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的年輕人,你的紫砂壺壺賣這麼貴,師傅知道嗎?

論資排輩在哪一門傳統手工藝行業都是存在的。端茶敬水行叩拜大禮而入門,這些現在傳統手工藝行業早年間的師徒禮儀在禮樂崩壞、焚琴煮鶴的當下已然不見,但是大宴賓客,似是發佈門生貼一般,在紫砂圈還得以一見,雖說場面浪費,但其核心長幼尊卑、尊為師道的本質還是存在的,這一點可以說是紫砂圈內較為值得讚揚的。

宜興的年輕人,你的紫砂壺壺賣這麼貴,師傅知道嗎?

可是如同木匠手藝一樣,所有徒弟想要出師,皆需“三年學徒、五年半足、七年方可成師傅”的打磨,民國以前還有可能,不熬一門手藝,生存都是問題,在生存的壓力之下,這些徒弟們大都只能煎熬,可現在不同,因為現在的徒弟大多家庭物質充裕,生存無憂而利慾更重

當然,喜歡錢這沒什麼不對的,取之有道即可,但現在的行業裡面,似乎取之無道的更多。

宜興的年輕人,你的紫砂壺壺賣這麼貴,師傅知道嗎?

前不久,我找朋友打聽圈內一位“後起之秀”的作品價位,朋友笑道說現在這位老師的作品沒有5000塊是拿不到的,這還是量大的價格,你要是拿一兩個,還要再加錢,並且至少要排隊三個月。

這讓大吃一驚,一個做壺不過幾年,嚴格按照傳統行規都不能算出師的年輕人,為什麼一把壺可以賣到這個價位?難道真的是他天資聰慧,手上功夫勤奮,乃至是天才中的天才,其作品工藝與藝術境界雙高?

宜興的年輕人,你的紫砂壺壺賣這麼貴,師傅知道嗎?

直到我與景德鎮圈內的一朋友聊天才知道,原來飢渴營銷不只是雷軍玩的爐火純青,紫砂、陶瓷兩界都是高手無窮啊!

一個名不經傳的畫手,在瓷器杯上寫下心經,然後與合作商在圈內開始炒作,假借一些拍行作假數據,營造一種硬通趨勢,再開始限量,造成市場供不應求的現象,最後進來高價購買,還真像一些金融產品,冤大頭接盤!

朋友在聊天最後意味深長地跟我說:“其實貨很多,只是你拿不到而已……”

宜興的年輕人,你的紫砂壺壺賣這麼貴,師傅知道嗎?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只會悶頭做壺是不對的,要會包裝營銷自己,但是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可以過度包裝營銷自己,這樣對市場甚至對行業都是不好的

畢竟,在這個論資排輩的行業裡,你一個剛出師的年輕人,價位高過你師傅,這在任何一個傳統師徒制的行業,都不應該是正常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