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李詠離世留下的思考

李詠離世留下的思考

「原創」李詠離世留下的思考


李詠,一位中國人民非常熟悉的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因癌症在美國治療無效,離開人世 ,他的夫人哈文發出“永失我愛”的信息,向世人發佈了李詠去世的消息,並將其葬於紐約,葬禮於當月28日在親屬8人參與下低調舉行。圍繞李詠去世的消息和其死後沸沸揚揚的讚歌、緬懷、甚至質詢、中傷,什麼都有,五花八門的炒作和吸人眼球的評論隨處可見。本人不想攪入這是非的旋渦裡,只就對生命的不同態度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有無不妥之處請朋友們指正。


「原創」李詠離世留下的思考


李詠,1968年5月3日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其祖籍陝西咸陽三原縣。李詠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當過大學教師,1991年進入中央電視臺做編導,1998年當年就出任綜藝節目主持人,成功舉辦《幸運52》,2002年主持春晚,2003年又以平民選秀節目《非常6+1》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再後來的《詠樂匯》、《詠遠有你》、《熟悉的味道》等訪談錄、真人秀等節目中,成功塑造了良好的公眾形象,成為深受廣大觀眾觀眾喜愛的節目主持人。


「原創」李詠離世留下的思考


不知道是受何種原因的驅使2013年李詠離開了央視。2015年,李詠在遼寧衛視拍攝《絕密往事》時,他在現場突然嘔吐,當時只是回應說身體不適。為了不讓已經約定好的嘉賓演員等待,李詠在稍作休息之後,堅持將當期節目錄制完成。到了第二天,李詠依然堅持出現在節目現場,如期完成了工作錄製,結束時已經是凌晨五點,這種敬業的精神值得點贊。可依然有人爆料說是李詠吸毒造成的, 雖然爆料的人也為李詠英年早逝而惋惜,但畢竟撒手人寰,感嘆活好當下,珍惜現在。


「原創」李詠離世留下的思考



「原創」李詠離世留下的思考


李詠是去美國抗癌,從住院到離世整整17個月。他是去美國頂尖的醫療單位梅奧診所(我以前有文章寫過這所醫院),這是一所全球頂尖的癌症腫瘤治療中心,擁有美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非盈利性綜合性醫療體系,有博士學位的醫師和科學家3300 多人,住院醫師、專科研究醫師和博士生2200 多人,每年接待來自 全球150多個國家的50多萬不同種族、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患者、足見醫療力量雄厚。怎麼治療?大家都知道西醫的最後的手段無非還是手術、放療、化療。他們利用各種各樣的最先進的高科技,準確無誤地治療到位。比如干細胞、基因分型、靶向藥物等等應有盡有,可是還是無法挽救李詠的生命。有人說李詠很可能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過度化療的副作用,使各種器官衰竭喪失活動能力而無力迴天。連一直陪伴他的夫人哈文也感嘆太性急,急於求成了。你別說,這其中不無道理。


「原創」李詠離世留下的思考


不由得讓我想起三國時期諸葛亮舌戰群儒中,他說過的一段話:“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譬如人染沉痾,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諸葛亮真是聰明過人,不僅是一代良相,也是一代良醫也。他指出人染上重病,不是讓你立即下猛藥就能奏效的,而是要先調理好身子骨、內臟,待其氣脈和緩,再以肉食補之,猛藥治之,方可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


「原創」李詠離世留下的思考


現代科技發達對於治病可以直達病灶,但往往會治病不治人。動不動就是要殺病菌殺病毒殺癌細胞,其實有益菌、活細胞也同時殺死了。往往不顧病人能不能承受,不是先救其命,再治其病。手術後不久就化療、放療,頭髮都掉光了,只好戴假髮,食物都吃不下去,還有毅力支撐嗎?說的倒好聽,美其名曰和疾病作鬥爭,到最後只能是九死一生,碰碰運氣了。祖國醫學(中醫)以人為本講究養病,治病先救人,把人當人看,三分治七分養,順勢治療,由內向外,循序漸進。有人追問李詠去美國治病,17個月花去多少錢?有細心的網友保守的估算一下在1000萬上下。這對一位普通的中國人來說,真是個天文數字。當然李詠很有錢也不在乎這點錢,一場演出下來就是上千萬。然而命不是可以花錢多就能獲救的!


「原創」李詠離世留下的思考


(馬原照片)

據說寫過長篇紀實文學《逃離:從都市到世外桃源》和長篇小說《牛鬼蛇神》、《黃棠一家》,轟動文壇的馬原。2008年他身患肺癌,卻主動放棄“一手術二放療三化療”的治癌模式,不打針、不吃藥、不開刀、不做手術、不放療、不化療,帶著小他20歲的新婚妻子去西雙版納、去海南島待5年,買了一家農舍,通過一流的自然環境,加上多元化的戶外運動,自己種瓜果蔬菜、自家養土雞,加上天天有愉悅快樂、毫無壓力的好心情,從而調動起體內的健康細胞,一點一點擊敗癌細胞,最慶幸的在養病期間生養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寶寶,真是人間奇蹟。大家看看一個朝死裡治療,一個朝活裡修復;一個相信大醫名醫,一個相信自己;一個花那麼多錢,一個卻花錢不多,一個只活了17個月,一個活了10年還仍然在活著,看看誰划算?


「原創」李詠離世留下的思考


(凌志軍照片)

還有一位在“養生中國” 雜誌裡刊登的,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這是一個被預言只有3個月壽命的晚期癌症患者康復重生的故事。2007年,凌志軍被診斷為“肺癌,腦轉移”,北京、上海兩地名醫會診,幾乎一邊倒地判定,活不過三個月。在他認為,手術、化療等高科技治療和開“天價特效藥”,是不同醫生的相同手段。而憂心忡忡、愁眉苦臉、排隊就醫甚至傾家蕩產的那些弱勢群體,就是中國癌症患者的群像。當得知開顱也不能保證痊癒的情況下,他決定用腦子救命。他把生命託付給自己,做一個聰明的患者,相信自己身體的力量,而不是依賴醫生和藥物,開始自我恢復。從此這位中國第一時評的作家去深山老林裡過著樂山樂水樂人生的生活。用她愛人的話說:“愛情、親情和友情的力量,讓我們的生命出現奇蹟。”向死而生。2012年3月15日,經過新一輪的複查,凌志軍顱內病灶幾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見新的異常。於是他得出一個結論:全國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數約200萬,其中有80%的癌症患者在有意或被迫接受著超過疾病治療需要的“過度治療”。90%以上的癌症患者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方案,符合規範用藥者僅為20%。


「原創」李詠離世留下的思考


從以上的個案中,我們不難看出,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過分依賴大醫院、大名醫治療,甚至陷入過度治療的怪圈,並不是越花錢多越好越有把握活過來,抗癌需要因人而異,治病先救人,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希望朋友們能從李詠離世的嘆息中有更多的思考!


「原創」李詠離世留下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