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分寸的人,更值得交往

懂分寸的人,更值得交往

01

前段日子,三毛的閨蜜薛幼春女士來蒼山圖書館做分享,主題自然是圍繞著三毛的生平故事。

換句俗套的話來理解,就是告訴你一些鮮為人知的三毛故事。

說實話,其實這種噱頭的分享會,我常常會從骨子裡有些牴觸,覺得人一旦成名,一夜之間莫名就會冒出來一些聲稱是你生前密友的人,來帶頭消費你,以期給自己博取一些名氣或其他好處。

那天剛好趕上手頭沒什麼要緊的活兒,便溜達過去想看個熱鬧。

結果,卻意外見識了上一輩摯友之間那種最是質樸的分寸感。

分享會開始之前,薛幼春老師便先做了兩點說明與要求:

1、她希望現場來的朋友不要錄像。

因為,她今天只是想跟真正喜歡三毛的那些人,聊聊三毛生前的一些小故事,而不希望因此對三毛進行曲解和誤讀。

2、她此行出發之前,曾鄭重向三毛的家人報告了她的行程安排,甚至細緻到要分享的具體內容,都一一報告清楚。

這件事沒人要求她這麼去做,但由於三毛對她來說是重要的人,所以,不傷害與不誤解便成了至關重要的事。

第一點,她在儘自己所能的守護好友的聲譽與形象。

第二點,她在用一個人的自覺,去努力周全到好友家人的感受。

如此謹慎與謙卑的幼春老師,其實跟三毛有過很密切的書信往來,同在臺灣,一個作家,一個畫家,心靈相通,互通了很多摯友間特有的溫存。

但這些,她不曾拿出來炫耀,更不會因為關係足夠密切,就要大起底一些秘聞博人眼球。

真正的摯友,便是如此。

她們永遠不會仗著關係密切,就失了彼此間互相敬重的分寸,反而更是要加倍地去照顧並體諒對方的感受。

而這樣的人,才更值得交往。


02

最近,騰訊播出了一檔真人秀綜藝節目《心動的信號》。

很多人曾為上戲出身的女三李君婕叫屈,覺得連著兩期都沒男生喜歡她實在是這些大豬蹄子瞎了心。

其實,這個姑娘表現出來的最大問題便是,邊界感模糊。

舉其中一個場景的例子。

大家吃完晚餐後,李君婕心儀的男生奧斯卡主動提出要跟另一個女生向天歌一起去洗碗,她這個時候,做出的反應,竟然是以“喝粉粉”為名,跑去視察一番這倆人到底在幹什麼。

拋開女生對於感情是否該持有主動態度不說,但她在別人明顯拋出排異信號時,依然要強行介入觀察一番,這種不尊重別人邊界感的“主動”,顯然不會起到太好的作用。

所以,你納悶,為什麼一個男生可以對你禮貌接話,可以接受給你穿圍裙小曖昧一下,還可以在你要求想要盪鞦韆時推你一下,唯獨就在表白的關鍵點上,果斷要推開你?

因為,無論是談戀愛還是交朋友,能讓人感到舒適的,永遠都是那種知進退有分寸的人。

當你發現對方刻意不肯跟你深交時,問題很有可能出在了,你的某些表現失了分寸,從而給人家帶來了不適感。

這種尷尬與不爽,通常不會寫在對方的臉上。

但是,當你不知所以地想要跟對方的關係更進一步時,就會被果斷推開。

不是這世界變化太快,也不是旁人翻臉無情。

而是你從未用自己該有的分寸,讓對方放心地認為,你是一個可以交心、值得深入的人。

03


分寸感其實是一種很微妙的東西,多了是生分,少了是不懂事。

但那些無堅不摧的老情誼間,都形成了各自知根知底的交往模式與處事分寸。

總的來說,大家都介意的分寸感,也是有一定共性可循的:

1、交淺言深的自來熟,最是惹人反感。

那些跟某個大咖不過是會場上加個微信的點贊之交人士,就喜歡逢人吹噓“我有一個很牛的朋友”怎樣怎樣,這種系列最容易被diss。

2、過度打探別人隱私。

你月薪到底多少啊?你爸媽到底做什麼的啊?你家有幾套房子啊?說說嘛,我又不是外人。


麻煩您行行好,自行翻滾去遠方。

能把這類話問出口的,你還真是個外人。

3、好為人師,非要自以為是地指導你的人生。

我一個做自媒體的姐妹,說自己只會果斷拉黑一類人,那就是一些費盡心思加上她,就是為了“教”她如何寫作,甚至以導師的身份非要對她的婚姻指手畫腳的人。

但讓她哭笑不得的是,這些自以為一身武藝的“高人”,上來打個招呼都能三處病句。

4、不分場合亂開玩笑。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些人絕交,就是因為玩笑開過了。

有一次,一個朋友結婚,鬧洞房時有一些醜態百出的現場,新娘一遍遍地說,這些照片你們可千萬別發朋友圈啊,結果還是有一位伴娘歡脫地發出去了,引來一堆共同好友話裡有話的評論,新娘一個電話打過去,很嚴肅地跟伴娘說,刪了還能做朋友。結果伴娘還在那打哈哈,說有什麼好在意的嘛……結果新娘直接拉黑對方,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看上去是新娘小氣。

但其實是因為你不尊重別人的底線在先。

04

孟非曾與郭德綱聯袂主持了一檔節目《非常了得》。

這檔節目中,郭德綱特會抖包袱,各種反應機智表現出色,相形之下,一向言語出彩、一針見血的孟非,就有些暗淡。

孟非對此卻坦然得很:“我一點也不介意,我覺得老郭是一個臺上臺下都很好玩的人。這個舞臺需要每個人找準自己的定位,不是任何時候都會以你為中心。有些主持人就有這個毛病,任何地方、任何環境都覺得自己是萬眾矚目的焦點,不管在什麼場合都要自己說得最多。其實並不是什麼場合都適合你,什麼場合你都是中心。”

聰明人永遠都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不是你足夠優秀,你的朋友們就活該一直捧著你的臭腳。

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相處之道,是你得意時他知道收著點兒,你失意時他願意自矮三分讓你高興高興。

所以,那些受人敬重,私交關係更是多數鐵磁兒的人,總是有著進退有度的大智慧。

因為懂分寸的人,更容易被信任,更容易被依賴,更容易被別人放在內心深處比較重要的位置上。

正如孟非形容自己交友傾向那般,“有話你就說,但應該知道分寸。做主持人也好,做人也好,我都願意和那種懂得分寸的人打交道”。

無論事業上的合作伙伴,還是生活場裡的往來朋友,大家更願意深交的,永遠都是那些懂分寸、守分寸的人。

而這玄乎其玄的分寸,拿捏起來確實複雜。

最靠譜的分寸感,就是永遠不要把突破你們情分的話說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