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南京大學張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運用

訪談|南京大學張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運用

材料的選擇是建築師必要做的最重要決策之一,然在設計過程初始階段,這通常不會被提出。同樣,學生時代也往往被分開來教授材料和設計,好像兩者互不關聯。但隨著整合設計和建造項目的發展,設計和材料之間的聯繫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



訪談|南京大學張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運用


 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張雷

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建築設計與創作研究所所長;張雷聯合建築事務所(南京 杭州)創始人兼總建築師。二00九年五月張雷被英國ICON雜誌選為全球20位最有未來影響力的青年建築師;張雷建築工作室被美國《建築實錄(Architecture Record)》評選為2008年全球十大設計先鋒(Design Vanguard 2008)事務所(建築師),排名第一;2011年《世界建築》第四期專題出版張雷的作品專輯“材料意志”,這也是WA第一次系統評析中國建築師的建築作品。

訪談|南京大學張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運用

正文

從建築實踐生涯一開始,張雷就把材料作為概念的重要起點,他認為材料及建造方式是建築生成的基本動力,建築的文化屬性是通過材料實現的,建築和人的關係是通過材料傳達的。他覺得:建築的外面這層衣服,是一個媒介,一方面它和城市環境相聯繫,一方面和裡面的使用屬性相聯繫。

用材目的是什麼?張雷給出的答案是:和周圍環境有融洽的關係、符合建築的使用特質、具有很好的建造合理性。他認為材料的完美應用,就是以上三方面和材料的選擇均有完美的契合度。要做到這一點,張雷提出三點: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即因地制宜;要有堅定的理念,即能把簡單理念貫徹到最充分;要有職業的態度和專業技術能力。

張雷對材料取捨的原則是“合情合理”,切入點是“因地制宜”。從材料來講,他覺得不同材料的選擇,是選擇不同的建造方式,也選擇不同的建築和環境發生關係的方式。

因為人類將很快面臨資源匱乏,張雷認為:可持續性的的材料將是21世紀以後人類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他同時建議:關於可持續發展的討論應該是嚴肅而科學的。

還想對材料作出哪些嘗試?張雷的回答是:熟悉的陌生感,即用熟悉的、普通的材料做出具有未來特徵和特殊魅力的建築。

訪談|南京大學張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運用

建築的外衣,實際上是一個媒介

記者:您何時及為什麼,會開始重視材料問題?

張雷:

材料及建造方式的選擇是人類擁有固定居所、生活開始的起點,也是因地制宜解決設計問題最為有效的途徑。從建築實踐生涯一開始,材料始終是我認為的概念的重要起點。

記者:作為建築師,您覺得建築的作用是什麼?您如何看待建築和材料兩者之間的關係?

張雷:建築,對於社會,是人類文明的物質體現;對於個體,是身體和精神的庇護所。

首先,建築的文化屬性是通過材料實現的。我們所說的材料,不單包含材料本身。不管木頭還是磚頭,如果只作為擁有原始物質屬性的東西,是沒有文化的;但如果把建造方式加到裡面,就有文化。如果用材料按照地方的建造方式建造房子,這就有文化。文化不是說樣子看起來怎麼樣。

第二,建築和人的關係是通過材料傳達的。房子是人用材料造起來的,當然就表達人對自然、生活的理解,所以很多沒有建築師的建築,可能這方面反映得會更加本質一點。

記者:有傳聞說,張雷認為建築如同時尚,新鮮和時髦的外觀才是要旨。

張雷:我肯定沒這麼說過。我是特別重視建造,就是所謂的Tectonic,通過合理用材達到想要的效果,我特別希望外層和裡面的空間是有關係的,而不是說沒關係。

建築的外面這層衣服,實際上是一個媒介,一方面它和城市、環境相聯繫;一方面和裡面的使用屬性相聯繫,所以它很重要。

訪談|南京大學張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運用

把一個簡單的道理做到極致

記者:您覺得通過材料的運用,最終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完美應用材料的情況應是什麼樣?

張雷:目的是和周圍環境有融洽的關係,符合建築的使用特質,具有很好的建造合理性。以上三個方面和材料的選擇均有完美的契合度,就是完美的應用。

記者:為達到這個目的,牽涉到的因素有哪些?

