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刷榜事件中,有我們每個人的身影

“中國水軍”這個詞,因為吳亦凡粉絲刷榜事件,登上了推特熱搜。

這件事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吳亦凡發新專輯了,粉絲們尋找 iTunes的各種漏洞,通過水軍刷票,讓他們的凡凡力壓A妹、LadyGaga等人,霸佔了整個美區iTunes專輯總榜、單曲總榜、Hip/Rap專輯和單曲四個榜單的冠軍,名副其實的屠榜美區。吳亦凡也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的傲人戰績。


吳亦凡刷榜事件中,有我們每個人的身影



就連美國最權威的Billboard公告牌榜單,也被攻陷。Billboard是根據Apple Music、Google Play、Amazon Prime、Spotify等多個音樂播放器的下載、播放量,以及美國多個電臺的播放量總結出的一個綜合榜單。而粉絲們的做法也很拼,就是開著VPN不分晝夜反覆單曲循環,給偶像積累播放量。


吳亦凡刷榜事件中,有我們每個人的身影



簡言之,通過作弊的手段,幫助吳亦凡成為冠軍。

但隨之而來的,是北美歌迷的群嘲:Kris Wu是什麼鬼?


吳亦凡刷榜事件中,有我們每個人的身影



由於大量用戶投訴,加上確實數據異常,北美iTunes榜單在5號暫時凍結,進行數據清理。第二天,吳亦凡的歌曲數據被清除,紛紛跌落榜單一百名開外。

吳亦凡的粉絲們憤怒了,各種投訴,最後甚至上升到了種族歧視的高度。種族歧視在美國可是個高壓線,嚇得A妹的經紀人連忙出來向吳亦凡道歉。


吳亦凡刷榜事件中,有我們每個人的身影



這件事到今天有了新進展:外媒曝吳亦凡專輯屬於銷量欺詐,將不會被計入iTunes榜單。


吳亦凡刷榜事件中,有我們每個人的身影



吳亦凡的粉絲,在中國互聯網上,也和網友們罵得熱火朝天。脫口秀演員池子懟吳亦凡的粉絲說:你們這麼刷榜,他永遠不知道自己音樂什麼水平,沒辦法進步,為了他好,別刷了。


吳亦凡刷榜事件中,有我們每個人的身影



在去年鹿晗和關曉彤公佈戀情的網絡大事件中,我曾經和幾位朋友探討了粉絲狂熱追捧愛豆的現象。我的很多朋友認為,這只是年少輕狂的表現,年輕就必然伴隨著瘋狂和不成熟。

我的觀點恰恰相反,粉絲比旁觀者冷靜得多,他們其實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那時候我第一次知道,粉絲還細分成“親媽粉”“女友粉”“老婆粉”等等。

所謂的“親媽粉”,就是把愛豆當兒子一樣愛護,不會因為愛豆有戀情而醋海起波,但會對“兒媳婦”橫挑鼻子豎挑眼。至於女友粉和老婆粉,當然就是做著一個和愛豆兩情相悅的夢了。

這些粉絲們,其實都很理性:我花錢花時間花精力,把你捧上了流量小生的位置,交換的就是你幫我營造一個夢,一個幻想。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易,但是你招呼都不打一聲就突然戀愛了、結婚了,這即便談不上婚內出軌,也至少算是單方面撕毀契約了,不職業不道德。

只要你願意幫我維持一個美好的夢境,我就願意為這個虛幻的世界買單。

所以,諸多“親媽”、“女友”們,為了愛豆可以做出各種常人難以理解的事情。為吳亦凡刷榜的粉絲說:你的規則有漏洞,我們支持愛豆花費時間金錢精力,幫他登上各個排行榜的榜首,有什麼錯?

確實,這話乍聽起來,好像沒什麼錯誤。但是,我想跟大家探討的是,為什麼“親媽”、“女友”們,不願意接受一個“專輯製作很努力但排名很低”的結果,寧願破壞規則也要讓愛豆登上“王位”,不惜作弊也要把在乎的人高高捧起?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自己的親媽親爹,就是這麼對待我們的。

誰沒有被親情友情綁架過,為朋友的孩子參加什麼“最美小天使”比賽投票、集贊?又有誰小時候沒有被許諾過“只要你這次考試滿分,就帶你去動物園”、“只要你考進全班前十,就讓你每天多玩半小時電腦”……

我們從小就被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認為只有結果最重要。我們只會獎勵結果,而且是成功的結果,我們的文化從不獎勵失敗。

多數人,都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的,所以,我們對一個人表達熱愛的方式,就是使出渾身解數,讓他看上去像個贏家。

我見過最極端的一個例子,一個土豪媽媽每天開車送孩子的班主任上下班,每次出國,買化妝品和包包都是一式兩份,有班主任的一份。這樣做換來的回報是,孩子考試,如果成績不理想,班主任會說:是老師批卷子批錯了,XXX這次成績應該是全班前十。

她內心很自豪,我內心很崩潰,不敢細想這麼做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現在很多家長教育孩子,都知道有意識地進行“正面管教”“積極教育”,但大多數人對積極教育都有誤解,認為積極教育就是“只讚揚,不批評”,無論什麼情況都要說“寶貝你好棒,你做出來的東西是最好的”。而其實積極教育的一個核心要點是:

獎勵的是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努力的結果。

在一個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時代,我們似乎只有在找不到一個人的優點時,才會說“你真的很努力”。以至於“奇葩說”有一場的辯題竟然是“#Ta真的很努力了#這句話,是不是一句好話?”

如果只獎勵結果,而且只獎勵成功的結果,那孩子就會越來越害怕失敗,越來越不敢嘗試。現在很多家長都開始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認為好的挫折教育可以避免孩子犯錯。但是要知道,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讓孩子不再受挫折,而是讓他不再害怕挫折,勇於試錯。

也許他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彈琴熟練、繪畫技法成熟,但只要他努力了,只要他在繪畫、彈琴的過程中,能夠表達自我,在過程中得到了快樂,不同樣值得尊重和讚揚麼。

很多人成為不了腳踏七彩祥雲的蓋世英雄,甚至在生活的壓力下,我們有時候看起來,好像一條狗。我們只是希望,能被在乎的人看到自己的努力。在春風得意的時候,能聽到他們鼓勵的掌聲,在身處泥沼的時候,能看到他們支持的目光。

真正的愛,不是作弊刷榜,而是看到我們的努力,容忍我們試錯,在愛中,給我們尊嚴,也給我們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