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事簡辦,取消吹拉彈唱,這事你怎麼看?

平安是福9183611860732


這特麼又是那個人提議的?取消吹拉彈唱,那是辦喪事的嗎?幾千年留下來的習俗,說取消就取消,你咋那麼大的臉呢。

再說了,吹拉彈唱惹了誰了啊,誰家婚喪嫁娶不用響啊,吹喇叭,吹笙,梆子,鑼,這都是婚喪必備的好不?你要是什麼都不用的話,指定有人說你家是傻子。

再說了,為什麼取消?是因為你覺得聲音大呢,還是覺得會花錢呢?聲音大的話,那你就搬到一個沒人的地方居住吧,會花錢也不是花你的錢啊,反正我從來沒見過婚喪之事不用請嗩吶團的,就是再不濟,也會請兩個人吹嗩吶吹笙的啊,因為習俗就是這樣的。

比如結婚的時候要喜慶,接新娘的時候沒有個響,你接個屁啊,喪事的時候也要突出來悲傷,沒有聲音的話,誰知道你家在幹啥呢。

就算再怎麼簡辦,也不會取消這個的,除非不辦,把人偷偷的埋了。


小幸福的萌萌雷


喪事簡辦,取消吹拉彈唱,對於這件事,我發表看法如下:

人們常說,人從生下來,只能熱鬧三回:做滿月、結婚、被埋葬。而這三次熱鬧中,自己能記得的只有結婚這一次。

人死後,喪事簡辦,這個固然不錯,但是如果是從節約的角度去考慮,那就有點小題大做了吧,父母為你們結婚要花多少錢,為什麼就沒有人去反對婚姻的大操大辦,而父母的喪事只花婚事的十之五六,就要大喊著要簡辦,就要取消吹拉彈唱,這個對於你們死去的父母公平嗎?

人活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雖然沒有掙下金山銀山,卻也沒有讓你們做兒女的露宿街頭,也沒有讓你們食不果腹,沒有功勞總有苦勞吧。如果他們死了,悄沒聲兒的把他們埋掉,做兒女的於心何忍呢?

人老了,用吹鼓手送一程,表達孩子們的一番心意,也體現孩子對老人的尊敬和愛戴,讓老人風風光光的離去,依我看,這是沒有什麼不好的。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如有不同看法,請留言討論。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其實是活人受罪,我舅舅一百歲去世的,道土吹吹打打,整了幾天幾夜,可憐我表姐表哥,年齡最小的也七十歲了,大的八十來歲,嗑頭,跪拜,來人要跪,唸經要跪,下祭要跪,等等,反反覆覆,幾天整下來,他(她)們也虛脫了,變神變相,招呼應酬接待,幸好他們子妹多,人手也多,不過幾個月他們都未恢復到原來。留累的。歷來習慣喪事熱熱鬧鬧,老的去世可以理解,如年青的走了,家屬都還沒有從悲痛中回過神來,這熱鬧也不好說對不對。

對去世的人舉辦一場熱鬧的喪葬活動,也無可厚非。只要有那個能力,你辦得再風光,我也不會說不對。

問題是,老人在生時,兒女,子孫不聞不問,老人生病無人照管,甚至虐待打罵老人,老人去世了,假情假意,吹彈歌舞,風光大葬,墳墓豪華,這做給誰看啊?在生不忠不孝,死後裝模做樣。這是自古以來的悲哀。

怎樣辦喪事,是各人的權利,但是有幾點還是值得大家深思。

一,你辦可以,由於你那吹吹打打影響別人的休息,特別是有過節


自在瞭然1


說道喪事怎麼辦,在在現在的形式下,我也確實不好說大操大辦。不過既然要聊了,我們就先來分析一下喪事。喪事也稱白事,指的是喪葬,中國民間白事禮儀雖然大不相同,但總的來說也就是以下這些程序——送終,報喪,入殮,守鋪,擱棺,居喪,弔唁,接三,出殯,落葬,居喪。喪事是帶著美好的祝願的,高壽的人病逝,稱之為喜喪,在古代風俗中是需要吹鼓手送葬的。

