《傳媒茶話會》,2018年11月7日,侯金慧

《“青記”:新聞工作者的“精神家園”》(《解放日報》,2017年11月4日,張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