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大西安的新名片

硬科技 大西安的新名片

11月8日,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在西安開幕

兩個月前,2018全球創投峰會在西安召開。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給與會者分享了六個小故事,以闡述西安的創投環境。

在這些故事的主角中,就包括西安賽富樂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這家於2017年落戶西安的企業,在LED發光材料領域大名鼎鼎,其研發的技術一舉攻克了半極性氮化鎵材料量產難題。如果全國50%的LED燈採用他們的材料,大概能關掉30箇中型火電廠。

初聞這種技術,很多人並不相信。科技的神奇之處在於,往往讓人發出不可思議的感嘆,令人難以理解,但又客觀存在。如今有一個更為規範、也更廣為知曉的稱呼,用以描述這種比高科技還要高的技術——硬科技。

從2010年西安中科創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米磊率先提出“硬科技”的概念,到2017年西安提出“硬科技在西安”願景,再到幾個月後宣佈打造“硬科技之都”……硬科技之於西安,西安之於硬科技,二者在過去一年間的融合表現,引發的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響應,皆讓硬科技的烙印,成為這座城市新的名片。

這並非偶然。西安與硬科技之間的“裂變”,只是多年積累之下的厚積薄發。正在西安舉辦的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無疑給外界提供了重新認知西安的機會——這也是繼2017年之後,又一次以“硬科技”為主題的行業盛會。

時勢催生的城市新IP

“硬科技”誕生在西安,順天時、得地利、應人和。

在一年前召開的2017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上,王永康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闡述西安與硬科技的“淵源”。

所謂“天時”,是我們正處於一個偉大的新時代,創新是新時代的主旋律、最強音;

所謂“地利”,是西安豐富的科教、人才、軍工等資源,為硬科技發展提供了優質土壤、強大支撐;

所謂“人和”,是西安科技界、產業界、經濟界、理論界一直在積極探索、大膽實踐,舉起了大旗、搶得了先機。

其時正好,其勢正盛。

“最早是源於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米磊近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回溯當初提“硬科技”的初衷,“我們中科院一直在做產業化……就是真正地把中國的科技成果轉化出來,驅動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硬科技不是比特經濟而是原子經濟,是具備核心技術的高科技,難以被山寨和模仿。互聯網可以通過燒錢燒出來,但是硬科技需要長期的研發投入才能產生成果,不是簡單燒錢就能燒出來的。”

“硬科技”概念在兩年之後開始向業界、向官方、向民間傳遞。作為最早響應硬科技的城市,西安根據硬科技的概念,很快打出了一套“八路軍”組合拳——航空航天、光電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製造、信息技術、生命科學、人工智能。這些,一直以來都是這座城市最深厚的底蘊之一。

“硬科技”之外的硬

在米磊看來,西安發展硬科技,有著天然的優勢。

如今眾所周知的是,西安在技術方面確實夠“硬”。63所高校、3000多個各類科研機構、60多位兩院院士,匯聚了全國航空、航天、兵器工業三分之一以上的科研單位、專業人才及製造力量。作為全國科教、軍工重鎮,西安的硬科技“八路軍”產業在國之重器上發揮著“頂天立地”的作用,同時在“鋪天蓋地”的民用領域上亦有著廣泛覆蓋。

在米磊看來,西安至少還有兩個方面的優勢,在打造“硬科技之都”上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

其一就是精神硬。米磊指出:“真正有價值的事情,真正能夠對一個國家和社會產生長期影響的事情,都是需要長期堅持的,沒有十年二十年是不可能做成的。你看哪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在十年以內真正把事情做成了的?沒有!做一件事情,十年才能磨一劍,這就是精神硬。”

其二是志氣硬。“就是有追求,把一件事情做到世界第一這種水平。要有追求當老大這種精神,這才行。”米磊表示。

地緣的因素,讓西安一定程度上,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有所掣肘。而城市氣質的積澱,卻得益於此,讓其在精神與志氣上,與硬科技的內涵獲得了最佳的呼應。

“如果你在北上廣的話,大家很難做長期的事情,因為壓力太大。本來房子都買不了,無恆產者無恆心,還想做長期的事情是很困難的。”米磊如此解釋。

十措施烙實硬科技標籤

從一人的推行,再到一城的鼓與呼。“硬科技”的身影,已出現在更高的舞臺上。而“硬科技之都”的標籤,業已成為發源地西安的一個新IP。

“越來越多的人在提硬科技,在講硬科技,大家也發現硬科技確實越來越重要,這超出了我的預期。”身處硬科技行業,米磊的感受最為深切:“大家發現科技創新才是未來的出路。”

而西安,在樹立硬科技品牌上,亦愈發的有思路、有信心。

今年5月中旬,在第二十一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專設了“西安硬科技之都專場推介會”。西安藉機再次將《西安市發展硬科技產業十條措施》廣而告之,並首發了《中國硬科技產業投資發展白皮書》。同時向外界發出邀請,為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做了一場熱身。

這十條措施具體為:推進西安科學園建設、建設校地合作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促進硬科技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自主化、強化硬科技“八路軍”產業招商、大力推進眾創載體建設、打造全球硬科技人才高地、設立1000億元西安科技產業發展基金、加強科技大市場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辦好“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

此舉,亦被看作是西安在打造“硬科技之都”上,由理念到信念,再到行動上的具體呈現。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西安的這個全新IP,在匯聚更大範圍關注的同時,被再次烙實。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