在中國近現代改革喪葬禮儀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種"科學主義"的論調,一些人認為喪、殯、葬、祭耗費大量的錢財、人力、土地資源,所以極力的反對傳統的喪葬禮儀。還宣稱:喪、殯、葬、祭過程中的一切悼念活動皆是迷信,是一種無價值的純粹浪費,要儘快消滅,但在我看來,如此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喪葬文化是中國幾千年文明中一直流傳下來的文化精髓,不是一些所謂的專家一句話就可以給否定的。喪葬的過程不僅是對逝人悼念,更是對生人心靈成長的洗禮。

說道喪事簡辦,取消吹鼓手的問題,我的觀點也是持開放性的。一切從簡,無可厚非,但反過來說,讓活著的人把仙逝之人熱熱鬧鬧的送走,一是可以讓家屬更快 的走出喪親之痛;而是算作對幫忙的相親鄰里的一種拜謝,沖淡死亡帶來的壓抑。

再說可能會有很多人說我是狡辯了,但我還是認為吹鼓手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發揚和傳承。中國的嗩吶、笙簫等民間藝人,五成以上是從事過喪葬吹鼓手的行業,如果說完全取消了吹鼓手,可能會是對這一類中國傳統技藝是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對於要取消喪事中的吹鼓手,我只能說一句:謹言謹行,三思而動!

最後說一句文外話,沒錢的人,想辦辦不起;有錢的人,想咋花咋花,人也不聽你的。


夢塵文學社


個人認為:果然“五福俱全”的老人仙逝,吹拉彈唱,“歡送老人”,倒也很可以理解。

老人一生沒大遺憾。其本人、父母、配偶、兒女基本健康長壽,家不貧寒,家庭親戚基本和睦。此老德行受鄉里稱道,沒怎麼受病痛折磨,甚至“無疾而終”。吹拉彈唱,一是家屬傳其福壽德行。二是眾人豔羨而禮讚。真的歡欣遠遠勝於惋惜哀痛。

一般人,就別搞這了吧。

人們不是缺失親人,便是家境不好一生奔波辛勞,要不就是兄弟不睦,或年未老而身有疾病。有的人一生小康,但德行極差,被人憎恨。我們不是說,不如意事常八九麼?

看看多少人去世前的痛苦!頭腦清楚,而身體完全不受支配。動不得、說不得!悲夫!

此人離世,等於總結了一生。我們也為自己人生的悲涼悵嘆一聲。兔死,狐也得悲。幹嘛還吹拉彈唱?

搞那玩意兒幹啥?

我也想過,為啥本該肅穆哀悽,卻熱鬧起來?

是虛榮心攀比心做怪。

那個“十全老人”喪事搞得令人嘖嘖稱羨。俺也那樣搞。權當俺家老人享盡了天下清福。

這就是魯迅所說的“瞞和騙”。閉著眼睛說瞎話。

不丟人麼?不!

人家“辦事”辦得讓人羨慕。

俺辦的寒磣,才叫人笑話。

真沒錢啊?沒錢借錢也得給老人“榮耀榮耀”哎。

這些年來,鄉下的喪儀逐步升級。

各種酒宴、吹打、紙紮,花樣翻新。花費也越來越高。

近期,鄉鎮強制限制“喪筵”菜餚數目,強制取消嗩吶吹奏。

幾乎所有的“辦事”農民,拍拍屁股。“不叫使響器,不叫使就不使唄。”

“不叫喝酒。”“少買點吧。桌上(每桌定例八人)得有一瓶”

都不說,其實,省了一筆花銷,都心裡噓出一口氣吧。

把那紙糊的“面子”撕開了,無非是解放了許多人。


莘縣村民


1.喪事是什麼?

追思先人,是一種活動,是一種儀式,是一種文化活動。

2.喪事的來源是什麼?

“祭司”是喪葬文化的發展源頭,起初是對上天鬼神的的敬畏活動儀式。後來逐漸由對上天鬼神的敬仰轉移到對人的敬仰和關注。這是一種進步。例如泰山的祭天!祭人文初祖黃帝!

3.為什麼要辦理喪事?

辦理喪事是對去世人的一種哀思,懷念、不捨、敬仰、尊重是一種情緒的表達!人是情感動物,不管是喜怒哀樂都會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發洩出來,所以會通過一種儀式表現出來!比如你養的寵物去世了,你會傷心難過,你會把它埋葬起來,你絕對不會把他扔進鍋給燉了,道理就這麼簡單。

4.喪事具有人類普遍性!

