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的節日起源、傳說、風俗和美食,大家不妨進來看看

萬聖節是諸聖節(All Saints’ Day)的俗稱,本是天主教等基督宗教的宗教節日,時間是11月1日。天主教把諸聖節定為彌撒日,每到這一天,除非有不可抗拒的理由,否則所有信徒都要到教堂參加彌撒,緬懷已逝並升入天國的所有聖人,特別是那些天主教歷史上的著名聖人。緊隨諸聖節之後的是11月2日的諸靈節(All Souls’ Day),這一天緬懷的則是已逝但還未升入天國的靈魂,信徒們會祈禱他們早日升天。

萬聖節前夕,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許多亞洲地區的人將萬聖節前夕誤稱為萬聖節。

萬聖節前夜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前一天晚上(也就是萬聖節前夜),小孩們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萬聖節的節日起源、傳說、風俗和美食,大家不妨進來看看

節日起源

萬聖節是每年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人們認為會“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華語地區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Hallow”來源於中古英語halwen,與holy詞源很接近,在蘇格蘭,英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聖節仍然被稱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Hallow)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版本繁多,流傳較廣的是: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基督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DAY) 。“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 (CELTS) 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 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人的魂靈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人的魂靈無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萬聖節的節日起源、傳說、風俗和美食,大家不妨進來看看

流行地區

萬聖節主要流行於英語世界,如不列顛群島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如今一些亞洲國家的年輕一輩也開始傾向於過“洋節”,到了萬聖節前夕,一些大型外資超市都會擺出專櫃賣萬聖節的玩具,小商販也會出售一些跟萬聖節相關的玩偶或模型,吸引年輕人的眼光。

萬聖節的節日起源、傳說、風俗和美食,大家不妨進來看看

節日傳說

一種認為,這個節日起源於基督教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中的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萬聖節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蔔燈(南瓜燈是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遊走於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為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迴歸。

第二種認為這個節日來源於天主教會。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傳說那時凱爾特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

第三種說法也和凱爾特人有關。凱爾特人(Celtic) 相信太陽神幫助他們種植農作物。但是,每年太陽神都會被一個名叫Samhain的邪惡力量攻擊並被囚禁六個月。凱爾特人非常害怕10月31日的夜晚,因為他們覺得這晚,有一堆邪惡靈魂潛伏在任何地方。他們相信是邪惡力量Samhain把死人叫出來的,還相信 Samhain會把死人變為其他東西,好像貓。凱爾特人會在家生起火、裝著可怕的偽裝來把邪惡靈魂趕走。後羅馬佔領了凱爾特人的土地,把羅馬的節日和凱爾特人10 月31日的Samhain祭典合在一起,成了現在的萬聖節。

特色食物

萬聖節的節日起源、傳說、風俗和美食,大家不妨進來看看

萬聖節食物

萬聖節有幾樣吃的東西是必備的:南瓜派、蘋果、糖果,有的地方還會準備上等的牛羊肉。

摺疊

節日風俗

萬聖節的節日起源、傳說、風俗和美食,大家不妨進來看看

不給糖就搗蛋

萬聖節前一天夜裡是一年中最“鬧鬼”的時候,各種妖魔鬼怪、海盜、外星來客和巫婆們紛紛出動。在基督紀元以前,凱爾特人在夏末舉行儀式感激上蒼和太陽的恩惠。當時的占卜者點燃並施巫術以驅趕據說在四周遊蕩的妖魔鬼怪。後來羅馬人用果仁和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在中世紀,人們穿上動物造型的服飾、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萬聖節前夜驅趕黑夜中的鬼怪。儘管後來基督教代替了凱爾特和羅馬的宗教活動,早期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了。孩子們帶著開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種服飾和麵具參加萬聖夜舞會,這些舞會四周的牆上往往懸掛著用紙糊的巫婆、黑貓、鬼怪和屍骨,窗前和門口則吊著齜牙咧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燈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