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遷沒做到這五點,「打死」也不能簽字!

近兩年隨著城鎮化的普及和農村統一居住潮的興起,每年都會有好多自然村拆遷。而一旦涉及拆遷,就會關乎到補償的問題,且拆遷前瞭解各方面事項,以免後續出現麻煩,而值得注意的是,沒做到這5點,不管村幹部怎麼勸,農民朋友別輕易簽字!

房屋拆遷沒做到這五點,“打死”也不能簽字!

但農村過快的拆遷,也暴露除了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4點:

1、拆遷操作不規範,農民全程都比較懵,完全不知道該怎麼配合;

2、拆遷補貼無標準,基本上是由拆遷方說了算,農民沒有話語權;

3、拆遷時缺少相關的後期安置,對農民過渡期的生活未做妥善安排;

4、拆遷補償不到位,農民簽字後盼星星盼月亮也等不到補償的錢。

正是由於這幾個問題,所以農村拆遷,沒做到這5點,不管村幹部怎麼勸,農民別輕易簽字!

房屋拆遷沒做到這五點,“打死”也不能簽字!

1、向農民公示其拆遷資格:

由於農村發展的需要,當地的縣級及以上部門可以合理的規劃和安排拆遷,但必須給拆遷方正式的拆遷資格許可。拆遷方在做拆遷公告前,應該向被拆遷的農民公示其拆遷資格。對於不能提供拆遷資格的拆遷方,農民可以直接忽略。

有時候村幹部可能會代表拆遷方給農民宣講拆遷政策,但農民要清楚,即便講得再天花亂墜,如果拆遷發不具備拆遷資格的話,農民也不要簽字,否則如果後期出現無法賠付的情況就麻煩了。

2、公佈拆遷的詳細情況:

拆遷方有合法的拆遷資格只是第一步,在接下來,拆遷方還必須提供有關拆遷的詳細情況,並在村裡張貼或者是在農村傳閱,這些細節雖然各地都有差異,但一般來說必須要有以下的要點信息:拆遷執行的具體時間,拆遷文件的編號,施工單位,拆遷的範圍,拆遷安置的情況。這些信息必須全部農民都知曉並沒有人提出異議才算是有效,所以農民不要隨大溜,如果這時候發現了有問題,就要找村幹部反映,及時尋求解決方案。

房屋拆遷沒做到這五點,“打死”也不能簽字!

3、拆遷補償標準達標:

農村拆遷時候,補償的標準受區位的影響比較大,但國家也給出了大致的一個參考範圍,如樓房每平米3300元左右,院子內的樹木等財產也要賠償等一些細則,但有些拆遷方利用農民對拆遷補償標準不熟悉這一點,只對農民的房屋進行補償,其他的一概不補,而且補償標準也比較低,對於這種拆遷補償標準不達標的拆遷,農民誰的面子也不要看,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拒絕簽字。

4、讓農民細看拆遷合同:

留在農村的人,現在中年人和老人比較多,很多農民大字都不識幾個,有些拆遷方也利用了這一點,根本不讓農民看合同的細則,玩一些文字遊戲,套路農民,其目的就是讓農民抓緊簽字。所以在拿到拆遷合同的時候,農民一定得仔細的審視,最好是逐條逐款看的都仔細看一遍,千萬別讓對方一催就徹底慌亂了,拿著就把字簽了,一旦簽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後期再出現問題就很難辦了。

房屋拆遷沒做到這五點,“打死”也不能簽字!

5、拆遷款下發後才開拆:

為了充分的保障農民的權益,國家調整了拆遷的步驟,也就是說從今年開始,執行的都是拆遷款下發後才能拆遷的順序。如果農民沒有拿到拆遷款,即便是拆遷方說拆遷款第二天就可以到賬,農民也可以拒絕拆遷方來施工。畢竟在拆遷款拿到手裡之前,還是有一定的變數的,萬一房子拆了,但由於種種原因,拆遷款沒下來,農民到時候可就傻眼了。

以上這5點就是拆遷中容易被開發商做手腳的地方,農民一定要多留心,如果對這些地方有疑問,不管是村幹部還是誰來勸,都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該拒絕就拒絕,農村拆遷,沒做到這5點,不管村幹部怎麼勸,農民別輕易簽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