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張國榮:一些不爲人知的故事,讀來淚流滿面

時至今日,每年的愚人節,歌迷們都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媒體也翻來覆去地報道各種張國榮的生平事蹟。他的樣子從未模糊,那些佳作一遍遍被影迷提起,無人可以超越。 


有人也會無感:張國榮做過什麼?值得被人這樣銘記?
這樣的張國榮: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讀來淚流滿面

01

1962年的夏天,香港的街頭斑斕閃爍,男男女女走在路上,手裡五顏六色的雪糕倒映在地面上,便有了無數個搖搖曳曳的影子。

張家的傭人“六姐”正帶張國榮上街,6歲的張國榮牽著“六姐”的手往前走,走著走著,“六姐”的手鬆開了,最後,張國榮走向英國,讓倫敦的街頭,風繼續吹……

大學一年級時,父親突然中風,張國榮返回香港,學業就此中斷。 一個偶然的機會,張國榮知道了電視臺正在舉辦歌唱比賽,當時他窮到連報名費都交不起,於是向自小疼愛自己的張家“六姐”借了錢。報名費是5塊,“六姐”給了他20塊,讓他打車去。

後來呢?這個“六姐”被張國榮孝順了一輩子。現在很多人忘記了,滴水之恩這件事,張國榮是烙在靈魂裡。

這樣的張國榮: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讀來淚流滿面

02

從童年開始,張國榮就孤獨而憂鬱。抑鬱症的種子,其實往往從少年時代就埋下了。

幸好,還有一個唐鶴德,讓張國榮的內心一直還留存著感恩,快樂。

很少人知道,這段愛情背後,其實是一段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故事。

張國榮和唐鶴德的家族是世交,但兩個人只是認識,並不算熟絡,直到張國榮從英國留學回來,在演藝圈剛剛起步,尚在被人歧視取笑時,唐鶴德傾囊而出,把積蓄都拿出來,一分不少地全部主動借給張國榮,幫他渡過難關。

張國榮曾說:“錦上添花的人數不勝數,而能夠真正雪中送炭的又能有幾個?那時我一沒名氣二沒財富,卻只有他,能夠這樣對我,這樣的人,怎能不令我感動和珍惜呢?”

1997年1月4日,在張國榮紅館復出演唱會的最後一場個人演唱會中,八萬人的會場座無虛席。

張國榮一身黑色禮服,打著領結,眼神珍重地說:“媽媽,今天晚上我要送你一首歌,同時,這首歌也要送給另一位在我生命裡佔有非常重要位置的朋友.......”

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唱罷,臺下的唐鶴德早已淚流滿面。

幾年後,在張國榮的告別儀式上,曾經帥氣挺拔的唐鶴德一夜老去,靠著別人的攙扶,才勉強走完喪禮的全程。

唐鶴德送給張國榮的輓聯上寫道:“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愛綿綿無絕期。”

15年了,唐鶴德還守著張國榮的骨灰。

這樣的張國榮: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讀來淚流滿面

03

顏值和才華是上天賞飯,人品卻不是。因為被人幫過的人,張國榮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也會不一樣。再看看今天的娛樂圈,前浪唯恐被後浪拍死沙灘上,撕番位爭流量還來不及,誰像張國榮一樣毫無保留地幫新人?

張國榮這一生人,最喜歡的就是幫人,香港娛樂圈從古天樂、黎明、張衛健、到張柏芝、楊采妮,受過他恩惠的,可以說不計其數,他走了這麼久,還有那麼多人念著他的好。

他提攜過的那些人,張衛健也好,古天樂也好,古巨基也好,紅到什麼程度且兩說,待人接物,卻是出了名的好口碑,和現在這些流量明星自是不同。

張學友還說:“我只是比他小几歲,但是他覺得我是他的弟弟,便真的把我當作一個弟弟一樣的去照顧。”

林志玲當年從臺灣到香港發展,在香港沒有人看得起模特出道的演員,甚至沒人和她說話,可每一次她到了張國榮跟前,張國榮都會很和藹。那時候,張國榮是最大的明星,而林志玲只是剛剛出道的新人。多年以後,林志玲談起張國榮,都會說:

“感謝他,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尊重!”

這樣的張國榮: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讀來淚流滿面

04

拍《霸王別姬》時,劇組來了一個女演員,負責給演員梳頭,她的丈夫也在,某天為一小事,夫妻吵架,女人是犟脾氣,丈夫是驢脾氣,火一上來,男人動手打了女人。

夫妻之間的事,外人確實不好摻和。全劇組人都裝著看不見,陳凱歌繼續張羅拍戲,攝影忙著攝影,演員忙著對臺詞。

只有張國榮,頓了頓說了一句:“導演,停一下。”

然後又把那女人叫過來,看那女人身上全是淤青。這個人頓了半天,用不流利的普通話一字一句地說:“任何人都不能打女人的。”

當在片場拍戲的時候,幾個北京的高中女生去給張國榮送花。陳凱歌正和他說戲,不經意被打斷,陳凱歌不太高興,張國榮攔下來,笑了笑收下。

啊,張國榮就是這樣的人。

這樣的張國榮: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讀來淚流滿面

05

還是拍《霸王別姬》。

沒有學習過京劇的張國榮,他到北京學習,3個月時間,一個助理都沒帶。每天去和老師學習京劇,高燒到39度,還繼續壓腿。

若干年後,那位老師來香港旅遊想說探望下哥哥,他開心地像個孩子,說 “你只管來,其他都不用管。”

後來這位巨星就這麼全程陪同那位老師遊了香港。戲子無情,這句話,對張國榮,是徹底不管用的。

後來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臥魚這些高難度京劇動作,都是他親自上陣。有個京劇大師看了張國榮的表演之後,直接說:“這個人一定學了不少年戲吧。”

其實,演戲不難,難的是將自己的靈魂滲透進去。

故宮午門外廣場拍夜戲,晚景、燈光佈置好了,這場戲是程蝶衣給段小樓送劍,程蝶衣剛進城,遇到日本兵。日本兵挑開黃包車的簾子,只見那人臉上胭脂紛亂,嘴角殘痕。

這場戲,本只有半分鐘,本來說拍完就走。待陳凱歌轉身準備離去時,卻見那個人獨自坐在黃包車裡,待撩開黃包車簾,只見那個人已在黑暗中,哭成淚人。

那天法國女神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也在現場,就定定看了一天。

臨走之前說了一句:太棒的演員。太棒的電影。

關於《霸王別姬》對於中國電影多重要,當然無需多言,但要知道,世間再無程蝶衣背後,是怎樣一個活在戲裡的張國榮。

這樣的張國榮: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讀來淚流滿面

尾聲

2003年,4月1日。

香港的街道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喧鬧一如往常。

張國榮走上文華東方酒店的頂樓,俯瞰香港,看到暮色四合,看到繁華匆匆逝去。張國榮也許想起《霸王別姬》裡的臺詞:“說好的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但是,一輩子又是什麼樣子的!

隨後,張國榮,縱身一躍,在香港的天空,劃出一道沒有弧度的直線,風從兩耳呼嘯而過……

但是——“你不曾真的離去,你始終在我心裡”。

風還在繼續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