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後餘生,就這麼對你

大王叫我來巡山,聽聽三刀侃大山。

往後餘生,就這麼對你

message in the bottle on surreal background

話說天底下的父母最討厭的一首歌,就是抖音紅歌《往後餘生》了。生你養你,然後你眼裡盡是別人了。冬雪春花,夏雨秋黃,哪哪都是“你”,動不動就帶去看晴空萬里什麼的。白眼狼。怎麼沒見你常回家看看啊回家看看。哪怕你不刷碗吃頓飯也行啊。

時光就像小老鼠,你眼瞅著它亂竄,就是逮不著。成長,不可避免地伴隨著離別和疏遠。

漸漸地,我們會變成父母的唯一,而父母是我們的之一。

所以嘛,才有了《往後餘生》這種膩死單身狗氣死老人家的歌。


往後餘生,就這麼對你


我們和父母之間,總是以不溫不火的溫度,隔著若遠若近的距離。

平日裡,我們熱衷在朋友圈裡為交情一般的人點贊,在陌陌裡與素未謀面之人相談甚歡,卻難得有耐心關注一下父母。毫不誇張的說,手機這個第三者,橫亙在中間,讓我們和父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上一次給父母過生日是什麼時候?你上一次對父母撒嬌是什麼時候?你上一次擁抱父母又是什麼時候?你上一次給父母做飯是什麼時候?這樣的問題,不好意思回答的恐怕不在少數。打一個電話這樣的小事,都可能因為“日理萬機”而再三擱置。何況下廚這種大事了。

其實,如果心中有愛又說不出口,唯有陪伴才是對父母最長情的告白。當然了,陪個一天兩天,就吵架一二十回的,不在此列。

如果陪伴是一種奢侈品,那麼,常常在電話裡聽父母嘮叨兩句,也該是人生題中應有之義。

往後餘生,就這麼對你


自上幼兒園開始,我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就不是最長的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結婚,生子,我們與父母接觸的時間逐漸縮短,且集中在早飯前和晚飯時,如果你再玉樹臨風,早早戀愛,應酬多多,跑得遠遠的話,接觸的時間便會更少。也就是說,有時候,與父母的交流,可能只能精確到一年一度的那頓年夜飯上了。

父母子女的關係,就像是一場慢慢分離的盛宴。

世間所有的關係都是為了貼近,唯有這種關係是為了分離。也就是說,現實中,父母必須要承受子女長大成人後的那種空巢和失控感,而子女必須完成好與父母的分化,猶如蛹之化蝶,勇敢追求幸福。

這裡的分化,不是指老死不相往來,拉仇恨,而恰恰是指保持一種適度的親密關係。

往後餘生,就這麼對你


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地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這種影響會伴隨我們的一生,甚至影響到我們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人際交往,乃至整個人生命運。某種程度上說,一個人跟父母的關係,就是其跟整個世界的關係。

也就是說,父母並不是活在你的外面,而是在你裡面。

即使你的身體已和他們分離,即使你已長大成人,他們仍然活在你的血液裡。

往後餘生,就這麼對你


不可否認,基因的力量是強大的。比如三刀我,為什麼早早的玉樹臨風,那是基因突變的結果。雖然外貌上有所進化,但內心深處仍是求劍的刻舟者,依然保持著老黃家獨有的執拗和保守……好的,我承認就是清高加老土可以了吧……讓我們回到親密關係這個表述上。

既然關係親密如此,那麼往後餘生,希望我們能做一個平凡而勇敢的子女,為實現兒時“爸爸媽媽我長大後一定要對你們好”的諾言,膽敢在眾人的目光裡,將俗世的溫情,以肉麻的形式,呈獻給日漸老去的父母。

往後餘生,就這麼對你。

往後餘生,就這麼對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