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六公祠|不該被遺忘的城市絕響,你知道是哪六公嗎?

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英雄成功的背後,註定承載了萬千生靈的生殺予奪。在南寧城市脈搏中,有一座六公祠,記載了南寧一段又一段興衰沉淪的斑駁記憶。

六公祠位於何處?也許現在只有年過古稀的老人和土生土長的老南寧人聽說過。

六公祠的原址在南寧人民公園望仙坡上,其奉祀的六公是:狄青、餘靖、孫沔【miǎn】、蘇緘【jiān】、王守仁、莽吉圖。

六公祠的歷史可以重溯到宋朝。宋朝邕州太守為紀念平定儂智高起義的狄青、孫沔、餘靖三大功臣,在此建造亭宇,後被改名為“三公祠”。明朝重修後,又把功臣蘇緘、王守仁入祠,改名為“五公祠”。清朝後期,再次將莽吉圖入祠,最終把“五公祠”改為“六公祠”。1917年,陸榮廷拆了六公祠而建炮臺,久而久之,六公祠逐漸淡忘在人們的視野。

這“六公”與南寧又有何千絲萬縷的聯繫?


(一)狄青、孫沔、餘靖

熟悉歷史的人都聽過狄青將軍的赫赫大名。他在廣西的主要建樹是平定了儂智高起義。

儂智高在歷史上的記載很多,爭議不少。我大致簡述一下故事,就是處於大宋與交趾(現在的越南)邊界地帶的廣源州,與交趾有紛爭,首領儂氏向大宋求助,希望依附大宋朝廷,但是朝廷不允。儂智高將一腔怒火發到大宋身上,起兵,不去打與自己有仇的交趾,卻攻大宋。1052年,儂智高攻破邕州(南寧),改國號為大南國。

大宋朝廷即派狄青、孫沔、餘靖下廣西,成功平定儂智高。


(二)蘇緘

與其他五位平定內亂的人物不同,蘇緘是個例外。

宋神宗時,越南李朝積極謀劃攻宋。熙寧八年(1075)冬,李常傑率十萬越軍入侵,一連攻下欽(欽州)、廉(合浦),再攻邕州(南寧)。

然而邕州兵只有二千八百人,又無外援。情急之下,邕州知州蘇緘安撫百姓,召集官軍,教以守城方略,時有大校潛逃,立即斬殺示眾。

這之中還有個小插曲,蘇緘長子為桂林參軍,與妻子赴邕省親,蘇緘讓兒媳回桂林避難,但兒媳執意留下共赴國難,以示守城決心。

蘇緘與將士先後燒燬了越軍攻城的雲梯等工具,越軍久攻不下,準備撤軍時,大宋卻出了叛徒。有人教給越軍攻城的堆土法,且透露邕州孤立無援。

可憐邕州軍民拼死堅守四十二日之後,終因寡不敵眾,於熙寧九年(1076)正月十二日,邕州被攻破。城破後,蘇緘依然率領將士進行巷戰。窮途末路,無力迴天時,蘇緘仰天長嘆:“縱死,也不死在敵人手上!”(吾義不死賊手。)隨後,蘇緘與兒子、孫子,全家三十六人自焚火海,以身殉國。

敵軍大開殺戒,焚城而去。這場史稱“宋越熙寧之戰”的戰爭,最後以郭逵率號10萬精銳南下反擊交趾,令交趾投降而結束。

後邕州人民敬仰蘇緘一家的崇高品德,在金絲巷裡建起一座“蘇忠勇祠”,後改為“城隍廟”。

今我輩佇立於此,當肅立敬禮!


南寧六公祠|不該被遺忘的城市絕響,你知道是哪六公嗎?


(△蘇緘殉國後,邕人為緘立祠,元祐中賜額懷忠)


南寧六公祠|不該被遺忘的城市絕響,你知道是哪六公嗎?

(△南寧金絲巷,蘇緘殉難遺址 司令攝)


(三)王守仁

六公祠中最出名的一位當屬王守仁,王陽明先生。

廣西是王陽明在心學成為經學、個人成為儒聖的最後階段,也是他一生戎馬之餘都在辦學傳道的真實寫照。

明朝時,廣西瑤、僮民族因受當地土官欺壓,起義不斷。大藤峽起義和八寨起義是明朝在廣西面臨的最大挑戰。當時八寨千里之外都是義軍的地盤,義軍發展人數多至數萬人。而軍民剿匪矛盾之慘烈,以至有民謠傳唱:“人命還比豬命賤。”

明朝廷委命王陽明為兵部尚書,他提出了著名的“懷柔”剿匪政策。王陽明坐鎮南寧,採用了“宜撫不宜兵”的招撫政策,招降了佔領思恩和田州府地的土目王受、盧蘇及七萬多判眾。之後張榜發文,實施教化。在思恩府、田州、南寧等地廣泛建立學校和書院,傳播他的“致良知”思想。

1528年,王陽明策兵同時向八寨、大藤峽進攻,很快撲壓住了反明起義的勢頭。期間,至南寧住留半年,於南寧城北門口縣學舊址建書院,日集諸生,講學其中,論辯“致良知學”,“宣揚至仁,誕敷文德”(王陽明題額),故名“敷文書院”。

南寧六公祠|不該被遺忘的城市絕響,你知道是哪六公嗎?

(△敷文書院舊址“王文成公講學處”碑 南寧市北寧路與共和路交匯處區儲備局宿舍內)

之後,王陽明病歸,病逝在廣西回浙江經江西途中。

儒家文化中自古就有孔孟朱王四大聖人並稱。王陽明的心學將儒學與道、釋融合,開闢了儒學新思想,打破了程朱理學的桎梏。他認為,人心靈明就是良知,其心學四句,“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簡而言之,人心本空無一物,無善惡之分,為善去惡是心引領下的行為。既如禪宗六祖偈語:“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又如老子“無為而有為”的入世。本心光明,心即良知,王陽明用他一生的功績印證了良知指引。

現在人民公園六公祠原址旁重建了敷文書院紀念館,紀念王陽明心學曾照耀南寧,屹立城市文明之光。

南寧六公祠|不該被遺忘的城市絕響,你知道是哪六公嗎?


(△南寧人民公園鎮遠炮臺“王陽明老先生遺像”石刻 司令攝)

南寧六公祠|不該被遺忘的城市絕響,你知道是哪六公嗎?

(△人民公園心學堂 三璞攝)

南寧六公祠|不該被遺忘的城市絕響,你知道是哪六公嗎?

(△人民公園心學堂 三璞攝)

南寧六公祠|不該被遺忘的城市絕響,你知道是哪六公嗎?

(△人民公園心學堂 三璞攝)


(四)莽吉圖

此公為滿清將領,在三藩之亂爆發之後參與平定叛亂,與吳三桂的從孫吳世琮在梧州大戰,後克復桂林而得名。

六公祠的建造與拆除,均見證了南寧於宋、明、清、民國的幾段興亡史。後世的我們不應將他們輕易遺忘,因為忘記他們,就是忘記我們民族的來時路。

校對/司令小兵 南越飛哥

參考書目/《回首白雲低》

圖片/除署名外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