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斷力:猶豫不決不如當機立斷,扼腕嘆息不如放手一搏|可讀

無論做什麼事情,要想成功,都需要很強的決斷力,請牢記住這樣一句話:猶豫不決不如當機立斷,扼腕嘆息不如放手一搏。

決斷力:猶豫不決不如當機立斷,扼腕嘆息不如放手一搏|可讀

有這樣一個生意人,他是做保健產品起家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他憑藉自己對保健品的滿腔熱情到處收集民間配方,最後僅憑著一個百年良方,就在三年內把企業產值做到了上億。當然,在這三年裡,他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為了融資,他幾乎借遍了所有認識的人,甚至把老父親的棺材板都投了進去,但儘管如此,他的信心卻從未動搖,認為即使失敗也是一時的,自己一定會成功,正是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心和鋼鐵般的意志使他熬過了人生最困難的時期,最終迎來了大豐收。

讓人感慨萬分甚至痛心疾首的是,沒過幾年的時間,這個生意人就變了,他開始習慣了享受獨裁式管理,也失去了對事物的判斷力。那天,當一位部下問他某個產品是否應該立即下線生產時,他的應對首先就是猶豫,然後拿起了電話要詢問他的策劃顧問,可事實上,那位顧問不過是一個善於求卦問卜的道士而已。當部下問他,什麼時候開新產品宣傳研討會時,他又陷入猶豫之中,最後在電腦上查了半天,才選了一個黃曆上說是大吉大利的日子。這時候秘書進來請示他,是否修改一份發言稿,他拿過來改了半天,最後交給了秘書,秘書看了後,發現上面根本沒有多少的改動,所要求的內容只是將原稿中的“苦”“難”“死”這些他認為不吉利的詞語改成了吉利的詞語。

雖然只過去短短的幾年時間,這位生意人卻已經富態了許多,眉宇間已經沒有了曾經的英氣,事實上,他已經成了一個優柔寡斷而且迷信的人。幾年前的他一無所有,卻有大智大勇的決斷力,幾年後的他家財億萬,卻再也沒有了勇於決斷的勇氣。正如大家所預料的那樣,不出幾年,這個生意人的事業終於出現了大的滑坡,因為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他沒有抓住機會。

決斷力:猶豫不決不如當機立斷,扼腕嘆息不如放手一搏|可讀

得承認,上面這個故事我有修改和組合的部分,但他絕對源於真實,也是很多生意人曾經成功最終卻失敗的寫照,如果對此有興趣,可以看看吳曉波先生的《大敗局》一書,相信就會找到不少和上面故事類似的例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決斷力往往會決定他的成功與否,而做出決斷是要承擔風險的。此外,決斷也容易受到環境和人生經歷的影響。即使是一個曾經偉大的人物,也難保他不會出現決斷上的失誤,從而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猶豫不決的人無一不是消極被動的,他們做事已經習慣了猶豫,對於自己完全喪失了信心,所以在需要決斷的時候,他們總是缺少果斷,不是猶豫不決,就是扼腕嘆息。有些能力、素質、人脈及機遇都很好的人,就是因為猶豫的性格,沒有獲得更大的成功。做決斷必然要負責任,因此,那些膽小怕事者自然懼怕做出決斷。但是,只要我們認真思考就不難發現,放棄判斷、搪塞拖延、轉嫁責任等做法實際上也是一種決斷。總之,不管是好是壞,最終都還是要承擔決斷的責任。

所以,在很多時候,即使放手一搏後決斷錯誤,也總比猶豫不決、推卸責任要好上十倍百倍,因為那隻會令自己的道路越走越窄,等於堵死自己通向成功的道路。

決斷力:猶豫不決不如當機立斷,扼腕嘆息不如放手一搏|可讀

那麼,具體而言,我們該怎樣提高自己的決斷力呢?這裡介紹三種方法:其一,不要僅僅依靠經驗。人可以依靠自己的長處取得勝利,但長處也往往可使人遭受失敗,這正是“人才常毀於才能,智者常敗於計策”的道理,所以,做決斷不要僅僅依靠以往的經驗。其二,不要先入為主。在決斷之前,要先觀察後調查,然後再做分析。還要儘可能地獲得多個角度、多個方面的資資料或信息。其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決斷之前,不要過於相信身邊的某些人或者某些自稱為權威的人,要自己去大膽假設,自己去小心求證,一旦感覺錯誤,則立即予以糾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