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精準扶貧延長樣本:期貨+保險+銀行模式的風控與市場考量

產業動態

第363期

金融精准扶贫延长样本:期货+保险+银行模式的风控与市场考量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顧月

11月初正是蘋果豐收的時候,陝西省延安市延長縣掛滿枝頭的蘋果紅了,咬一口,鮮脆欲滴。

作為陝西省的優勢產業,蘋果業可謂是延長縣經濟支柱之一,但其價格一直受制於供求變化和自然災害,波動性較大,也給當地農民的收入帶來影響。

如何在市場價格波動下,防範農戶收入損失?如何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促進農民自主改善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都是發展現代農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目前銀行、交易所、期貨、保險公司等也都在想辦法從市場角度解困農林領域傳統難題,希望通過期貨+保險+銀行模式,解決上述問題。

從落地效果來看,這個模式究竟解決了農業生產的哪些痛點,又給當地經濟、農戶、金融機構帶來了哪些收益與風險?

11月初,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實地走訪了延安市延長縣,瞭解該模式給當地蘋果產業帶來的改變。

期貨+保險+銀行模式

延長試點的落地是在2016年和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下發的大背景下,當時提出了要“保險+期貨”模式來推進精準扶貧,即投保人(一般為農戶、企業或合作社)購入保險公司相關產品價格險,保險公司通過期貨公司買入看跌期權,進行再保險。如果保險期內產品平均價格低於保險約定價格時,投保人可通過保險公司獲得賠付,而保險公司則可以通過期貨公司的看跌期權得到賠付。

此外,除期貨+保險外,目前部分地區則開始探索引入銀行融資業務,形成期貨+保險+銀行模式。

具體操作是,農戶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參與“保險+期貨”後,收入得到保障,提升了在銀行的信用水平,銀行對其中符合貸款條件、有融資需求的農戶、農業企業發放貸款,解決其從事農業生產的資金問題。

據延長縣陽光果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曉宏介紹,去年有公司有6戶簽約貧困農戶試點投保了“期貨+保險”,簽約保障價格約為8000元/噸,對標蘋果期貨1801合約。到了收購的時候,實際收購價格約為6900元/噸,因此保險公司按照每噸約1100元的標準對投保農戶進行了賠付。

但隨著模式落地,當地發現雖然期貨+保險模式保障了農戶的最低收入,卻忽略了上游收儲企業(交割庫)的現貨吞吐能力,以及在產業鏈上的定價權對農戶的影響。

對此,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認為:“如果在該模式中引入銀行,則通過對交割庫或龍頭企業的扶植,在現貨銷售、貨物儲存及加工貿易環節提供融資支持,多維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銀行的角色定位

目前,銀行已正式參與到延長縣的蘋果期貨保險產業鏈中。

剛從工商銀行得到30萬元“蘋果貸”的延長縣董金宇有機蘋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董金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作為農業合作社,很難從銀行融到資金,每年整體墊資額度在400萬元左右。這30萬元貸款將會用於合作社在前期的有機肥採購、農業技術服務指導,以及後期的倉儲物流等方面,幫助合作社利用技術手段提高生產效率。

此外,相比於捐錢、捐物等輸血式的扶貧方法,該模式本身就在於藉助市場化手段,防止市場價格波動對果農收入影響,並優化當地蘋果產業結構。

“一是蘋果期貨在線下銷售中有強大的定價功能,可以指導果農進行現貨定價;二是蘋果期貨在半徑、甜度、表皮等方面都有倉單標準,可以推動當地農業的標準化生產;三是在各金融機構聯合下,可以擴展現貨蘋果的銷售路徑;四是保險加期貨、銀行的模式下,果農可以實際看到金融市場對農業的促進,轉變農業的觀念,從而發展現代農業、佈局優勢產業。”延長縣副縣長張明表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今年工行、光大、東證、中信、方正中期、海通、長江期貨分別出資130萬、120萬、100萬、50萬、50萬、50萬、6萬元,延長縣政府出資167萬元,參保果農承擔167萬元,項目保費合計為840萬元,預計可覆蓋1.5萬噸蘋果產量,惠及3000戶果農。

風險與收益:如何造血式扶貧

作為一個新興的金融精準扶貧模式,“期貨+保險+銀行”在實施過程中,收益點和風險點在哪裡,又該如何利用這種模式,促進當地產融結合和可持續發展?

“對於期貨公司而言,風險點在於保障價格定價,何時買入、賣出相關期權,在期貨市場上對沖掉風險,而這需要專業的行情研究和交易技術。”光大期貨相關負責人表示,“實際操作中,我們和保險公司定最低保障價格時,首先會盡量保證農戶利益,這也是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整體來看,目前這個模式下大概有5%的微利。”

對於銀行而言,風險則在於信用方面,而這需要銀行在信貸投放設計好信貸產品,完善客戶調查,並積極在銷售、物流等方面給予支持。

“工行專門開發了‘蘋果貸’的專項融資產品,並在‘融e購’電商平臺上專設了延長專區助力銷售。同時,工行還發行了掛鉤蘋果的專項理財產品,引導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參與到金融扶貧當中來。”工商銀行副行長譚炯表示,“下一步還將研究發起成立‘鄉村產業扶農振興基金’的可行性,希望通過引導農戶按照期貨交割標準種植農產品,依託期貨收儲標準打造定單農業,從而帶動扶貧產業的升級換代。”

此外,多家金融機構普遍認為,期貨+保險+銀行這一模式作為一個金融產品,必然是風險和收益並存,金融機構更將其看作是金融精準扶貧,踐行社會責任的體現,對利潤的要求並沒那麼高。

而對於政府和農戶而言,則是要思考保費的可持續性問題。

“在目前‘期貨+保險+銀行’試點中,農戶自擔保費比例在20%左右,政府補貼20%,金融機構捐贈60%。但如果明年保費捐贈力度沒有這麼大,要怎麼辦?”張明表示,“首先,要認識到這是一個市場化行為,核心思想是誰投資、誰受益、誰擔風險。此外,我們也會區別普通農戶、龍頭企業、貧困戶的保費額度,不僅要讓市場來培育優勢蘋果產業,還要培育職業農民。”

【聲明:陝果大數據公眾平臺產地動態、市場動態、蘋果行情相關均來自作者調研代辦、冷庫所得,因調查數據並不具備全面數據、本著服務果業、更好的為果農服務,本人僅供果商、果農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中蘋果期貨專家觀點僅是作者為了更好響應國家期貨為果農指明蘋果價格的政策】

本期推薦

SGDSJAP∣傳播業界領袖聲音

金融精准扶贫延长样本:期货+保险+银行模式的风控与市场考量

關注一種是鼓勵,為懂我的人創作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