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爲什麼說一九八四年的春晚堪稱經典,至今都很難超越呢?

導語:溜溜噠噠看世界,微視觀察君帶你看不一樣的趣事。今天我們繼續聊聊社會那些事,說到春晚那可以說是我們每年春節關注的的重點了。春晚從1983年開始,每年一次,到今天已經舉辦了35屆。要說最經典的一屆春晚,84年的春晚當之無愧,在那個沒有高科技舞臺的的年代,至今難超越,這是為什麼呢?

社會:為什麼說一九八四年的春晚堪稱經典,至今都很難超越呢?

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社會背景,80年代正值我國文藝復興時期,新興文化作品不斷登上舞臺,到處充滿生機活力。在那個年代,也是正值改革開放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電視機產品也在走進千家萬戶,很多人都可以通過電視來看到春晚的畫面。再說當時的情況,人們對於第一屆的春晚不夠了解,加上當時很多人沒有電視,印象都很難談上。而到了84年,除了大量的宣傳,更多的是百姓們真心的關注。當時83年首次舉辦春晚經驗也不足,承前啟後的84年,吸取了83年的不足,注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受到了億萬觀眾的喜愛。

社會:為什麼說一九八四年的春晚堪稱經典,至今都很難超越呢?

從84年的春晚內容來看,兩岸三地的歌手登臺,香港歌手唱的歌曲《我的中國心》《壟上行》《鄉間小路》《外婆的澎湖灣》可以說是深入人心了。還有《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聲,火遍了大江南北。以及臺灣歌手的《阿里山的姑娘》等。語言類的節目也是亮點,取代了歌舞類節目,受到觀眾的喜愛,馬季的《一個推銷員》即俗稱《宇宙牌香菸》給大家帶來歡笑,非常的經典。還有喜劇小品《吃麵條》也是大放異彩,成為一代人難以忘懷的記憶,後來的小品都是春晚必備的。

社會:為什麼說一九八四年的春晚堪稱經典,至今都很難超越呢?

那一年的春晚,活躍的喜慶氛圍深深的印在了那一代人的記憶當中。舞臺不大,觀眾和表演人員更近距離接觸,更像是一場聯歡會。後來的春晚,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聲光電技術的應用,但是仍然難超越當年春晚的經典。大家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