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喪事都有,埃及金字塔秦始皇陵等太多例子了,人類有很多文化都沒有了,唯獨喪葬文化從來沒有中斷過,不因任何原因中斷過一天。想想有點不可思議啊!

5.為誰辦理喪事?

為死去的人辦理也是對活著的人辦理,為什麼?因為死了的人對活著的人有情感,活著的人對死了的人也有情感,突然天人兩界是誰也無法接受,所以中間總該有個過度,所以就有這些儀式的出現來送別死去的人安慰活著的人,好好過著繼續生活,不可過度傷心難過!

有人可能會跳出來罵了,人都死了做這些有個毛用,再哭還能哭回來不成,放在心中不就成了,做那麼多虛的東西給誰看,人都死了他知道嗎?能看到嗎?不還是攀比好面子嗎?我心中有去世的人不就成了嗎!只能說你心了太大了,或者是太年輕了,人是社會的產物,凡事都有兩面性,任何東西都會有一些不好的一面。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親人的離別,如果親人去世就像沒事發生一樣我想那應該是人類的災難,和一塊石頭,一捧黃土有什麼區別!

6.喪事跨越物種!

人有喪事同樣動物也有!比如大馬哈魚產卵、鼴鼠跳河、大象快要死時會自己到墳場死去等!這些也是一種對死亡的一種儀式一種方式。

7.辦理喪事有什麼意義?

有教化世人的意義!

有治癒心中疾病的意義!如果沒有儀式來緩解親人離別的儀式!估計心理醫生要比開的醫院門診還多!心理疾病要比生理疾病還要多,還要嚴重。

有安定社會維持社會穩定的的意義!更有利於維護統治的意義!

8.該怎樣辦理喪事?只要不違反人性,不違反道德法律就足夠了,其他的不用多管。不要搞得你家不死人一樣!

喪葬文化是上帝送給人類追後的一味良藥,治的不是病,治的是思念










我的鄉村我的國


人歿了,簡直成了樂人戲子的世事了,錢賺上,好煙好酒招待上,宴席坐上,敲著搖頭晃腦,拉者閉目養神,唱者唱罷對樂隊騷情地一笑,我個人意見,不該花錢叫樂隊,請一雙嗩吶悲音安葬多好。


泥人161


還是順從民意吧,老人死了拉去火葬後送公墓,如果不吹打,社會上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死了。我經常跟老人家講,要多往街上跑跑,如果三個月看不到你,別人就會問,那個人還有吧?


user2967448950190


答題:”人的生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乃人生價值觀之體現。這種體現的性質主題分為兩種,第一種如同小學生所讀到課程《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切雖然是用到簡單的鮮花與悲傷的心理與對總理的敬佩愛戴的體現,但這足以證明人們對人生的價值觀體現所表達的一切。而這種內似現像的表現很多,比如雷鋒,焦裕錄,張思德、邱少雲、重存瑞、黃繼光、錢學森等等為國為民而惜一切把生命奉獻給國家人民。體現的是人生價值的表現,張顯的是人生的思想品德與潔操,是人人尊敬和模範的榜樣,生死別離,身後還有多少跟隨者?乃人生價值與正能量的體現。

又如人們常以《岳飛傳》中的岳飛與秦檜作以對此,人們總會把對錯用正能量來橫量一切,而岳飛與秦檜的體現就是好與壞的表現,或永垂千古,或一嗅萬年。生與生的別離是送別價值與真理,或是一束鮮花,或許是一些香紙,愛與感情的體現莫過於心,乃心理所表達的一切。人生最注重莫過於情感與愛和心理之體現,悟實求真理,那就是關心與可愛的人!人生之別逝不是注重有多熱鬧和佳餚美酒之護送,重要的是從感觀對逝者之懷念裝在於心理。人人捧著鮮花敬獻的是為國為民之禮儀道德情操與對危難之時顯伸手之表現,那就是心裝著的人!

