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拉出音頭?

郭芝榮


應"地主87312788"邀答!

二胡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拉出音頭?

在二胡演奏中,凡是描寫熱烈奔放,悲憤交加等等的樂曲時,都要奏出音頭,比如《賽馬》的第一弓叫"噴"弓,開弓前先吸一口氣,快速向右甩弓發出的音頭要尤如發令槍響後各騎手抽出的一聲馬鞭聲,把三分之一弓疾快甩出為音頭,這是靠右腕的快速向右一甩,小臂跟隨右腕出弓,這一個音頭就把樂曲帶進了熱烈奔放的賽馬比賽場景,這第一小節2/4拍裡,有個大附點,又是連弓,你在運弓時要在附點上產生一個波弓,這是律動感,形容騎手在馬背上的上下顛動,如果你不拉出強勁的音頭,大附點不加波弓,給人的感覺就是在為屏幕上的慢鏡頭配樂。


象閔惠芬老師拉的《江河水》,引子的第一音描寫滔滔江水,如沒有音頭就是形容小溪涓涓細流了,隨著一個音頭後用慢弓,當到5音時左手壓揉,連琴皮都上下起伏,這就是江水的波濤滾滾,這種形象的描寫用廣角鏡頭拍攝時,就給人聯想一婦女在江邊祭祀丈夫時的號淘大哭,給聽眾一種悲愴的感覺!

比如《藍花花敘事曲》中有一段676⋯幾個音連續分弓拉出,要求把弓子提離琴筒再用落下的慣力奏出強有力的重音,這是用以描寫激憤時的奏法,音樂的抑揚頓挫把握得當,就是情感的渲洩。所以二胡的技藝可苦練,但你心中對樂曲有多少感悟,演奏的效果就大相徑庭。

在二胡演奏中哪個音應該有音頭,應該乾淨利落,都有講究的,當我們有了基本功後,要學新曲,都要對樂曲有理解,不同的奏法產生不同韻味。比如《良宵》,弓子要寬些,就不要音頭,才委婉動聽。比如《月夜》有些樂句運弓如抽絲,弓杆就趟在琴板上,拇指輕點弓杆,平穩運行,你若把弓子向外推懸空了,發音就不穩、當然更不能有音頭,否則哪是寂靜的月夜?只看到了最後一段情感興奮時才出現強音頭後再慢起漸快。

比如《金蛇狂舞》、《小花鼓》描寫鑼鼓喧天,你不用音頭,不加甩弓就軟綿綿沒有陽剛,就不能突顯歡樂氣氛。

你平時聽絃樂有沒有注意,凡是沒有音頭的曲子都是寫情寫景,好的二胡演奏家拉柔情,思念的曲調時你是辨不出她有換弓換弦痕跡的,這全是右手腕部換弓恰到好處,推拉無痕,左手指配合,不發出帶彈擊的按絃動作。

例子太多了,祝你琴藝更上一層樓!🌹🙏!


許科雲


其實拉二胡最簡單,只二個字概括:雙規。手指在規定的地方(絃線),放置規定的時間。——這是理論,就這麼簡單。拉二胡也只有一個目的:讓不懂樂曲的群眾能聽得出你拉的曲子是悲傷的(引起流淚,)還是歡快的(引起激昂),還是思鄉、傾訴的(引起糾結的)——這就夠了。前不久有人用高深的物理理論,寫出數學公式去解釋弓弦與鋼絲摩擦的面積……。大家認為有必要嗎?二胡大咖王國潼、閔惠芬老師,都不見得在“高深”上浪費筆墨,照樣成為一代大師,反觀現代趙括、博士並沒出名,甚至發燒友都不認識他。

前不久聽說過這回事:一群博士討論一滴水從天上落到人身上會怎樣?引來一陣引經據典,羅列一大堆力學公式,還有加速度公式。一刻鐘後一位保潔員說了句話:你們沒有在突然下雨時奔跑的經歷嗎?街上不見得被雨水砸死一個人。全場啞然。所以拉二胡有什麼浪弓,噴弓,波弓,都是新制造的,前輩為我們定下的教科書,篤定夠了。


按宮商



一抹有晴天


原則上連音線的第一個音都要拉出音頭,特殊情況的弱拍弱位音需要作弱音漸入處理的除外。


姚老師音樂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