張雷: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堅定的理念,職業的態度和成熟的專業技術能力。

正確的價值觀:因地制宜。不同地方,對材料的選擇和運用都應合理:尊重自然,尊重環境,尊重當地的文化和建造方式。我覺得這最重要。

堅定的理念:很多成功的設計都是把一個簡單道理做到極致,如果我們想做一件事,一定要把這事做得很充分,而不是僅把材料作為裝飾。比如在福建海邊做房子,可能就會用牡蠣殼等海產品留下的東西;比如在山西做的董家莊藝術村,那地方資源不是很多,但有石頭,旁邊也有很多廢棄石料石礦,我們就想能不能用石頭,打造中國第一個全是石頭的石頭城,這就有了第一眼傳達給人的視覺效果。不要僅僅把石頭做成點綴,做成裝飾,而是要做一個石頭記或石頭城,要把這個簡單理念貫徹到最充分。

職業的態度和專業技術能力是連在一起的。把材料做好實際上是個挺細的技術活,除概念外,還要有巧妙的方法和手段。是否能把材料做得很漂亮、做到想要的水準,取決於技術能力,比如把混凝土做出絲綢的感覺,這不是想就可以,還需要技術。

訪談|南京大學張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運用

材料要做到物盡其用

記者:

您取捨材料的原則是什麼?切入點是什麼?

張雷:材料取捨的原則是合情合理,切入點是因地制宜。

所謂“理”,就是合理、有邏輯性,包括材料的選擇、運用、材料和房子使用的關係。

所謂“情”,我們任何東西,包括建築,都會有從物質到精神的昇華。一個好作品應該能感動人,比較有韻味,好的空間應該讓大家待在裡面比較舒服,可以感受到這個建築的力量。

從材料而言,每個材料都有他不同的效果。我覺得不同材料的選擇,是讓你選擇不同的建造方式,也選擇不同的建築和環境發生關係的方式。

記者:您偏向使用的材料類型是哪些?

張雷:因地制宜意味著沒有固定的模式和偏愛,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建築項目類型會有不同的選擇。

記者:

回顧您用過的材料,木頭、紅磚、混凝土、玻璃等,比如您覺得什麼樣的磚才是好磚,磚用到什麼程度才算真正物盡其用,令人滿意?其他材料呢?

張雷:我使用的材料很多,今年《世界建築》第四期我的作品專輯“材料意志”裡刊登了我的十個項目,材料也有十種之多,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耐候鋼板,陽光板,石棉瓦,石頭,亞克力板等。

材料本沒有好壞,其結果取決於能否想清楚為什麼使用,和如何使用,這樣基本的問題。物盡其用意味著正確的材料選擇和合理的建造技術。磚和其他材料道理一樣。

記者:在與業主溝通的過程中,在材料的選擇上是否有過分歧?如有,這種分歧的結果是什麼?

張雷:我們會提出建議,然後和業主講清楚我們選擇的依據,並會充分考慮業主的造價預算,由於材料選擇的出發點是針對項目的特點,不是建築師自己的偏好,大部分的分歧都能得到很好解決。

訪談|南京大學張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運用

可持續的材料將是人類的選擇

記者:有建築師說“19世紀建築的基本驅動力是石頭和木材,20世紀是混凝土”,是否贊同材料是建築的驅動力?

張雷:同意這個觀點,材料及建造方式是建築生成的基本動力。

記者:那您覺得21世紀會是什麼?

張雷:人類將很快面臨資源匱乏,可持續性的的材料將是21世紀以後人類,不得不做出的選擇,雖然建築師個體比以前的時代有更多選擇,但就整個社會而言,破壞環境的高能耗材料的使用將會得到抑制,類似玻璃這樣低能耗比的、成熟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工業製成品將會得到更廣泛的運用。

記者:您具體怎麼看玻璃這種材料?

張雷:玻璃個很好的東西,很多人錯誤地認為用玻璃非常不環保,實際上玻璃非常環保。玻璃自己本身是最低調的,要麼就反射外面的世界,要麼就讓人充分和環境接觸。他通過消解自己來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然後達到人和自然之間很好的關係。比如在森林裡,通過好的玻璃,人會感覺是待在森林裡面,而感覺不到玻璃的存在。

記者:在材料的選擇和應用上,您還想做出哪些嘗試?

張雷:“熟悉的陌生感”,即用熟悉的、普通的材料做出具有未來特徵和特殊魅力的建築。

訪談|南京大學張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