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對臨練習過程中如何實現「胸有成竹」和「意在筆先」

想學好書法,必須要通過臨摹關。對臨是在初步掌握書法的一些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精準的讀帖,然後按照讀帖獲得的字形或技法將原帖範字複製到紙上的一種臨摹練習書法的方法,較描紅摹帖更進一步。

書法對臨練習過程中如何實現“胸有成竹”和“意在筆先”

我們知道,對臨能夠做到形神俱似,第一步就要學會讀帖。“讀”的意思是“仔細看、認真記”。唐太宗說“朝タ諦觀,思其運筆之理,然後臨摹”說的就是讀帖。讀帖即是對字形的熟悉過程,也是對運筆的理解過程。

實際上,臨摹書法和創作作品講究的“意在筆先”就是讀帖的結果。“意在筆先”只不過在描紅和臨摹階段的“意”各有各的不同。對臨階段的“意在筆先”的“意”就是通過讀帖獲得的對範字或作品形成的整體印象,這裡的“意”有些像照相機那樣留下的“底片”亦或者說是“胸有成竹”的“竹”(胸有成竹和意在筆先有層次先後的區別)。

那麼,如何才能實現意在筆先呢?就是對臨過程中的精準讀帖,做到這一點基本上就能夠實現對臨前、中、後的胸有成竹,“意”在筆先,然後心揮手運。對臨前的精準讀帖,我們該從那幾點入手讀帖呢?

ー、認結構

做到意在筆先,首先要解決結構的意在筆先。

正確掌握範字的結構,如同造房前先設計房屋整體效果,這將決定其中各部件的安置。漢字有獨體字和合體字之分。合體字又分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包圍、半包圍結構,每一種結構又有多種類型,如左右結構有左低右高、左窄右寬、左短右長等。在讀帖時就要分析範字結構的比例和氣勢,否則,胸中無數,沒有初步的預想和位置苦心孤詣的經營,寫起來就會比例失調,氣韻凝滯。如“節”(節),此字是上下結構,“竹”字頭扁而小,佔整個字的四分之一,下部的“即”略大,呈左高右低勢,“卩”筆畫較少,偏在格子的右側。

書法對臨練習過程中如何實現“胸有成竹”和“意在筆先”

二、定筆畫

建房時各個部分安排得好壞,直接影響房屋的美觀與牢固程度。漢字由筆畫組成,每個筆畫的好壞也決定了字的優劣。讀帖時要注意筆畫的位置、比例和寫法。“風"(風)字的主筆畫“⺄”的書寫是本字的難點,它的起筆處略高於“ノ”,與之相離,因為在它裡面還需放置“蟲”,這勢必促使它寫得舒展。書寫時橫細而輕,折轉頓筆,向下略提筆,再向右作背勢。頓筆回鋒向上鉤出,一氣呵成,使這筆有“細、粗、細、粗、細”之變化,筆畫挺勁豐圓,見肉見骨又見筋,再加上“蟲”筆畫密而細,使整個字結構嚴整茂密,疏密恰當,端正大方。

書法對臨練習過程中如何實現“胸有成竹”和“意在筆先”

三、析難點

難點包括一個字中較難寫的筆畫,也包括一些易忽視的細節。讀帖時有些人往往次筆畫一帶而過,不按正確的運筆方法寫,導致整個字不理想。對於任何一個筆畫,我們都必須求實求精,筆筆不苟,使之成為具有實在形體的東西。“下筆不浮,刻入紙中”,切不可囫圇吞棗,即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點也應按正確的行筆方法去書寫(一個字中,主筆精緻精到,附筆或相同的非主要筆畫,基本細若米粒,也要完成起筆行筆或收筆過程,他們只不過有簡潔和現代複雜的形態處理之區別)。難點還包括一個字中難處理的結構如“飛、鳳、家”和“戈”等字。有人說:“寫漢字好像疊羅漢,有立的、有臥的、有扳肩的、有伸腳的,不但要整齊,還要疊成花樣,而且是好多種花樣,這些花樣都有一定的‘譜”,只能按規矩作,不能自出心裁,一個漢字的構造就是一種建築,其中有美學,也有力學。”這句話很有道理,毎一個字只有符合藝術構圖原理,オ會寫出各自的風格特色。

書法對臨練習過程中如何實現“胸有成竹”和“意在筆先”
書法對臨練習過程中如何實現“胸有成竹”和“意在筆先”

如在寫“心”字時,往往擺不好臥鉤和三點的位置。特別是三個點的變化是本字的難點,因此我們在讀帖時要仔細觀察這點:第一點起筆處與臥鉤的起筆在同一水平線上;中間的向上點處於豎中線上,略高於第一點,先頓勢帶弧度,再向右上方輕提,引出第三點側點,與向上點遙相呼應,居於本字的最高處。這兩點筆氣相連,筆斷意連,正所謂“正中有草”。這樣,三點大小、形態各不相同,再加上一筆穩健的臥鉤,像一隻昂首大船,托住三點,使整個字不僅有新穎的變化,又不失重心,勻稱美觀,這符合成功書法的字形結構特點一一平正而不失險絕。

讀帖時只有精準把握字的結構、筆畫的位置及特點,用筆技法,並找出難點,仔細分析,オ能在較短時間內掌握字的書寫規律和特點,對臨時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同時意在筆先的“意”也就會在精準讀帖的過程中越來越清晰,我們的臨摹學習,就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書法對臨練習過程中如何實現“胸有成竹”和“意在筆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