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一味中藥——白蔻

別名:多骨、殼蔻、白蔻、白蔻仁、白豆蔻

性狀鑑別:蒴果呈長橢圓形,長1.2-1.6cm,表面光滑,黃棕色,去果皮後三室,每室有種子4-8粒,內果皮與假種皮緊密包裹著種子團,不易分開;

每天學一味中藥——白蔻

種子呈不規則的多面體,直徑約6mm,背部隆起,並有一淺溝,種子表面談棕色,有縱紋。假種皮白色。

氣微,味辛、苦。

藥用部分與產地: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果實,10-12月份果實呈黃綠色,尚未開裂時採取,除去殘留的果柄曬乾作藥用。

每天學一味中藥——白蔻

主產於泰國、越南、柬埔寨、老撾、斯里蘭卡,我國廣東、廣西、雲南亦有栽培。

採收和儲藏:果實將熟時採收,烘乾或陰乾。

功能主治:行氣開胃。主胃脘疼痛;消化不良

應用:

1.白蔻與縮砂仁之性味功同相類,但白蔻有一種清爽之氣,隱隱然沁入心脾,偏於先升而後降;縮砂仁有特異之性,長於沉洩下降而微溫升。二者升降,各具其功。

每天學一味中藥——白蔻

縮砂仁

2.白蔻辛溫氣香,色白入肺,理上焦寒是其專長;白蔻得蔻仁餘氣;性較緩和,肺胃略有餘滯者,用之寬胸理氣和胃。

3. 白豆蔻忌見火,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則將失去或減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

每天學一味中藥——白蔻

白豆蔻

4. 溼溫初起,身熱不揚,胸悶不飢,溼重於熱者,可與杏仁、薏苡仁、滑石等配伍。

5. 脾胃寒溼嘔吐者,可與半夏、藿香、生薑等配伍。

烹調用途:作調味料,可去異味,增香辛。用於配製各種滷湯及供製滷豬肉、燒雞之用。亦為"咖喱粉"原料之一。

臨床新用途:

1.治療虛寒痢疾 方法:白豆蔻、橘皮各100g,訶子60g,當歸50g,共研細末。瓶裝備用,每次g,大棗7枚,煎水沖服,每日2次。

每天學一味中藥——白蔻

訶子

2.治療妊娠嘔吐 方以白豆蔻3g,竹茹9g,大棗三枚,鮮姜20g。將生薑搗碎取汁,前三味煎取200ml過濾,衝薑汁服。

每天學一味中藥——白蔻

竹茹

3.治療小兒吐乳 方以白豆蔻5g,縮砂仁5g,生甘草6g,水煎緩緩喂之。

每天學一味中藥——白蔻

半夏

4.治療外感嘔吐 方以白豆蔻、藿香各10g,半夏、陳皮各6s,生薑58,水煎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