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領域的「袁隆平」——隋東

他,讓農民不再辛勞的翻耕土地;他,播撒的種子讓“綠色”更綠;他,所有的努力就是捍衛中國大豆的品質。從而保證黑土地永遠生機勃勃,黑龍江大豆永久高產穩產,他就是——

大豆领域的“袁隆平”——隋东

雞西日報記者 滕忠順/攝

東北網雞西11月9日訊 (高繼魯 雞西日報記者 滕忠順 吳全革) 初秋,在一片綠油油的大豆地裡,一位衣著酷似農民的老人一會兒摸摸大豆葉子,一會兒查看結得密密麻麻的豆莢,嘴裡不停地嘀咕:“今年如果不是春旱秋澇,這塊地裡的大豆長勢會更好。”正值大豆鼓粒時節,在雞東縣永安鎮永政村免施化肥免耕大豆示範田裡,記者與73歲的大豆科學家隋東相遇。

1958年3月,隋東跟隨父親從部隊轉業來到虎林安家。當時生活艱苦,轉業官兵用人拉犁開荒種地,又趕上國家三年困難時期。為了填飽肚子,隋東和家人吃樹葉、穀糠、野菜等充飢。創業之艱苦、糧食之重要,在還是學生的隋東腦海裡刻下深深的印記。初中畢業後,他隨即報考了佳木斯農業學校,畢業時他要求到條件艱苦的饒河縣工作,決心一輩子投身農業,這一干就是50多年。

積澱了艱辛和經驗的隋東,無論在擔任饒河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農業局副局長,還是1989年在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實驗場任農業科長,他的身影總是出現在種植大豆玉米的田間地頭。他常常蹲在地裡,捧著被化肥板結的土壤,心生焦慮:儘管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及各類新農藝新農機,還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大豆長期單產不高、總產不穩的狀況,反而是生產成本不斷攀升,特別是土壤環境日趨惡化,如果長期下去,肥沃的黑土地將不斷流失,後果會很嚴重。此時的隋東心生夢想:振興中國大豆產業,讓農民種的大豆增產增收,讓全國人民吃上營養健康的非轉基因大豆。

傳承了老一輩北大荒人艱苦創業精神的隋東,下決心要探索大豆低耗高效的新路子。1993年,他毅然辭去公職,下田當農民。從此,他率領科研團隊足跡踏遍了東北三省的黑土地。20餘年如一日地深入莊稼地裡搞攻關研究,不知經歷了多少次失敗。為了創新品種,他從全國各地審定的數百個品種中,通過多年生產試驗,篩選出數個抗旱性特強高固氮高品質的非轉基因、具有垧產3000一4500公斤增產潛力的大豆品種,作為免施化肥免耕高產攻關品種。隋東不顧高齡,不顧暑寒,不顧路遠,經歷了多少個日夜含辛茹苦的攻關,終於在2002年研究成功了適應黑龍江乃至全國大豆主產區採用的大豆免施化肥免耕高產栽培法。

為了驗證這個具有革命性的科研成果,隋東到雙城周家鎮,在單振福的30畝地裡種植免施化肥免耕大豆。恰巧,這年雙城遭遇40年一遇的大旱。然而,奇蹟出現了!傳統常規施用化肥種植的大豆葉黃棵矮莢少,產量只有100—200斤,而單振福的免施化肥免耕大豆長勢繁茂、莢多粒大,一派豐收景象。這一奇蹟引來了省科委、省農委、吉林省農科院等六家省級科研單位組成的國家跨越式大豆專家組到周家鎮考察測產。結果顯示:平均畝產235.6公斤,比當地大豆產量高1—2倍。省農科院大豆專家劉忠堂興奮不已:“這樣大旱還能高產,這個技術很有前景。”中科院研究員許豔麗稱讚:“不施化肥不耕地,真不簡單!這可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

“你瞧,這塊地就是採用不用耕地、不用起壟,不施化肥方式種的優質高產非轉基因大豆,受澇較輕的高產地塊畝產可達400斤,長勢比旁邊使用化肥種植的好,產量肯定也比它的高。”隋東指著永安鎮永政村免施化肥免耕大豆說。“我們選用的高固氮高產大豆種子主要是靠良種配良法,大幅度提高大豆根瘤菌固氮量,來滿足大豆高產栽培對氮營養的需求,在稀植條件下,使每株大豆多達100到200莢。畝產比一般的大豆多產40到100斤”。

