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有人說大豆價格回升難?

李順Leesun


為何有人說大豆價格回升難?

關於今年大豆的行情,確實有些撲朔迷離,受質量和需求影響,2018年新季9月下旬大豆低開上市,在黑龍江北部地區因受凍害影響,一度出現了1.6元以下價格收購。其它地區在1.6~1.7元/斤左右,之後出現小幅回升,目前普通大豆主產區東北、華北市場主流價格為1.68~1.75元,高蛋白大豆、芽豆等價格偏高,既然價格戰1.8~27元之間。對大豆接下來的行情觀點是,從目前到2019年1月末之前,大豆價格會出現小幅慢漲行情,每斤上漲幅度大約在0.05-0.1元左右,如果行情進展順利,也不排除達到兩元的可能。

一、目前看大豆價格確實回升緩慢,主要原因有:一是今年大豆質量,尤其是東北大豆質量偏差,主要原因是今年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區在9月份出現低溫天氣,大豆生長受到抑制,青豆較多,賣不上價錢。二是受進口大豆影響,雖然我國調高了美國大豆進口的25%關稅,美豆進口受到抑制,然而我國大豆進口轉向巴西和阿根廷,同時近期又有中美貿易關係趨暖的跡象,對國內大豆行情有一定的不利影響。

三是國家飼料工業協會近日發佈消息稱,提高生豬和雞的養殖飼料標準,低蛋白質比例,據悉因此可以減少豆粕消耗1100萬噸,減少大豆消耗1400萬噸,也將對大豆價格產生不利影響。四是有少數的大豆經銷商,存在著壓等壓價的現象,收購大豆的主動性不強。

二、雖然影響大豆行情的因素很多,大家也要看到積極的一面,尤其是近日東北部分中糧直屬庫國儲大豆輪換收購開啟,提價收購大豆,給原本低迷的大豆市場帶來了一些生機。據瞭解,中糧黑龍江牡丹江直屬庫,對國標三等及以上大豆從11月7日開始執行每斤1.85元的收購價格;中糧黑龍江綏稜直屬庫對國標三等及以上大豆收購價格為1.85元,11月5日執行;中糧遼寧昌圖直屬庫,從即日起收購大豆價格為1.875元/斤。這些收購大豆信息,提振了大豆市場。

三、據一些網友反映,在一些地區大豆出現了有價無市的現象,從價格看還可以,但是收購的商販很少,大豆市場給人們一種泱泱欲睡的感覺,但是從2018/19年大豆需求來看,大豆缺口仍然很大,再加上冬季養殖業對豆粕的需求,以及春節期間豆油、豆腐、豆粉等豆製品需求旺盛,會拉動大豆行情,大家也不要過於悲觀。



綜上所述,目前的大豆市場多空交織,但總體看有利因素較多一些,從目前到明年的1月末前應該是大豆銷售的較好時間段,希望大家積極關注市場行情,選擇適當時機出售。以上的以上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瞭解更多山東資訊,請點擊文章上方關注本號!


三農廣訊


在鍾情三農看來,確實如此,國產大豆價格要想有明顯的改善真的是越來越難,造成如今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進口大豆價格優勢依舊非常明顯,企業不願意採購過多國產大豆。

其二,國內大豆蛋白市場需求低迷,企業生產出的國產大豆製品銷路一般。

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消費者購買國產大豆以及其製品的意願不強烈,進一步來說,企業的採購意向也就不是太高。



國產大豆製品市場空間有限

在國內大豆需求量如此之高,每年的消費量創下世界紀錄的情況下,國產大豆價格還會出現價格那麼便宜的遭遇,其實進口大豆總量過大,價格太低可謂是主要原因。

目前,雖然農民賣糧價格多在3600元每噸左右徘徊,但是經過層層工序,國產大豆進廠價格普遍在4000元每噸,而與此同時的進口大豆進廠價格多在3700元每噸以下,價格優勢明顯。

所以,為了保證生產效率和利潤,即便是大量使用進口大豆不利於國產大豆產業發展,可加工企業還是傾向於採購價格更為便宜的進口豆,而忽略國產大豆。

國產大豆製品消費量沒有提高。


國產大豆市場價格一直這麼低迷,和大豆蛋白以及其他製品的銷路不佳有很大關係。

由於生產成本較高,所以國產大豆製品銷售價格往往比較高,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往往不會去購買……

就這樣,企業不願意採購,消費者不願意購買,國產大豆價格怎麼可能會回暖呢?


