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寄養女兒的心聲:爸媽,我也是你們的女兒

一個被寄養女兒的心聲:爸媽,我也是你們的女兒

80年代的農村,如果你家沒有生一個兒子,感覺在外面都抬不起頭,所以好多家庭為了生一個兒子,不管自己家庭條件,和國家政策,一定要生一個兒子。

可是你們生這麼多,做父母的能顧得過來嗎?

小英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兩個姐姐,下還有一個妹妹,她媽媽在懷她的時候,由於已經有了兩個小孩,為了多躲避計劃生育人員,東躲西藏,顛沛流離,今天這個親戚家住一天,明天那個親戚家住幾天,就這樣好不容易躲到了產期,可是小英一出生,父母一看又是一個女孩,頓時大失所望,為了避免罰款,在她出生十天的情況下,小英的父母就把她寄養在姑姑家。

就這樣小英就開始在姑姑家生活,叫她姑姑為媽媽,姑父為爸爸,一直到她十歲那年,她的親爸媽才來接她回家,在回家的那天,小英死命的抱著自己姑姑的腿,大聲哭喊著“媽媽”。

回到她真正的家以後,她發現自己格格不入,上有兩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對於她這個後來者,她的姐姐妹妹都顯得很好奇,甚至有些排擠。

一個被寄養女兒的心聲:爸媽,我也是你們的女兒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英也開始慢慢的適應這個新家,也知道自己是怎麼一回事,原來叫了十年的爸媽,只是她的姑父姑母,但就算是這樣,她還是喜歡去姑媽家,只有去了姑媽家,她才感覺回到了自己家一樣,而在她爸媽家,總感覺不自在,有點陌生,甚至還要看別人的眼色做事,感覺自己在這個家有點多餘。

中考那年,小英的成績不太好,考重點高中感覺有點難,希望爸媽能給點意見,可是等待她的意見確實‘隨便’。後來她自己想拼一把,但是沒有拼過命運,以五分之差錯失重點高中,只好早早出去打工,自從她出去打工以後,她的父母從來沒有主動打過了一個電話給她,倒是她的姑姑經常給她打電話,噓寒問暖,關心她的身體和生活。

面對熟悉又陌生的父母,小英只想對自己爸媽說一句。

“爸,媽,我也是你們的女兒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