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信和平三季報存隱憂 應收帳款和存貨激增

在經歷了連續七年業績增長後,東信和平迎來了業績下滑。2017年,公司業績同比下滑53.83%,2018年上半年,公司業績再次同比下滑9.29%。雖然依靠第三季度947.82萬元的盈利,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4.19%,但是,公司營業收入仍不可避免地出現4.32%的下滑。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營業收入同比下滑的背景下,公司的應收賬款和存貨卻在不斷增長。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公司應收賬款達到2.8億元,較上年度末增加103.21%;存貨也由期初的3.67億元激增至4.67億元。

《證券日報》記者就上述問題採訪東信和平,公司證代林偉對記者表示:“我們不接受電話採訪。”此後,記者多次致電公司聯繫現場採訪事宜,但電話始終再無人接聽。

據東信和平2018年三季報顯示,7月份至9月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3億元,同比減少1.4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47.82萬元,同比增長56.04%。1月份至9月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09億元,同比減少4.3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068.63萬元,同比增長4.19%。不過,前三季度扣非後的淨利潤仍同比下滑7.71%。

2004年上市的東信和平主營業務以通信、銀行、社保三大應用領域的智能卡產品為主。2009年,公司業績出現上市後的第二次下滑後,很快又回到了穩步增長的正軌。2010年至2016年,公司每年業績穩定增長,特別是2014年,增長幅度超過三成。

但是,自2017年二季度開始,公司業績掉頭向下,2017年當年,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下滑20.51%和53.83%。直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的業績情況仍未得到改觀。

雖然通過三季度的業績增長東信和平挽回了業績下滑的頹勢,但是公司應收賬款和存貨卻大幅增長。

根據公司此前披露的報告顯示,2017年底,公司應收賬款為1.38億元,截至2018年上半年已達2.77億元,三季度繼續增至2.8億元,增長幅度達到103.21%。公司對此表示,“主要是因為智能卡行業競爭激烈,國內客戶結算週期較長。”同時,由於應收賬款增加,相應的壞賬損失增加,公司為此計提了1389.96萬元的資產減值損失。

此外,公司的存貨也直線上升。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存貨4.67億元,較期初的3.67億元,增加1億元,增幅27.25%;佔公司總資產的比例達到27.9%。雖然三季報中沒有披露存貨的具體構成情況,但從半年報存貨中庫存商品佔比達到68%來推測,目前存貨商品應該仍佔較大比例。

對於東信科平在營業收入下滑的同時存貨和應收賬款激增,有專業從事財務研究的人士對記者表示,“營業收入下滑,而應收賬款和存貨大幅增長,這是公司產品銷售不暢的表現。”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東信和平近年來實施了國際化戰略,公司表示“海外子公司的管理能力和國際市場佈局理念進一步增強,公司正朝著全球領先智能卡企業的方向邁進。”但實際上,其海外子公司的經營情況不甚樂觀,今年上半年公司四家海外子公司皆虧損,而追溯到2017年海外子公司亦有虧損產生。

東信和平國際化之路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啟。2016年四家海外子公司合計實現淨利潤2289.45萬元,但2017年這四家公司中已有孟加拉國和新加坡子公司出現虧損,分別虧損586.14萬元和219.48萬元。到了2018年上半年,四家子公司全部虧損,虧額金額合計515.78萬元。

事實上,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匯率波動的影響,海外市場和業務的開拓難度加大,風險加劇,雖然東信和平在通信卡出貨量上有所提升,但是子公司業績的低迷無不反映出國際化進程受挫。有業內人士表示,“東信和平的核心競爭力不足,且治理結構一直為市場所詬病。上市這麼多年來沒有體現出多大的成長性,在這種條件下走國際化擴張很難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看來還要繼續‘交學費’。”

东信和平三季报存隐忧 应收账款和存货激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