鍾情三農


為何有人說大豆價格回升難?




今年大豆每噸從2800多元漲價至高價3600多元,這期間主要在於大豆的需求淨增加、非洲豬瘟疫等情況導致的。經歷了短期的高價之後大豆在10月份出現下跌,一直延續到當前11月份。


近期的下跌分析從國內的情況來看,大豆的主要產地在東北和華北地區,由於夏季主要的生長期7-9月份時因天氣持續炎熱乾旱、突發暴雨洪澇等導致大豆質量不佳、產量下降的情況。編者的老家大豆種植畝產才200多斤,比往年減產超過30%。

從國際的因素來看,國際大豆價格低迷處於低價期,主要在於大豆豐收產量比往年較多,在這種情況下進口到國內,壓低了本地大豆價格。再加上國外大豆期貨暴跌,所以近期大豆低迷下跌。



從種植農戶的角度分析:大豆價格一般是跌價容易上漲難,所以10月以來的跌價每噸在200--300元,跌幅在5-10%,假如再漲價也至少在12月底,預計到時候先突破前期的高價3600元/噸,既而突破4000元/噸的關口。


小希時間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今年國產大豆受到進口量的縮減,也著實對於價位的回升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從大豆上市前的每斤1.7元每斤逐步回升至今已經來到了每斤1.75-1.85元每斤,而且對於個別地區來說大豆價位甚至來到了兩元以上,但是對於國產大豆價位的回升確實比較困難,雖然說看到了近期的漲幅,但是如果從全年的角度來看的話,似乎真的沒有什麼變動,比如說年初之際東北大豆就在1.7元每斤的樣子,而今來說也基本上在1.75元每斤的樣子。為何我國的大豆漲價如此困難呢?科學興農認為有一下幾點原因。

大豆品質下滑

我國大豆在東北向來都是我國的主產區,不過東北地區高維度的天然特性也使得天氣嚴寒相對來的更早一些。而今年來說東北大豆主產區則由於春季乾旱、夏季高溫等自然災害,導致大豆相對而言減產的同時又延遲了收穫。農業種植災害往往還具有很強的連鎖關聯性,結果導致大豆遭遇霜凍災害。從不少東北農民手中所收回的大豆看,顆粒相對較為癟,而且其中不乏夾雜青粒的情況。如此情況,大豆價位也就難以有保障了,這也是導致今年大豆價位難以回升的因素之一。

調整了飼料標準配方

十月份我國飼料工業協會對我國的飼料標準配方進行了調整,其中最為關注的則是,飼料中蛋白比例的降低,根據當前我國飼料行業的消費,本次配方調整後,我國大豆年節約量可以達到1400萬噸左右,幾乎等同於我國一年大豆的消耗量,這樣的消費量可想而知了。而原本我國大豆供給緊張的局勢,也因為這一調整,使得我國大豆供給顯得寬鬆了起來。

我國積極拓寬大豆進口渠道

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喪失了美國這個大豆進口渠道之後,我國積極拓寬我國的大豆進口渠道,比如說巴基斯坦、印度、烏克蘭、俄羅斯等國,同時大幅度的提高了巴西大豆的進口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國的大豆供給。

綜上來說,在我國大豆實施了一系列的“開源節流”之後,我國的大豆供給問題也就緩解了很多,而原本因為大豆供給局勢趨緊而迎來轉機的國產大豆來說,也因為我國大豆系列調整,使得今年的大豆漲價顯得困難了起來


科學興農


貿易戰是一方面,中國唯一的非轉基因大豆的東北,今年又是豐收,前幾天看新聞好像出口中國的那些國家也是豐收,雖然對美國的大豆關稅升高了,但是總體價格如果比國內的便宜,中國還是會進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