隋東坐在地頭扳著手指給記者算大豆免施化肥免耕高產栽培法與傳統常規種植的經濟賬:節省化肥100℅、種子60℅,降低機械作業費60%,畝節支增收200一300元。而且,抗旱保墒保土保肥保苗,保護耕地減少水土流失50℅以上。在黑龍江第一、二及第三積溫區上限地區種植,垧產一般在3000—3750公斤,部分地區具有垧產4500公斤增產潛力。今年在滴道河鄉又一次得到驗證。農民劉春秀等種植10畝免施化肥免耕大豆,畝產達224公斤。這項技術一旦讓農民全面掌握,大豆增產增效、土地抗旱保土保墒將成為現實。

近幾年,國外轉基因大豆侵佔了中國市場,隋東感到震驚和憂慮,為了重振黑龍江大豆,2017年他不顧自己高齡和家人反對,親自承擔了雙峰農場免施化肥免耕28畝示範田任務。同年5月3日,他在示範田裡用機械打碎地上根槎保留地下根槎。為了有利抗旱保墒保苗,他在原65釐米的壟溝趟土改成130釐米大壟,不施一粒化肥,不破茬起壟,直接在原壟臺上播下種子,播後鎮壓一次,打了一遍封閉藥。這樣可以為大部分豆根系生長、根瘤菌生存和固氮創造良好土壤環境,提高固氮量,並改密植為稀植,增強通風透光性,發揮個體增產潛力,增花增莢提高產量。過了兩天,他發現地頭有一塊棄耕長滿蒿草的地,就用鎬頭刨坑補種了大豆。他要看看種子種在這裡是什麼情況。原八一農大退休職工孫憲儒看見這個情景便打趣道:“大豆種在車道上能長嗎?”隋東很自信地說:“能!不但能,沒準比地裡的長得還好。”果然,9月初,地頭種的大豆,看上去比其它好地段種的大豆要矮些,但分枝多且短小,結莢更密集,株型收斂,抗旱抗倒伏性更強。

“大豆免施化肥免耕能高產,還要充分利用黑龍江冬季寒冷凍土層厚,春季氣溫回升,在凍融交替強大自然力作用下,耕層土壤達到自然疏鬆狀態,非常適合原壟卡播種。用自然力代替機械耕作,這是黑龍江一大優勢。”隋東對土壤有著深刻的研究,他發明的免耕技術,就是為了抗旱保墒,保護黑土原有養分,減少水土流失,形成種地養地相結合生態循環。隋東感慨地說,這項技術研究成功已有十幾年了,中國農民受傳統僵化思想觀念的影響深重,要改變落後的種植方式很難,但不改變傳統落後的低產高投入種植方式是沒有出路的。

隋東說:如果大豆免施化肥免耕高產栽培技術能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對農民在政策上扶持在資金補貼上支持,在全省和全國普及推廣,只需2-3年時間,就可重振黑龍江和中國大豆產業,如果再和我開發的玉米超高產栽培法合理輪作,就能使全省和全國的大豆、玉米連年穩產高產。國家每年至少減少30%的大豆進口,黑龍江又可以叫響大豆品牌,人們可以吃上放心的豆製品。

為了振興雞西地區大豆和玉米產業,2017年,隋東和麻山區勝利豆類種植銷售專業合作社徐慶利及勃利縣新紀元大豆種植專業合作社王忠福在雞西市註冊成立了黑龍江省稼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雞西和東北三省示範推廣面積近6千畝。今年青岡縣永利現代農機合作杜引進隋東的大豆免施化肥免耕技術,使用新型免耕播種機保留根槎和秸稈原壟卡播種近百畝,垧產達2857公斤,不但抗旱保苗,而且可免燒秸稈。寶清縣劉洪勝引進隋東的免施化肥免耕技術,與中草藥赤芍混種150畝,其中5垧地大豆突破3000公斤,收益可達10萬餘元,為全省中草藥高產高效種植闖出了一條新路。

許多農民親切地稱隋東是中國大豆的“袁隆平”。今年隋東團隊參加了第三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雞西地區選拔(決賽)賽,參賽項目:大豆免施化肥免耕高產栽培技術,榮獲一等獎;晉級黑龍江省大賽,榮獲一等獎,並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全國大賽,榮獲全國“創翼之星”獎。10月15日,在全國優秀項目展示—黑龍江大豆高產技術展臺,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與人社部、河南省、國務院辦公廳等二十餘位領導聽取了隋東關於大豆免施化肥免耕高產技術和玉米超高產栽培法的講解。胡春華副總理非常高興,當場指示國務院辦公廳的領導,將這個項目上報農業部,其中有一個領導高興地說:這回可找到人才了。

胡春華副總理鼓勵隋東說:老先生,好好幹。隋東十分自信地表示,一定好好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