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静:头上花翎,专点王家绿门院


牛静:头上花翎,专点王家绿门院


从事讲解工作已有6个春秋,这份工作给予我的是不断汲取知识的无穷动力和不断丰富的人生阅历,多少次迎来送往,看到游客露出满意的笑容和对我讲解认可的眼神,让我对工作更加充满热情和动力!而我更加骄傲于自己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快乐的传递者,所以风雨无阻,始终坚持,我坚信自己在讲解工作中会越做越好,请看我漂亮的坚持!

在黄土高原的静升古镇,有一处古老的宅院王家大院,每当我们步入其中总是为这组建筑的恢宏气势而感叹,为这个家族昔日的辉煌而感叹,然而在我们感叹之余更急于了解的是这样一组封闭院落中曾经生活着怎样一群人,又有着怎样的多彩人生。

绿门院是一座前堂后寝式的二进院,是王家16世孙王中极的院落,王中极少小聪慧,后于国子监求学,诰授中宪大夫,是正四品大员。乾隆59年圣驾临雍(国子监),因王中极才思敏捷,被皇帝赏赐黄马褂一件,银牌一面.修建院落时正逢王中极仕途如日中天,在院落正窑顶部刻有一组木雕挂落“满床笏”,记载的是唐朝安邦之臣郭子仪,60大寿,7子8胥都是朝廷大员,上完早朝来给父亲拜寿,结果谒见帝王手中拿着的笏板堆积了满满的一床,民间百姓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流传有“笏满床,金玉满堂”的说法,在院中雕刻满床笏就是企盼王氏子弟官高爵显,光耀门楣。


牛静:头上花翎,专点王家绿门院


建好院落后,有风水先生说,把大门漆成红色一百天,可保大吉大利,在当时红门只有帝王宫廷庙宇才可以使用,王中极怀着天高皇帝远,红门只漆一百天的侥幸心理,把门漆成了红色,但身为朝廷命官,岂容他如此放肆,不久便有人告他犯上,皇帝责令都察院查办,幸好王家有人在都察院任职,连夜通风报信,王中极又将门漆成了绿色,而绿门也只有二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使用,王中极只是四品官,好在他饱受恩泽被皇帝赏赐黄马褂和银牌,所以虽然身居四品却可以享受二品的待遇,由此免去了一场祸截,这也就是绿门院名称的由来。


牛静:头上花翎,专点王家绿门院


风波虽过,但王中极深刻体会到“伴君如伴虎,高处不胜寒”的道理,弃儒从商,凭借着“诚信”二字,王中极生意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了一带豪商,家境殷实后的王中极不忘达则兼济天下的道理,开始广积阴德,设义学,办义仓,建义冢,修桥铺路,遇到灾荒之年踊跃赈灾,遇到无骨尸骸没有安葬之所便修建义冢,等等等等,人们不称他的名字,而叫他王公,可见民心所向!这时的王中极也领悟到了人生的豁达,才有了院中有的两幅楹联:

观幽兰佳菊常守节目光清净

喜淡饭布衣不欺天心地泰然

晨兴理荒秽心远地偏聊寄武陵意

戴月荷锄归夕露沾衣顿生桃源情

这不正是一个人经历人世沧桑后的真实感悟吗?

时至今日,王中极亲手所题匾额“平为福”(和“寡欲清心能受苦方为志士,宽宏大量肯吃亏不是痴人”的楹联)依旧悬挂于门前,它在告诉你,告诉我,告诉他“清心寡欲没有太高物质奢望,懂得吃苦吃亏皆是福气的人未必就痴就傻,平安平淡平凡都是福气,平平淡淡才是真。”


牛静:头上花翎,专点王家绿门院


行走山西点评

在第八届晋中市导游员、讲解员大赛中,牛静获得二等奖,毫无悬念。看好她的,不单纯是现场发挥的那瞬间,更多的是她代表着庭院深深处的沧桑往事。

晋中大院多,大院蕴含的文化比大院深邃。透过层层叠叠的飞檐斗拱,游客更想知道青苔内透过时光,在信息时代所流露出清新信息。这一点,牛静做到了。在比赛中,她以高高的单翎传神地表现出王家大院内曾经势如累卵的危局和危机之后的长长叹息。

情景交融,是古建型导游必备的基本功。游客随着导游去心随境转,一同融入宦海沉浮和商界的风云诡秘中,尽管看似折子戏,但不啻为二次元下乾坤倒转的全本晋商史。

原来,小导游,引领的却是千年一叹的大文化。

(文:孙嘉聪)

相关阅读

王思清小姐姐,你做导游的样子,真美!

晋中市旅发委副主任田瑞生:晋中导游,金石可镂

2018年晋中导游讲解员大赛开锣,八届比赛创山西开展最长周期

庞亚斐美女在乔家做了少奶奶 还要给你唱一曲走西口

贾宇:没有一个人天生是导游,要看你对家乡有多热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