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會道的人

人生價值是人生觀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範疇,價值“具體”在人生觀領域中表現。在一定意義上,人生的價值是人生的意義,人生“價值量”大小,可以理解人生的意義如何,理解人生意義大小。離開一定的社會基礎,個人就不能作為人而存在,當然也無法創造人生價值。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生的社會價值是人生價值的最基本內容。並不是說最能說的人就能創造最大價值。

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會道的人

三個金人

芸芸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 ——秋瑾

一、學習正能量小故事,傾聽怎樣做有價值的人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碧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彙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裡,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 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 。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會道的人

人生 如蠟燭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蕭楚女

二、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 在人際交往中,與人交談是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但在有些時候,適當的沉默比聲嘶力竭的爭辯更容易產生震懾的效果,令對方信服。沉默,既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又是一門人際交往中的絕妙藝術,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懂得沉默的人,能夠在談話中以靜制動,在交際中可進可退,掌握主動權;善於沉默的人,懂得掌握談話的分寸與節奏,用沉默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意圖,讓自己顯得高深莫測,贏得對方的尊敬與信賴。 如果想要用言語懾服別人,說得越多,就越有可能暴露出缺陷,越發顯得平庸,不能掌控大局;相反,適當的沉默能夠幫助你有效控制自己的信息,讓對方無法洞察你的意圖,從而對你更加敬畏與信服。

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會道的人

生活真象這杯濃酒

生活真象這杯濃酒,不經三番五次的提煉呵,就不會這樣可口!—郭小川

三、能說會道的人不一定佔便宜,不太會說話的人不一定吃虧

很多人非常羨慕那些能說會道的人,可以說個不停,逗得眾人哈哈大笑或者說一個事情引人入勝。走到哪裡,這樣的人都是話題的發起者和主角 。與人打交道,說話是一方面,實際行動更重要。會說話的人可能開始博得別人的好感,但最終大家認可的還是隻有行動。光說不做的人是虛偽的,說得到就做得到的人是誠實的,不說就做的人是實在的。大家都喜歡誠實的和實在 的人。所以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比練就出口成章的口才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

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會道的人

路是人走出來的

四、能說會道的人不一定是踏實能幹的人,不一定能創造出最大價值

實際上,喜歡誇誇其談的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虛榮。本來虛榮是愛面子的表現。這種人常常為了爭奪功勞,而無視原則底線,這就足以對一個組織內部的團結造成致命打擊。虛榮的人常常輕浮、自大,看不清局勢,為了表現而急功近利,也因此常常會落入敵手的陷阱。這一類人其實是因為生怕別人會看不起,才會去自我吹噓,這正是內心極度自卑的表現,像這樣的人能踏實 創造最大價值。

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會道的人

工作為尺度

人生的價值,即以其人對於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 —— 徐瑋

五、真正的價值並不在人生的舞臺上,而在我們扮演的角色中

生命的價值,正是在做好自己承擔的這一里程中體現出來的。人的生命雖然有限,但人用生命所創造的價值,卻可以與世長存。人生的價值不在他失去多少而是在於他獲得多少。人生的價值就是自己的價值。一個人的價值,在於他貢獻什麼,而不是他能取得什麼。不要渴望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是應該努力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人生價值:是指一個人的人生實踐活動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個人和社會的需要。

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會道的人

春蠶到死絲方盡

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範疇。 ——吳玉章

總之,一個人的生活具有什麼樣的價值,從根本上說是由社會所規定的,而社會對於一個人的價值評判,也主要是以他對社會所做的貢獻為標準。個體對社會和他人的生存和發展貢獻越大,其人生的社會價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會價值就越小。可見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