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1500mm的瓷磚突然就火了,大規格瓷磚會成爲主流嗎?

被行業“熱捧”了兩年的陶瓷大板,囿於投入產出比不匹配、市場開拓難、庫存易積壓、終端推廣應用難等眾多發展桎梏,如今行業正以一種更為理性的態度重新審視其未來發展。

在此背景下,以600×1200mm、750×1500mm規格為主的產品,迅速受到行業的廣泛關注,並被業內人士冠以“中板”稱謂。在眾多陶企的集中推進下,750×1500mm現在儼然已成為行業炙手可熱的“網紅”規格,亦有部分陶企正在醞釀準備推出該規格產品。

那麼,750×1500mm規格產品具備哪些優勢,其未來的發展潛力究竟有多大?會不會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750×1500mm的瓷磚突然就火了,大規格瓷磚會成為主流嗎?

▲展會上750×1500mm規格產品儼然已成為一大趨勢。

1

750×1500mm成市場新寵

乘借博洛尼亞展東風,自2016下半年開始,一股猛烈的“大板風潮”在行業內驟然吹起。因大板應用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經過近兩年的市場推廣後,不少陶企感受到了明顯的阻力。

有業內人士表示,囿於投入產出比不匹配、市場開拓難、庫存易積壓,無法保證正常連續生產等多重桎梏,陶瓷大板仍面臨“叫好不叫座”的發展困惑,真正擁有陶瓷大板生產線的企業屈指可數,大部分為貼牌或進口代理,其銷售渠道和應用體系還未完全建立。

與此同時,大板的使用對設計、施工及細節處理的要求更高,需要廠家配備專業的施工團隊,以及提供專業的系統化服務。另一方面,從使用成本來看,大板的市場售價較高,施工鋪貼成本更高,對消費者的經濟實力有較高要求。

750×1500mm的瓷磚突然就火了,大規格瓷磚會成為主流嗎?

▲由於大板存在價格高、使用成本高等問題,“中板”伺機而起。

在此背景下,眾多陶企在2018年將目光瞄準了“中板”市場。

在大多數業內人士的理解中,“中板”即指規格介於磚和板之間的產品,多以600×1200mm、750×1500mm等規格為主。據瞭解,行業內大部分企業推出的產品厚度多為6-8mm,亦有少數陶企推出厚度為12mm左右的產品,作為一種新型規格,750×1500mm規格迅速受到行業的廣泛關注。

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張旗康曾表示,陶瓷大板所呈現出的空間美學,是傳統小規格瓷磚難以企及的,從整個全球的市場格局來看,瓷磚的規格紀錄在不斷被打破,但這背後值得深思的是,做多大規格的產品才是符合市場需求,與市場相匹配的?否則,“大”可能僅是用於“揚威”,而不能夠轉化為直接利潤。

今年以來,不少企業打出“陶瓷中板”概念,產品規格為750×1500mm,介於“磚”和“板”之間,雖然沒有標準,但該規格產品卻十分貼合市場需求。

“在追求‘大’的過程中,或許國內大部分陶企沒有喝到‘頭啖湯’,只是將其變為一種形象工程及企業實力的體現,但真正能夠帶來利益的,或許是750×1500mm規格的‘陶瓷中板’,這類規格的產品也能夠滿足大多數消費者對‘大’的需求,所以‘大’的背後,值得行業深思。”張旗康說道。

750×1500mm的瓷磚突然就火了,大規格瓷磚會成為主流嗎?

▲750×1500mm規格的“陶瓷中板”亦能體現“大”的效果。

為此,不少陶企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正式推出750×1500mm規格的產品。典型如,鷹牌2086以750×1500mm規格產品亮相中陶展;協進以“中板”為750×1500mm地磚命名在中陶展上大放異彩;強輝陶瓷旗下的多個品牌在陶博會上首發750×1500mm現代磚;4月25日,將軍企業發佈750×1500mm系列新品;6月30日首屆“蓮霧採摘節”上,通利大理石瓷磚隆重發布40多款750×1500mm大理石瓷磚;10月18日,經過一年的醞釀與籌備,順輝正式發佈750×1500mm新品丹青石……

在眾多陶企的集中推進下,750×1500mm現在儼然已成為行業炙手可熱的“網紅”規格,亦有部分陶企正在醞釀準備推出該規格產品。

750×1500mm的瓷磚突然就火了,大規格瓷磚會成為主流嗎?

▲今年10月13日,金科·IF現代磚發佈750×1500mm系列產品。

2

集眾多優勢於一身

究竟為何750×1500mm規格的產品會在短時間內受到行業的熱捧?其自身具有何優勢?

