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穩噹噹」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很多人說,前天是吳亦凡過得最差的一個生日。

因為我們的Kris Wu又雙叒叕被嘲了。

不同於之前與虎撲直男們的大型Battle,這次梅格妮姐姐們的主戰場在海外。

我們先簡單梳理一下事件經過。

10月2日,吳亦凡的個人首張專輯《Antares》率先在海外音樂平臺發行,上線不到五個小時就登頂美國iTunes四榜Top1,專輯的14首歌均打入了iTunes總榜Top80,創造了華人歌手在iTunes榜單的新紀錄。

面對如此輝煌的戰績,不僅粉絲腰桿挺直,吳亦凡本人也發佈了微博慶祝。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11月2日,吳亦凡發微博慶祝

工作室更是做出了長圖來紀念這場出圈之旅。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吳亦凡工作室發佈長圖

說實話,粉絲打海外榜給愛豆鍍金這種事其實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之前蔡徐坤粉絲也為他的《WaitWaitWait》打出過iTunes總榜第1,pop榜第1的成績,雖然之後也被清榜,並引發海外網民#Kun is who#的疑問和對#Chinese Bot#的討論,但並未引發這次這麼大規模的群嘲。

這次吳亦凡的刷榜事件之所以發酵的如此迅速,導火索還是A妹發歌了。

獲得過兩座全美音樂獎、四個格萊美提名Ariana Grande在美國音樂市場的地位無需贅述,對於國內聽眾來說,就算再不聽英文歌的人也應該知道那首《Bang Bang》。在這次的新歌《Thank U,Next》中,A妹提及了自己的幾個前男友,所以不論是參照之前3張專輯幾乎次次空降冠軍的情況還是這首歌本身的高話題度,《Thank U,Next》怎麼也得是榜冠。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Ariana Grande新歌《Thank U,Next》

但直到四號,A妹的這新單還是被吳亦凡的三首新歌壓在了第四名。這不僅引發了歌迷的不滿,海外網民對這個不知道的名字也是一臉懵,推上#Kris Who#和#Chinese Bots#也成為了熱搜詞。

A妹經紀人疑似發佈了Diss吳亦凡的微博,質疑吳亦凡使用Chinese Bots來進行熱度造假,A妹本人也點讚了諷刺吳亦凡的微博。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經紀人隨後發佈微博,稱這條微博並不是自己發的,但被網友質疑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隨後,iTunes對吳亦凡的專輯數據進行了清榜,這不僅引發了國內的大規模討論,也引起了粉絲的不滿,對於粉絲來說,為愛豆“打榜”是天經地義,對國內網民來說,這是一次丟人丟出國民的數據造假,在雙方的罵戰中,飯圈文化又一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浸泡在社會達爾文主義中的飯圈文化


近一年來,隨著《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的先後大火,“粉絲群體”不僅一次又一次走到了大眾視野之內,在以微博為代表的公共領域中,粉絲與普通網民的矛盾也逐漸尖銳。

其背後,是畸形的飯圈文化與主流價值觀的激烈衝突。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此前吳亦凡粉絲與虎撲直男的“Battle”

在飯圈文化的評價體系中,一個愛豆的“人氣”與“資源”是絕對評價標準。簡單來說,人氣就是粉絲的數量和購買力,資源就是影視資源和代言的水平。粉絲所有的行動,都圍繞著這兩項而展開。當兩個粉群發生罵戰的時候,人氣與資源就成為了粉群的底氣

同時,粉絲群體中也形成了以愛豆人設為核心,以人氣和資源為評價標準的嚴格等級分層,並衍生了大量為了維護這個評價體系的飯圈鐵律。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一位網友列出的飯圈潛規則

社會達爾文主義在我們以往的概念中,指的是這樣一種思潮或者行為傾向,即把生物界的適者生存、優勝劣汰、能者為王等競爭規律,簡單地運用於人類社會生活。 在飯圈文化中,即體現在“流量即一切”,只要“有熱度”、“有資源”,其他的都可以拋去不談,這種心態其實頗像“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一切無所謂”的某些中國家長。

而我們都知道,當社會達爾文主義盛行,最危險的在於會導致社會發展逐漸違背公平正義。這也就能讓我們理解,為什麼飯圈會產生這麼多突破人們道德底線的現象。

在飯圈文化中,人氣低的明星與人氣高的明星組cp叫“吸血”,發生衝突叫做“碰瓷”,主動聯繫叫“倒貼”,人氣高的明星主動與人氣低的明星建立聯繫叫做“扶貧”。除此之外,還衍生了

“糊逼”“宇紅”等侮辱性的詞彙。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七百里加急遞煎餅對飯圈心態的評論

因此,在飯圈之外,Kris Wu是被群嘲的“Young OG”,但在規則之內,手握lv全球代言人的吳亦凡依舊被奉為天神。

在成熟的飯圈價值體系下,當行動與主流價值觀相悖時,訓練有素的粉群也有了一套自己的“公關策略”。

以吳亦凡這次事件來說,在面對刷榜的質疑,粉群選擇了避重就輕,偷換了“刷榜”與“購買”的概念,將“刷榜這種行為是否道德”的問題,轉移成為“粉絲為什麼不可以用真金白銀在規則之內將愛豆送上榜首”,讓人們陷入“規則之內”的問題困局裡。

