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下滑或引發年底「價格戰」

銷量下滑或引發年底“價格戰”

保持了多年高歌猛進的增長態勢的車市,一個突如其來的“急剎車”,讓不少車企猝不及防。

吳偉洪 攝

在車市整體陷入負增長之際,各大車企的業績表現備受關注。日前,各大車企陸續發佈最新一季度財報,據相關數據統計,受市場影響,中國汽車銷量排行前十的車企,有8家企業同比負增長,5家企業跌幅超過10%。今年8月,中國品牌乘用車佔比跌破40%,為近四年來最低點。

幾家歡喜幾家愁,其中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吉利、比亞迪等車企表現相對搶眼,而長安、一汽轎車等車企則因銷量不振導致利潤出現不同幅度下滑,海馬汽車則以660%的跌幅成為上市車企中利潤降幅最大的一家,而虧損額度最高的是一汽夏利,虧損高達10.03億元。

增:

吉利同比增近四成,奇瑞鬆氣

在車市增長乏力的背景下,部分車企表現可圈可點,甚至不乏兩位數的增長成績。上汽集團發佈公告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達6747.4億元,同比增長10.9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6.7億元,同比增長12.31%。每股收益達2.369元。

廣汽集團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528.22億元,同比增長2.79%;歸母淨利潤為98.6億元,同比增長10.02%;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61.16億元,同比減少3.67%;歸母淨利潤為29.47億元,同比增長6.03%。

自主品牌廣汽乘用車有著不錯的抗壓表現,1-9月銷量累計達到39.46萬輛,同比增長4.88%。廣汽方面表示,集團營收的增長源於旗下自主品牌產銷持續增長,自主研發實力不斷提升,新產品推出加快且產品力增強。

總體來看,奇瑞、吉利和比亞迪這三家自主品牌總體處於增長狀態。其中,經歷了上半年財報淨利潤虧損達7.14億元的奇瑞汽車,在第三季度稍微挽回了局面,特別是在9月份猛衝了一把量。數據顯示,奇瑞汽車前三季度銷量52.88萬輛,同比增長15.4%,完成其全年銷量目標的58.76%,其中,9月份增長28.1%,且連續7個月實現了快速增長,第三季度更是跑出了同比增長28.9%的“加速度”。

吉利汽車則在眾多車企銷量增長中表現最為亮眼:前9月累計銷量達到1136858輛,同比增長37%,完成其2018年全年銷量目標158萬輛的72%。接下來的3個月,在博越、帝豪GS、帝豪GL等多款月銷過萬的車型助力下,吉利汽車有望衝擊本年度自主品牌銷量冠軍。

今年前9月,比亞迪累計為351571輛,完成年初目標60萬輛的58.58%。值得一提的是,自7月開始,比亞迪新能源車的銷量已經連續三個月超過燃油車。

降:

長安淨利下滑八成,海馬難熬

與上述車企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第三季度,長城、長安、一汽轎車、海馬汽車均因銷量不振導致利潤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長安汽車累計營業收入為498.5億元,同比下滑3.07%,淨利潤為11.6億元,同比大跌79.98%;僅在第三季度,長安汽車營業收入為142.1億元,同比下滑20.51%,淨虧損4.5億元,同比下滑137.52%。

長安汽車方面稱,業績下滑很大原因在於銷量的持續萎靡。據長安汽車此前發佈的銷量數據,今年1-9月長安汽車累計售車1647616輛,相較於去年同期的2058204輛,下滑19.9%,與7、8月份相比,累計銷量跌幅進一步擴大。

江淮汽車1-9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48億元,同比下降78.13%。銷量下降成為江淮業績下滑的主因。江淮汽車認為,因整車銷量較上年同期下降 5.53%,同時受新能源政策和產品結構影響,導致主營業務下滑明顯。

江鈴汽車也出現淨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19億元,同比下降66%。相比之下,日子最難過的要數海馬汽車。前三季度,海馬汽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77億元,利潤降幅高達660.27%,成為上市車企中利潤降幅最大的一家。

不只是乘用車,最大的商用車企業福田汽車今年前三季度營收約311億元,同比減少14.4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虧損16.94億元,同比大幅降低1324.33%。福田汽車在報告中提到,淨利潤虧損主要由於乘用車銷量下滑及產品結構影響,毛利同比下降3.4億元,商用車受輕卡、微卡銷量下滑及大中客公交訂單交付期影響毛利同比也有所下降。

對策:

車企要做好“硬扛”準備

整體來看,利潤下滑的上市車企普遍受到產品銷量下滑的影響。保持了多年高歌猛進的增長態勢的車市,一個突如其來的“急剎車”,讓不少車企猝不及防。

“對車企來說,將是一場大浪淘沙的過程。”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說。他分析,今年的負增長與過去的高基數有關,車企需要調整好心態,做好“硬扛”下去的準備。不過,從全球汽車發展歷程來看,國際車企巨頭也經歷了數次波動,中國車企也只有經歷這樣的挑戰才能讓羽翼更加堅硬。

也有企業開始採取多種措施度過“寒冬”,如已經多次“賣身自救”的一汽夏利,日前將子公司一汽華利全部股權以1元價格轉讓給造車新勢力拜騰汽車,與之相對應的代價是,拜騰需向夏利支付8億欠款和5462萬職工薪酬。此後,一汽夏利又表示正在籌劃向一汽股份轉讓所持有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15%的股權。

對車企而言,“活下去”無疑也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因此要把自主創新放在核心位置,在研發、製造、採購、營銷、服務等價值鏈各環節提升企業的體系競爭力。

一場在價格領域的較量也即將拉開序幕,中小企業因為規模和實力受限,很有可能率先“出局”。廣汽官方表示,面對經濟環境,廣汽乘用車GS4做出了一定的讓利,每輛車在1萬元左右。在上市公報中披露此類信息,並不常見。南方日報記者 郜小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