在大部分受訪者看來,750×1500mm之所以受歡迎,主要是因為更大規格的大板推廣受限。通利大理石瓷磚董事總經理張念超指出:“陶瓷大板雖讓製造生產環節變得簡單,又提升了裝飾效果,但也伴隨著一些產品本身、中間運輸以及施工應用的成本弊端,但750×1500mm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順輝瓷磚產品應用設計部經理林文輝亦表示,在其推廣900×1800mm、1200×2400mm等大規格產品的過程中,大多數經銷商反饋產品運輸、搬運以及後續的應用成本過高,且費時費力,甚至在後續的切割加工環節,因市面上專業的大板切割加工設備較少,大多數加工設備無法適應大規格產品,對後續的應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同時,由於終端施工經驗的缺失,造成大規格薄板在施工搬運過程中發生斷裂、破損等現象亦時有發生。

對比之下,750×1500mm規格的產品既能夠滿足用戶對大規格產品的需求,在後續的應用環節也有足夠的保障,相應的運輸、加工、鋪貼成本相比之下也進一步降低。

750×1500mm的瓷磚突然就火了,大規格瓷磚會成為主流嗎?

除此之外,有受訪者表示,生產750×1500mm規格的產品,不需要過多設備成本投入。據悉,投資一條全新大板生產線至少需要1個億,但是對於750×1500mm規格的產品而言,不需要重新投入壓機等設備,基本上大多數廠家現有的設備都能夠滿足。

同時,張念超表示,通利TOMELY之所以會強勁推出750×1500mm規格的產品,也是為了尋找差異化方向。在此之前,600×1200mm規格的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過後,現在幾乎成為陶企的標配規格,且價格戰的苗頭已經顯現。為了另闢蹊徑,通利TOMELY決定推出750×1500mm規格的產品。

在銷售上,因750×1500mm規格的產品極其符合建築模數,整體空間應用效果極佳,因此也備受終端用戶青睞。張念超透露,藉助通利大理石瓷磚完善的產品、設計、銷售、推廣運營系統,該規格的產品目前大約佔其總銷量的40%左右。

同時,林文輝亦表示,在750×1500mm規格新品推出後,其終端客戶一致認為該產品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接下來,其將在全國一千多家專賣店集中對750×1500mm規格產品進行展示、應用,作為重點系列產品進行推廣。

“750×1500mm規格產品可適應的銷售渠道也較為多樣,尤其是家裝領域,相比1200×2400mm的產品,其更容易被用戶接受和應用,為此銷售面較為廣闊。”一受訪者說道。

綜上所述,750×1500mm更加貼近用戶及市場需求,其誕生能夠說明,行業正以一種更加理性的態度,重新審視大規格瓷磚的發展。

750×1500mm的瓷磚突然就火了,大規格瓷磚會成為主流嗎?

3

750×1500mm

規格會成為主流嗎?

眾多陶企均看好的750×1500mm規格,會形成一定的氣候嗎?

多位受訪者給出的答案卻是:不一定!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前600×1200mm規格的產品經過長時間的推廣仍未成為主流規格,相對應的750×1500mm在短時間內或將很難在行業內形成氣候,與此同時,行業銷售渠道的變化速度過快,大部分經銷商一時間難以適應,還需要一個逐步引導的過程。

同時,張念超認為,750×1500mm規格的產品並沒有想象中容易推廣,首先,如果企業想要通過價格戰來搶佔市場份額,則難上加難。目前,行業內600×1200mm規格的產品已經顯現出價格戰的苗頭,且至今為止其所佔的市場份額也有限。為此,即便當下750×1500mm規格產品一時間受到行業熱捧,其未來所佔的市場份額,卻未必能及600×1200mm當下所佔的市場份額。

張念超舉例說道,假如800×800mm規格的產品售價50元一片,750×1500mm的產品售價與之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或許很多消費者還是會選擇800×800mm的常規產品。因為即使產品本身的銷售價格相同,但其後續的應用成本卻大不一樣,開孔、切割、搬運、鋪貼的成本都比常規規格要高,且應用難度加大。

除了成本之外,近幾年陶瓷行業銷售渠道呈現出更加多元的趨勢,對於750×1500mm規格的產品而言,其將來在整裝及精裝兩大渠道的佔比將十分有限,剩下的零售、家裝、設計師等渠道還將面臨多種規格共同競爭的局面。

為此,在多位受訪者看來,750×1500mm規格的產品短期內將不會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如果該規格產品能達到當下600×1200mm所佔市場份額的30-40%,就已經超乎發展預期了。”一受訪者說道,750×1500mm規格的產品不可能像600×1200mm一樣被市場普遍接受,但也並不意味著,在這個規格領域範疇內不會出現代表性品牌。

總體而言,現下很多業內人士覺得750×1500mm規格的產品十分具有發展潛力,但到底最終能爆發出多大的潛力,還有待市場驗證。或許行業內更多的企業是基於利潤思維在推廣該規格的產品,沒有基於消費思維,究竟能不能在這個新規格領域分得一杯羹,還需要看最終誰能夠真正貼近消費者。(轉自陶瓷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