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思慮周詳,拿捏有度,做個處事靈活而內心中正的人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一個人只有正確的看待自己,然後才會正確的看待別人和所有的事物,特別是做個處事靈活而內心中正的人,才能不斷完善自己人生的起點,是不管是做事情還是做人都需要有一定的原則,希望這些原則能夠成為自己不斷完善人生的起點,獲得別人對你的好感。如今社會發展了,物質充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更應該倡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誠信、友善、和諧,希望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讓快樂源於內心。

遇事思慮周詳,拿捏有度,做個處事靈活而內心中正的人

曾國藩

忿怒二字,聖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央,便不傷生。——(中國古代大臣)曾國藩

一、品《鄭人買履》寓言故事,悟怎樣做人的道理

戰國時期,有一個鄭國人,想為自己買一雙新鞋子。去集市之前,這個人預先找來一小段繩子,用它比著自己的腳量好長短尺寸,然後就高高興興地出門了。誰知走得匆忙,量好的尺碼卻忘在家裡沒有帶著。鄭國人來到集市,直奔賣鞋的店鋪,他讓掌櫃的拿了幾雙鞋,精挑細選了一番,終於看好了一雙中意的鞋子。他正準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繩被擱在家裡忘記帶來。於是他連忙對鞋鋪的老闆說:“對不起,我把尺碼忘在家裡了,等我回家取來尺碼再買吧。”說完,轉身就往家裡跑。眼看天色不早,他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家中,拿了小繩又急急忙忙趕往集市。但是,鞋鋪打烊了,鞋子沒買成。鄭國人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裡,鄰居問他出了什麼事,他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講述了一遍。鄰居聽了問道:“你買鞋時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穿一下,試試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說:“那可不成,量的尺碼才可靠,我只相信我自己親自量好的尺碼,不相信我的腳。”

從這個寓言故事可以看出,

處理具體事情的時候,遵循規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現實問題,學以致用的過程中,要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做個處事靈活而內心中正的人,應當破除偏執,遇事思慮周詳,拿捏有度,該堅守尺度的時候,便要有擇善固執的精神,該隨機應變的時候,也要有從善如流的態度。如此方能處事圓融,自在無礙

遇事思慮周詳,拿捏有度,做個處事靈活而內心中正的人

鄭人買履


宏則盼望弘遠,毅則堅苦卓絕,百折不回。青春修養,果能做宏毅二字,勝利者蓋十之八九也。——(中國政治家)陳獨秀

二、遇事要拿捏有度,待人處事要靈活機智不可冒進直擊

縱觀歷史,不乏才華橫溢者因不會掂量而遭不測者比比皆是。也許,有時一味的直與進看似一種忠貞、一種激昂,但如能審時度勢,掂量片刻,就會發現,某些場合下,與其相對的軟與退也不失為另一番智慧。無論是以退為進、迂迴婉轉還是激進慷慨,用對時,則為良方,用錯時,都是足以致命的武器,而其中平衡的度,則著實需要用者親自掂量才可拿捏得當。

遇事思慮周詳,拿捏有度,做個處事靈活而內心中正的人

林語堂

有教養的人或受過幻想教導的人,不必定是個博學的人,而是個曉得何所愛何所惡的人。——(中國作家)林語堂

三、人生中努力做一個哲人,生活中無妨做一個痴人

人生,其實是門藝術,最講究的是度的把握,真理與謬誤往往一牆之隔,做任何事情,能把握好尺度,在生活中則能左右逢源,否則只能四面楚歌。也就是說做人、做事,惟有能恰當把握好尺度者,其人生才會更順暢如意,豐富多彩,有滋有味。因此,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事情來臨時表現出缺乏強硬,,越是衝突的時刻越顯得沒有力量和沒有了主張。這是因為,人有的時候只能放棄主張,變得沒有主張時,事情才能解決。沒有主張反能獲得大自由,大空間。


喜不應喜元喜之事,怒不應怒元怒之物。——(中國古代軍事家)諸葛亮

四、做個處事靈活而心態成熟的人,把握說話的分寸

人際交往中保持適度的彈性,把握說話的分寸,學會婉轉和含糊,以保持平衡的人際關係。重視生活中的應酬,通過一些生活和工作的細節樹立好的人緣,同時要與朋友進行真正有價值的交往,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深厚的友情。但做人要有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也是與時俱進的。社會中的每一天都在變化,觀念也在不斷的更新,需求也在發生著不同程度的變化。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道德準則會有所不同,這個時期這樣做可能是正確的,而同樣的做法放在另一個時期就是錯誤的,甚至在有的時候是違法的。因此,做人的原則也要跟著社會的不斷變化而調整。

遇事思慮周詳,拿捏有度,做個處事靈活而內心中正的人

徐世昌書法

凡樹立功業,以破品為始基。素來有學識而能擔負大事業者,無不先從操行上立定腳跟。——徐世昌

五、處事周洋、內心中正,不同流合汙而為人謙和

我們在家庭、學校受的教育,都是做人要善良正直。但是生活中的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因而所追求的目標和理想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每個人的心靈中都存在著不同的做人原則,也就是說有個做人做事的底線,會有所為有所不為,懂得哪些事應該努力去做好,什麼事情可以去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作為生活中的人是不可以沒有原則的。沒有了做人的原則,也就沒有了衡量對與錯的尺度。假如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應該去做些什麼事情,不應該去做些什麼事情,那麼,就很容易走入歧途。在處理具體事情時,能夠合適的把握好一定的尺度,依情況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但是內心一定要誠實忠厚,做人要保持誠信。該堅持的事,應該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妥協的事,應該學會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意思,做出適合的妥協,甚至有些時候放棄自己的建議。

遇事思慮周詳,拿捏有度,做個處事靈活而內心中正的人

為人謙和

自皇帝甚至於嫡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禮記

總之,不管是做事情還是做人都需要思慮周詳,拿捏有度,希望這些原則能夠成為自己不斷完善人生的起點,把握好適度,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快樂自己,奉獻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