喪事的操辦與簡辦也成為當今的一個重要問題,當在一無所有的時候給與他人一些金錢與物質的幫助體現於仁,德、義乃俠仁義舉,但不能把這種悲哀之事用作邪惡的工具與賺錢為目的。雖人生有禮上往來一說,但不能以過高的金錢與物質催毀人生的自我信仰之本能,從嚴節儉,高峰以德。把這種借鑑用於禮儀與道德文化的修養,乃人生萬吉之所在,張顯傳統精神之美德!與其等死後來一次濃重的操辦,何不於以在有生之年給與一些付出與現實的存在?把這種價值體細與觀念表現在真實付與觀注的人,人生的別逝與擁簇何來於此一世之虛偽?

反對大操大辦之禮俗,愛戴與所敬重一個人的別逝,用心用情與濃時時刻刻記在心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禮節為逝者作以哀悼之表達,但不能以喪事為賺錢為目的。德於人品之修養,義於危難之事顯伸手,仁於慈善禮念,總觀人世,情大於一切,謹以此文獻給於文化禮儀之中的人們!謝謝大家閱讀!


深有心歡陽照來


在一些地方,一旦家裡有老人謝世,一定會大肆鋪張,場面之宏大,法式之繁瑣,笙管鼓樂此起彼伏,或歌或舞好不熱鬧!喪事儼然辦成了喜事,令人費解。一些地方取消這些吹啦彈唱,應該是一件大快人心之事。

個人認為,不僅喪事(取消吹啦彈唱)應該簡辦,所有涉及慶典意味的其它事比如婚禮慶典等也應該簡辦,一句話一切具有儀式性質形式主義的慶典類活動都應該從簡,只有這樣才能在整個社會營造文明、樸素、健康、和諧之風!為什麼這樣說?

婚喪嫁娶雖為人之常情,但受封建傳統禮儀禮教思想的影響。在過去,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關於紅白喜事的大操大辦之風是非常盛行之極的,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原因和心理:

一是攀比心理。這也許是我們的通病,攀比也是一種紅眼病,人家有咱沒有心裡不服氣、不舒服;人家辦咱不辦心裡過不去、想不通;人家老人走的風風光光(這裡姑且不論老人活著的時候,作子女的是否盡到了孝心,是否做到了百善孝為先)咱也得差不多點,其實過不去的就是那些經濟問題,錢花到了花足了以為就盡到孝了,就以為是孝子賢孫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覺,雖然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民間民俗文化根深蒂固,但提倡厚養薄葬是我們多少年前就一貫提倡的民風民俗,可在一些地方就是推行不起來,大肆攀比大操大辦的風俗習慣就是絕跡不了,說到底還是一種相互的攀比心理在作祟。

二是認識誤區。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其實就是一種認識上的偏差和誤區。有的人片面地認為,老人活著的時候享受沒享受,幸福不幸福且放一邊(其實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讓老人百年以後走的體體面面、風風光光,其實這就是一種思想觀念的誤區,這與我們一貫倡導的厚養薄葬思想是格格不入的。這種思想認識說白了其實就是一種虛榮心理。我們積極倡導盡孝趁早,在老人健在的時候該孝敬的孝敬,該陪伴的陪伴,不能說廝守最起碼在過年過節,雙休日時間到老人的家裡轉一轉,幫他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不圖兒女什麼,他們年輕時候為自己的子女付出了一切,從來沒有任何奢求也不圖什麼回報,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做多大的事,發多大的財,當多大的官,他們只期望自己的子女平平安安、快快樂樂!他們只期望在自己年老體弱、臥病在床的時候能多陪陪自己!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作為他們的子女,應該趁他們還健在,多陪陪他們,不要做那些“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的糊塗事和後悔事。

三是行為習慣。農村喪事的大操大辦和吹拉彈唱,也非一地所獨有,這是一種普遍現象,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儘管有許多有識之士在若干年前就提出來過反對過(包括自己在內在很多年前就批評過這種大操大辦和相互攀比之風,但時至今日仍未完全絕跡)但這種現象是根深蒂固的。要從根本上徹底杜絕這種陋風陋俗我個人認為在短期內很難奏效,也許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從根本上根除。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國家病葬改革的不斷完善,這種紅白喜事大肆攀比,大操大辦的陋風陋俗一定會從根本上做到戒除,我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