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如風去,80歲「華山論劍」是他留給陝西的武俠

2018年10月30日,據明報消息,筆名為“金庸”的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逝世,享年94歲。儘管金庸先生年事已高,但一眾網友們仍難掩悲傷,紛紛在社交媒體悼念金庸先生,那些熟悉的畫面和音樂迴盪於記憶中,勾起無數人俠肝義膽,仗劍天涯的武俠夢。

金庸筆下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

除了文學界外,查良鏞也涉足傳媒界多年,1947年大學畢業後先受聘於上海《大公報》,任國際新聞編輯。1948年《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急需翻譯人員,查良鏞被報館調派來港,其後調任《新晚報》副刊編輯。

查良鏞在1959年創辦《明報》,1968年又創辦主打娛樂、名人及時裝的《明報週刊》。1969年《明報晚報》創刊。《明報》在80年代急速發展,至1989年,當年65歲的查良鏞宣佈辭去社長一職。1993年查宣佈辭任董事局主席,向他一手創辦的《明報》正式告別。


先生如風去,80歲“華山論劍”是他留給陝西的武俠

2003年,金庸登頂華山北峰。

在金庸93歲的生命中,他與陝西有著難解之緣。陝西人最為熟悉的,當屬“華山論劍”。

許多陝西人還記得,陝西衛視曾於2003年策劃了《金庸華山論劍》大型直播節目。節目以海拔1614.7米的華山北峰為主會場,進行了約4多小時的大型聯合直播。年近八旬的金庸在封筆、隱居多年後重新出山,來到他“虛擬江湖”的原型實地,話一話江湖。

實際上,金庸首次使用“華山論劍”一詞是在1957年。那時,他在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發明了“華山論劍”這個詞,並賦予了它至關重要的江湖地位。

“華山論劍”一詞最初是用來形容,武林高手在華山之上比武,爭奪天下第一的名位。後來,這一詞則成為現代漢語中的典故,用來形容一個行當裡面高手之間的過招、交流和切磋。

2003年10月8日,金庸分別與“巴蜀鬼才”魏明倫、“關中刀客”楊爭光、“俠導”張紀中和“北大醉俠”孔慶東在華山北峰過招,他與其他四人分別從“劍影江湖”、“俠旅萍蹤”、“金劇春秋”、“情為何物”四個角度大話江湖,這場原定3個小時的直播,直到4個小時後因為衛星信號中斷才停止。

當天,金庸在華山成為“武林盟主”。在華山索道廣場上,主辦方將一枚重達35公斤的玉石巨印贈給金庸。兩名大漢用長案將巨印抬至金庸面前,啟封后,由金庸蓋出首幅印文。印文是漢篆刻制的六個大字——“華山武林盟主”。


先生如風去,80歲“華山論劍”是他留給陝西的武俠

1963年,金庸(右)出售《倚天屠龍記》版權,此照片為簽約儀式現場。

還有網友統計了金庸小說中曾出現的陝西,其中,西安、寶雞、渭南、商洛都榜上有名。


西安:

《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都寫到了全真教,該教即在西安的終南山上。《神鵰俠侶》第三回到第七回,以及第二十五回到第二十九回,郭靖帶楊過上終南山學藝,楊過同小龍女的邂逅,兩人的練功和相戀以及兩人在古墓之中洞房花燭都發生於終南山。

《鴛鴦刀》中周威信的威信鏢局位於西安,他保送鴛鴦刀從西安去往北京。

寶雞:

《書劍恩仇錄》開篇第一回,寫到李可秀在陝西扶風做官,請了隱姓埋名的武當大俠陸菲青做女兒李沅芷的老師。陸菲青被清廷鷹爪焦文期等人找到,但後者都被陸菲青所殺。

渭南:

金庸小說中多次寫到華山派,華山即位於渭南。

《笑傲江湖》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中令狐沖被罰上思過崖,遇到請自己下山的田伯光,此後學獨孤九劍,下崖力鬥劍宗高手。此後第三十八、三十九回又寫到坐上了五嶽派掌門人的嶽不群邀集所有弟子到華山觀看思過崖石壁上的劍招,左冷禪和林平之等人出其不意地殺到,五嶽派傷亡慘重,而儀琳也報了師門之仇。第四十回結尾,令狐沖和任盈盈來到華山,重遊故地。

《碧血劍》第三回到第四回,以及第十九回到第二十回中袁承志是在華山拜穆人清為師,在華山山洞中發現金蛇郎君的遺體和遺物。最後在華山擊敗玉真子,一行人同去海外。

《射鵰英雄傳》的第三十九到第四十回中,郭靖和丘處機來到華山,參加第二次華山論劍,裘千仞伏法,歐陽鋒逆練《九陰真經》而成為天下第一。

《神鵰俠侶》第十一回寫到楊過與小龍女失散之後心灰意懶,信步來到華山,遇到了洪七公追藏邊五醜,以及西毒北丐在華山之巔的同歸於盡。故事最後第四十回,又寫到幾位武林高手又一次來到華山絕頂,覺遠和張君寶出場尋找被盜走的《九陽真經》等情節。

《倚天屠龍記》中也同樣提及了華山派。

《書劍恩仇錄》第六回中,徐天宏和周綺在潼關同周綺的母親重逢,徐週二人的婚事有了眉目。潼關也位於渭南。

商洛:

《神鵰俠侶》第十回的部分故事發生在商洛,完顏萍尋找耶律楚材報仇,卻始終鬥不過其次子耶律齊,楊過教了完顏萍三招克敵制勝,而完顏萍重義,最終和耶律家化干戈為玉帛。


先生如風去,80歲“華山論劍”是他留給陝西的武俠

1960年代出版的金庸作品《神鵰俠侶》。

有網友說,2018年是大師頻繁謝幕的一年。如今斯人已去,許多曾懷揣武俠夢的少年也已人到中年。或許今夜,金庸先生筆下那刀光劍影、俠肝義膽的颯颯風聲將回蕩在許多人的記憶當中。


先生如風去,80歲“華山論劍”是他留給陝西的武俠

來源:(西部網記者 劉璞華 秦怡 部分資料來自:南方週末 新浪博客“尚柔閣”、“何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