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十兄弟」齊心照顧九旬嬸娘:「嬸子就是我們的娘」

杜金鳳老人今年90歲,家在黃驊市羊二莊回族鎮楊莊村,膝下無兒無女,老伴也於六年前過世。兩年前,杜金鳳老人突發腿疾,生活不能自理。就在這時,老人的十個侄子、侄媳婦自發挑起了照顧老人的擔子,侍嬸如娘,輪流伺候。杜金鳳老人過上了盡享天倫的幸福生活……

“黃驊十兄弟”齊心照顧九旬嬸孃:“嬸子就是我們的娘”

△杜金鳳老人和她的侄子、侄媳婦們(部分)。

無兒無女卻幸享天倫

“多虧了我這些侄子、侄媳婦啊,要不是他們,我哪能活這麼大年紀,哪能活到現在啊!”提起侄子、侄媳婦伺候自己的事,精神矍鑠、耳聰目明的杜金鳳老人滿懷歡喜地說。

鄉親們都說杜金鳳老人有福氣。在楊莊村,杜金鳳老人嫁入的楊氏家族是一個大家族。她的老伴在家裡排行老么,兄弟五人唯獨他們夫婦膝下沒有子女,其他老哥四個開枝散葉,都是熱熱鬧鬧的一大家子人,讓杜金鳳夫婦有了十個侄子和十個侄媳婦。

“我父親那輩現在只剩下我老嬸子(指杜金鳳)了。她沒有兒女,我們從心底把她當成我們的娘來對待。我們有責任照顧她的晚年。”楊金樓語氣堅定地說。

楊金樓在杜金鳳的十個侄子中排行老八。

2016年年初,杜金鳳突患腿疾,生活不能自理了。楊金樓等十個當侄子的便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嬸子生活起居的重任。

楊金樓說,其實,早在責任田剛剛承包到戶時,他們哥兒幾個就開始給老叔老嬸打理農田了。“當時老叔已六十多歲,家裡沒有壯勞力,乾地裡的農活兒力不從心。”

一直以來,叔嬸家裡有什麼事,這十個侄子從不退縮。所以,當老嬸不能照顧自己時,他們哥兒幾個覺得照顧老嬸是理所應當的事。

村裡曾提出將老人送到養老院,哥兒幾個卻拒絕了村幹部們的建議。

“我至今還記得老叔說過的那句話,‘我沒有兒,但我十個侄子就是我的兒啊!’”楊金樓說,“人多力量大,我們克服一下困難,能照顧好嬸子,就不給國家添麻煩,也不能辜負老叔和他活著時說的那句話。”於是,晚年的杜金鳳多了十個兒子、十個兒媳婦,成了楊莊村最幸福的老人。

“黃驊十兄弟”齊心照顧九旬嬸孃:“嬸子就是我們的娘”

△杜金鳳老人。

十個侄媳婦把她當成寶

燒水做飯、打掃庭院、端屎端尿、穿衣疊被、洗臉梳頭……自從杜金鳳患腿疾後,這些就成了她的十個侄媳婦每天要做的事。兩年多來,十個侄媳婦輪流照顧著杜金鳳老人,無微不至,讓90歲的嬸婆活得無憂無慮、神采奕奕。

多年來,杜金鳳老人養成了一個習慣,一日只進兩餐:一頓在上午九點,一頓在下午四點。

十個侄媳婦便按照老人的習慣,換著口味,變著花樣,精心給嬸婆備餐。

“我嬸子就愛吃餡兒飯,我們就常給她包包子、捏餃子。”杜金鳳的九侄媳王秀琴說,嬸婆有個習慣,吃包子吃餃子也得就著炒菜吃,所以她們不論每頓飯做什麼,都要給嬸婆炒個熱菜。

天氣漸冷,農家院裡的絲瓜架上已經很難再結絲瓜。四侄媳張秀雲把僅有的新鮮的絲瓜摘下來,自己沒捨得吃,而是放進了冰箱冷藏,因為第二天該她“值班”照顧嬸婆了,她計劃著給嬸婆做一道嬸婆最愛吃的絲瓜燉蝦。

