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兵故事」王志威:“十五公里”科研路

「标兵故事」王志威:“十五公里”科研路

每天下午五点,王志威都会准时出现在操场上。热爱跑步的他曾获得学校运动会5000米冠军和两次一二·九长跑亚军。15公里的长跑是他每天的“必修课”。这样的习惯在他大二暑假的某天被打断了——实验数据每三小时要检测一次,共计36小时的实验时间把王志威“留”在了实验室。

今年大四的王志威已经在实验室待了两年多。王志威来自我校盘锦校区食品与环境学院,在过去的三年中,共计获得42项奖项,今年取得了我校2017-2018学年优秀学生标兵的称号。

「标兵故事」王志威:“十五公里”科研路

时间倒回至两年前,一心保研的王志威找到学院院长柳丽芬,表达了想进入实验室做科研的愿望,柳院长向王志威推荐了两位老师,综合各方面的考虑,王志威最终联系了周豪副教授开始了本科阶段的科研之路。有趣的是,在工作能力与为人处事上为人称道的教师周豪与王志威第一次相遇,不是经由这次推荐,而是在某天傍晚的操场上,王志威照例在操场上跑步时,被偶然路过操场的周豪老师遇到。经过熟识的学生介绍,周豪老师当时就对王志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学生的毅力很惊人”。

周豪老师接触过很多尝试进行科研的本科生,半途而废的学生不在少数。王志威找到他时,他特地跟王志威强调,科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王志威说,老师您放心,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有毅力。

王志威的实验项目有些“难啃”,相关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少有的相关文章大多用英文撰写,从零开始的王志威拿着文章,把不认识的单词一个个标注出来——进度很慢。看得多了,王志威渐渐明白,认识所有的单词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找到适用于自己研究的信息。现在的他能够熟练在一篇文章中找到有效信息,并养成了和教师周豪一样的习惯——将每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找到了阅读文献的“诀窍”,王志威面临的困难只解决了一半。研究项目需要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菌,这意味着王志威要自己动手做大量的实验。此前的王志威,从来都不是实验室里最“能干”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课程内的实验总是做得很慢,常常是课上最后做完实验的学生。

大二一年,王志威的实验任务是筛选细菌。他一边大量阅读文献,与老师沟通确定研究计划,一边向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学习基本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等。王志威筛选了一年的细菌,在大二下学期末时,噩耗传来,经鉴定筛选的细菌对人体有害,王志威一下子就泄了气,做事提不起精神,“不再像以前那么有积极性了”。

王志威也说不清自己怎么挨过了那段“郁闷”的日子。周豪对王志威说,这样的情况在科研中很常见,失败的实验并非没有意义,而是为以后积累了经验。周豪老师回忆,王志威的心态调整得很快。

王志威记得很清楚,细菌筛选失败后,6月23号上午考完最后一门,王志威下午找到导师商讨下一步计划。最终,王志威的实验采用了实验室已有菌种,“效果肯定没有特定筛选的细菌好”。之后的一个多月里,王志威需要做实验时,常常第一个来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八月初,实验得到了初步数据,王志威才开始自己的假期生活。

大三上学期在王志威看来,是最辛苦的一个学期,一学期分布了十六门课程考试。学期前两个月,王志威一直在做实验,常常要凌晨一两点才能从实验楼出来,白天正常上课。“晚上休息过,上午就有精力,午睡过后,从下午到晚上就不会再困了。”学期的最后两个月,王志威忙着写文章,寒假也用来推进实验进度。

最终,王志威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SCI期刊上。在第十三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中,王志威战胜众多清华、同济等名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在500多个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大赛理念组的第一名。

大四一年,王志威将在原有基础上继续自己的科研项目。目前,他已经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抛来的橄榄枝,他选择前往清华大学继续深造。在王志威的人生规划中,科研始终是他的主要课题,他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在高校做一名教师。

王志威当选为优秀学生标兵后,周豪特地在QQ空间里发了一条状态祝贺他。让周豪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认识王志威之后,自己意识到跑步是一件非常锻炼毅力的事,在连续坚持了半年每天跑步五公里后,他自己的体重也成功地减掉了三十斤。

对王志威而言,科研并没有占据他全部的课余时间。在担任班长和团支书的同时,王志威的成绩也非常优异,本科前三年综合成绩位列专业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盘锦校区“十佳学子”,“校优秀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在他的同学付闯眼中,王志威是一个很少玩游戏和看剧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级队群中有关学习的内容,王志威会立刻转发到班级群中,也常常提醒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学习,还会在上课时主动坐在有挂科经历的同学旁边,督促他们认真听课……环生1502班在他的带领下获得了优良学风班的称号。王志威自己则获得了校优秀团支书和团干部的荣誉称号。

新闻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记者团 学生工作处

校对:陈 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