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婦女砍傷多名兒童:無妄之災

01.越來越覺得,要敬畏人性。

敬是因為人一旦善起來,會閃耀出令人讚歎的光芒。

而畏是因為人一旦惡起來,也常常讓人觸目驚心,甚至髮指。

上週的一件事,就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人性之惡。

上午9點半左右,重慶市巴南區一幼兒園發生砍人事件。事發時老師正帶孩子們返回園內途中,一名中年婦女突然衝入人群持刀行兇。


重慶婦女砍傷多名兒童:無妄之災

據瞭解,目前有14名兒童受傷送醫,有幼兒被砍傷臉部,刀傷嚴重。

警方稱已將39歲的行兇者劉某控制。傷人原因目前尚在瞭解中。


重慶婦女砍傷多名兒童:無妄之災

又是一起傷害無辜的惡性傷人事件,僅僅一個月前,湖南省衡東縣城洣江廣場發生過一起故意駕車傷人案件。

在那次事件中,行兇者陽某雲曾因販毒、盜竊、故意傷害等被多次判刑,遂產生報復社會心理,當晚獨自駕車衝入洣江廣場人群,並持摺疊鏟、匕首砍傷現場群眾,造成11人死亡,44人受傷。

而重慶的這次事件,傷害的不僅是無辜的人,更是弱小的兒童,讓人更加的震驚和憤怒。


02.有的人很不解:他們都還是孩子,怎麼會有人忍心下得了手?

其實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至少有兩種心理在發揮作用。

一種是我們的道德意識。也就是說我們的道德感會提醒自己,傷害無辜的人,尤其是無辜的兒童是一件錯誤的事情,是不被允許的。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說,道德屬於人的超我,我們的超我會自發地規範和約束我們的行為,從而避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另一種是我們的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種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的思考方式。當我們看到幼兒園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被傷害的時候,會忍不住地想假如是自己的孩子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這種同理心的存在就使人們具有了共情的能力,別人高興時我們也會快樂,別人受傷時我們也會難過。

正是在這兩種心理的共同作用下,我們不但不會傷害弱小的兒童,而且看到兒童被傷害時也忍不住的產生悲憫的情感反應。


重慶婦女砍傷多名兒童:無妄之災

03.但是,當這些自我約束的心理不存在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首先,他們會失去與他人共情的能力,對他人的感受會冷漠以待,不管別人遭遇什麼樣的不幸或者痛苦,他們都會覺得與己無關。不再會感同身受。

其次,他們會變得極度自我,一切以自己的感受為中心。

“我的感受是好的,那麼這件事就是好的;我的感受是不好的,那麼這件事就是壞的,不可原諒的。”

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他們不管是與人交往時,還是在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會表現的愛衝動,易怒。極端情況下會仇視他人,甚至舉刀揮向無辜的人以宣洩自己的情緒。

所以,這些人在事後良心會痛嗎?

很可能不會。

因為在這些人的心理底層代碼裡,情感早已被隔離。

情感之於人的作用,就在於人與人之間,心與心之間的連接,有了這個連接,我們的內心就會被人看見,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從而獲得依靠。

同時,它還會使我們富有同情心,能對他人甚至是陌生人感同身受。這樣,我們的內心就多了一層羈絆和約束。當你想要做一些傷害別人的事情時,你內心的情感就會對你說:不可以。

你能感受到別人被傷害時的那種痛苦,就像你自己體驗過的痛苦一樣,因此,傷害別人就等於傷害自己。

但是,假如這個情感消失了,這一切的約束就會失靈。

這時,他們看待別人的態度也會改變。

在他們眼中,其他人都是一樣的,沒有區別的。曾經有其他人讓我痛苦,那麼我就把這種痛苦還回去。至於眼前的這些“其他人”和之前真正傷害過他們的“其他人”是不是不同,已經不重要了。反正在他們眼中,都是一樣的。

當這樣的心理一旦形成,無差別傷害他人的暴行就會滋生。

04.這次重慶發生的砍傷幼兒的暴行不是第一次發生,而且毋庸置疑,這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所以我們真的需要好好的想一想,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避免,或者至少說降低此類事件帶來的傷害。

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說實話,面對已經發生的突然襲擊,一個人能做的可能真的很有限,但是另一方面,這更說明我們真的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預防意識了。

在我們被灌輸的意識裡,講的最多的是如何行善,如何做一個友善的、有價值的、對他人和社會有意義的人。但是,很少有人對我們說如何面對和防禦惡。

很多人有一種理想化的想法,以為好人越來越多,那麼壞人自然越來越少。其實,你再好,也並不妨礙想要傷害你的人對你施暴。把遇到的每一個人不加辨別地認定為好人,這種不設防的想法不僅僅是很傻很天真,更是有很大危害的。

還是剛開始說的,要敬畏人性,所以,我們要行善,要去做最好的自己。但是,我們也要建立足夠的防範意識,對有可能傷害自己的人多一點警惕。

學會保護自我,這所有人亟需補足的一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