在杜金鳳老人每天的早餐桌上,除了雞蛋是雷打不動的食物之外,還有牛奶、小米粥、面片湯、包子、餃子、饅頭、米飯……每頓飯十個侄媳婦準備得都不重樣兒;遇到自家燉魚、燉肉改善伙食,寧肯自己少吃點兒或不吃,也要留出讓老人多吃點兒好的。農忙時節,即使各家再忙,自己隨便吃點兒,也要給老人開小灶,炒個菜,每頓飯都是現做,絕不讓老人湊合;月餅、蛋糕、葡萄乾兒……老人愛吃零食,炕沿兒上的零食袋子從沒空過……

“侄媳婦們個頂個地孝順,脾氣好啊,沒跟我生過氣、紅過臉,嗎好吃給我做嗎吃。”杜金鳳老人知足地念叨著。

“都說妯娌多了矛盾多,可她們姐兒幾個誰也不攀誰,大家都是你買點零食,我就買件衣服,比著誰對我嬸子好。她們姐兒幾個做得好,讓我們兄弟幾人更親。”楊金樓自豪地說,在伺候嬸子這方面,他們這些當侄子的,遠沒有這些侄媳婦做得好、付出多。

“在我們村,沒有再比他們家更和睦的家庭了,即使有兒有女也不過如此。”談起杜金鳳老人的侄子、侄媳婦們照顧嬸子的事,村民張志聯由衷地讚歎道。

“黃驊十兄弟”齊心照顧九旬嬸孃:“嬸子就是我們的娘”

△杜金鳳老人和侄媳婦們(部分,從右至左依次為大侄媳婦張秀娥、四侄媳張秀雲、九侄媳王秀琴)

好家風成就榜樣家庭

和為貴,孝為先。為了更好地照顧嬸孃杜金鳳老人,楊家十兄弟制定了“值班表”,兩天一家,二十天輪一圈兒,即使十個兄弟有在滄州黃驊、石家莊安家的,照顧老人不方便,但也從沒有斷過檔。有人路遠回不來,守在家裡的親兄弟就頂上去。逢年過節休長假,生活在外地的便大包小包地給老人買來營養品,能休班就回老家儘量多服侍幾天。兩年來,在照顧嬸子的事上,楊家兄弟以及妯娌間從來沒有鬧過矛盾,和和睦睦一家親。

杜金鳳老人今年90歲高齡,十個侄子以及十個侄媳婦有的也已邁入老年生活。大侄子楊金良今年已經70歲,最小的侄子楊金鋒也已過50歲。雖然他們有的都已經到了被照顧的年紀,但對待嬸子,他們依然盡好當晚輩的責任。

“年紀再大,我也是晚輩。我還有這個能力,那就多幹一點兒。”今年已經70歲的大侄媳婦張秀娥話說得樸實,但服侍起嬸婆杜金鳳從不含糊。

八侄媳李淑敏會理髮,便主動承擔起每個月給老人理髮的任務。因為自己查出身體患病,需要做手術,在住院前,李淑敏還惦記著嬸婆,先給老人剪了指甲,理了頭髮,才放心地去住院治病了。

四侄媳張秀雲平時在家要幫子女帶孩子,稍有閒暇,還要幫老人拆洗被褥。她說,“誰有空誰就多做點,我們不攀比。”

平日裡,楊家十妯娌發揮各自所長,團結一心,互幫互助,將嬸婆照顧得乾乾淨淨。

“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就是一個團體,有事一起擔。”九侄媳王秀琴說。

“無論是父親那輩,我們這一輩,還是我們的下一輩,我們家裡有事了,都是大家在一起商量,從未紅過臉。在我們父親那一輩,家裡的共同財產就是三間半土房,誰有能力了誰自己單獨蓋房,不分家不分彼此,更不曾爭奪過財產。”楊金樓說,這麼多年來,無論家裡遇上什麼事,從來沒有鬧過矛盾。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人。如今,身在外地的兒孫輩每次回家,總不忘給嬸子或奶奶(指杜金鳳老人)買些愛吃的零食,也都會去嬸子或奶奶家的炕上坐一會兒,陪老人聊會兒天兒,給老人解解悶兒。

“楊家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是我們楊莊村的榜樣家庭,值得大家學習。如今,我們黃驊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如果人人都像他們一樣,那我們村、我們的城市一定會越來越美好。”楊莊村黨支部書記李井田說。

(燕趙都市報 通訊員 張金芳 夏召聖 趙英明 記者 李家偉 文/圖)

“黃驊十兄弟”齊心照顧九旬嬸孃:“嬸子就是我們的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