而在iTunes選擇對吳亦凡進行清榜以後,粉絲又將問題置換,放大吳亦凡身上的“華人”標籤,將“是否能將刷榜歌曲清單”的問題轉換成“iTunes是否對華人歌手有歧視”的問題,同時,有部分粉絲將矛頭對準發聲過的A妹經紀人,抨擊他“對華人有種族歧視”。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而A妹經紀人也不管是出於同公司的壓力,還是不想被惹上“種族歧視”的問題,最後選擇發ins表示這件事是誤會一場,並稱自己“沒有任何種族歧視”。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A妹經紀人發佈ins,澄清事件

昨天,隨著環球音樂的澄清和《Antares》的重回榜首,對於粉絲來說,這場“戰爭”已經勝利了。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這樣“胡攪蠻纏”式的洗地操作其實在飯圈中非常常見。此前,有網友發現ninepercent成員林彥俊的多條微博文案照搬豆瓣網友廣播,粉絲就將這一行為洗地為“欣賞”和“借鑑”,儘管網友紛紛表示一臉懵,但對於粉絲來說,這套說辭足以在飯圈內部將行為合理化,只要無損明星本人的人氣和資源,這樣的行為只要不聞不聽不看就可以了。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網友對比其部分微博文案和豆瓣廣播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部分粉絲對這次事件的評論

在《烏合之眾》中,勒龐曾提到: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對於很多人來說,當摘掉“粉絲”的標籤,成為萬千普通網民中的一個時,是具有理性的,但當進入飯圈,成為粉絲中的一員時,單一的評價標準和是非觀會趨勢他們做出邁出主流價值體系以外的事情。所以,這些路人眼中的“真腦殘”,其實是“清醒”的“規則捍衛者”。

對於她們來說,無論是刷榜還是拿著“種族歧視”的武器讓他人向“政治正確”低頭,這樣的行為“天經地義”。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吳亦凡粉絲髮表態度

在幾次發酵的粉群與外界的衝突中,我們發現,飯圈文化最病態的地方,並不一定是以愛澆築的狂熱個人崇拜,也不是劣幣驅逐良幣帶來的混亂市場(畢竟前者無可厚非,後者也隨著流量帶貨的疲態盡顯在逐漸淨化)

而是單一評價標準下一切不道德行為的合理化。

無處不在的Chinese Bots

儘管國外是從蔡徐坤的《Wait Wait Wait》開始才注意到Chinese Bots,但對於國內網民來說,這些事情已經習以為常,之所以如此惱人,還是因為這次的事件“丟人丟到國外”。

在微博上,提及明星的評論區隨處可見控評和安利的粉絲,配上統一的口號和上精修的圖片,就完成了粉群的議程設置

很多人困惑於控評的初衷,因為這樣毫無營養和意義的行為並不能吸引到“路人”,相信除了粉絲,沒有人會對那一套模式化的內容進行更多關注,甚至有時候粉絲自己也並不在意那些內容具體是什麼。

當知著君提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得到的答案是“如果不控評,就會有負面消息被頂上來”,以及,“控評是一個明星人氣的體現”。所以,從粉群自身來說,似乎已經對這件事形成了自洽。

但這樣的行為於普通網民來說,大大增加了信息蒐集的難度。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網友對控評行為的感受

其實某些角度看,飯圈是濃縮版的互聯網。在這些注水行為背後,是浮躁的社會風氣和虛榮的社會心態。對於中國網民來說,控評和水軍早就不是一個新鮮詞,數據注水和造假聽起來也沒那麼吃驚。從明星動輒幾十萬的轉發數據,到動輒幾千萬的網絡視頻播放量,再到前段時間的馬蜂窩事件,頻繁的造假現象體現的都是病態的社會心理。

從種種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道德倫理明顯對一騎絕塵的互聯網造假大軍缺乏約束力,在這種情況下,就急需外部力量的規範和制約,僅僅的實名制已經難以跟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水軍們。我們需要的,也不僅是不“丟人丟出國門”的面子,還有“誠實與品質”先行的裡子。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除了這些,在這次事件中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當中國粉絲打榜打得風生水起的時候,發現國外好像完全不興這一套。

呃,所以到底是我們太“雞賊”還是他們太“單純”?

要知道,自從打榜這種行為從韓國流傳到中國以後,確實在娛樂圈以及音樂界已經常態化了,通過“打榜”的行為提高歌曲的知名度,似乎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而歐美音樂市場,真的有這麼強的自覺和民眾素質能規避掉這種利用規則的雞賊行為嗎

儘管在歐美國家確實造假現象不如中國如此氾濫,經過社會多年發展民眾的素質也相對較高,但並不全然是這個原因。

同樣是音樂市場,但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運營研究社”提出國外粉絲的不買賬背後其實源於歐美公司長期對內容和流量的重視差異,在我國,商業公司大多采用“三級火箭”的商業模式賺錢,先通過賠錢貨搶佔市場、建立壁壘,等市場份額足夠大、壁壘足夠高以後,再開始收割用戶、變現賺錢。因此,

流量就成為了商家們最重視的籌碼。

因此,數據為先的價值引導下的“數據粉”和“水軍”也就應運而生。

而歐美市場則不同,他們更注重的是對“內容”的售賣,因此,一個“漂亮的數據”在iTunes上並沒有什麼用,因為他們售賣的還是“漂亮的內容”。


“穩穩當當”的飯圈與“跌跌撞撞”的吳亦凡


重新回到今天的話題,可以預見的是,病態的飯圈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矛盾還會繼續激化,粉絲與普通網民的battle還會繼續重演,烏合之眾的鬧劇並不會隨著一次“群嘲”就停歇,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社會,都需要更加強力的新的針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