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整|終於沒忍住,我退出了初中同學羣……

初中群、高中群、大學群每個人基本都加了各類同學群甚至有的連幼兒園、小學都建了群建群時熱熱鬧鬧,不久就冷冷清清少數幾個人唱“獨角戲”大多數人成了“潛水員”有些同學群甚至還變了味……

同學群裡越來越多人“潛水”

“你看,這個是小學同學群,最近的一次有人留言是在4月23日,半年沒有人在群裡說話了;這個是初中同學群,也有兩個月處於零消息狀態了……”畢業於武漢一所部委直屬院校的王誠展示他的同學群。

建群時情況並不是這樣。王誠介紹,2016年春節,陸續返鄉的小學同學們互相添加好友,隨後組建了同學群。“好多人都是好久不見,大家在群裡聊個不停,經常是一會兒沒看手機,就有上百條信息未讀。”

基層公務員小陶的大學同學群起初是最活躍的,因為畢業不久,大家都在群裡分享入職經歷,暢談理想未來。時間長了,能聊的共同話題似乎越來越少了。“入職就意味著責任,再也不可能像在大學‘臥談’時的那樣天馬行空,大家都忙了。”小陶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群裡“潛水”。

有人被踢,有人退出

她被班長踢出了群

當老師的郭女士每天在老同學群裡自說自話,發自己的生活照,發女兒的認真學習照,甚至還把女兒的筆記發進群裡。女兒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後,第一時間把錄取通知書曬到班級群,還發了一句話:“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就是大氣。”

本來就對郭女士一忍再忍的同學們,更不願回覆她了。尤其是郭女士的班長,他兒子今年也參加高考,但沒有考上好大學,本來心情就很低落,看郭女士每天發這些東西,已忍無可忍。正當郭女士以為大家會誇讚女兒時,發現自己被班長踢出了群!當她準備私下找班長評理時,發現班長已經把她刪除了。

咋整|終於沒忍住,我退出了初中同學群……


退群之後如釋重負

多年前,我在國外常駐,一位同學到該國旅遊,臨走時,我知道他和另一位讀研時的同學有聯繫,就讓他帶了一罐咖啡給那個同學。可是我入群后,那位同學連招呼也沒和我打。我想,如果是別人萬里迢迢託人給我帶回一個禮品,我一定會很感激,因為這是一分難得的情誼。

我從食之無味的同學群退出了。如果把它比作站臺,我連回頭看一眼的慾望都沒有。相反,我如釋重負,再不用看著那些曾經熟悉,如今已無話可說的名字了。

“同學群”變味了

拉票的

“孩子參加了一個美術比賽,請幫忙支持一下。”湖北咸寧市民汪女士一個很久沒人發言的同學群內,出現了一條信息,以及一個投票的鏈接。隨後,有人在信息下回復,有人放上了投票完成的截圖。“最近幾個月只有4個人發信息,兩條都是希望大家幫著投票。”汪女士說。

銷售刷屏的,要紅包的

湖北嘉魚一位基層供電職工說:“小學群、初中群裡,賣東西的人很活躍,深入交流的越來越少。”部分從事網絡銷售的同學成了最活躍的“主力”,甚至每天“刷屏”。

@奈奈Mi 說,同學群,本來覺得挺好的,但是有一個男同學就像網絡乞丐一樣,天天要紅包,一天至少發20遍,真招人膈應 。

咋整|終於沒忍住,我退出了初中同學群……


節假日,搶票程序、網站發起“助力搶票”“加速搶票”活動,有搶票需求的人為“加速”,把鏈接轉發到同學群裡。於是,“我正在搶火車票,快來幫幫我……”“到××的火車票太難搶啦,需要你助我一臂之力……”搶佔了同學群,就像網友@我梅錯_ 說的,初中高中同學群,一個用來點贊和搶火車票的地方。

還有人把真假莫辨的“愛心募捐”“眾籌”等信息轉發到同學群裡,有的同學群變成了“點贊群”“貼圖群”。

對於同學群中拉票、廣告、求助力等行為,有人表示,雖然反感,但要在“眾目睽睽”之下退群還是有所顧慮。

同學群變成了育兒群

單身同學遇到已婚有娃的同學,免不了要遭到一番虐。

@璨呀璨

小學同學群裡有如下對話:“哪些還是單身啊?”“我娃兒單身”真是史上最霸氣的回覆,沒有之一的那種。

咋整|終於沒忍住,我退出了初中同學群……


咋整|終於沒忍住,我退出了初中同學群……


@OM2150 :好好一個同學群,就過一天時間,就變成育兒群了,要不要直接抹開面子,退群走人~~~

咋整|終於沒忍住,我退出了初中同學群……


咋整|終於沒忍住,我退出了初中同學群……

天啊!我還需要多久才會在裡面曬娃討論呢

咋整|終於沒忍住,我退出了初中同學群……


咋整|終於沒忍住,我退出了初中同學群……


同學群相處之道

微博網友@海磊-侯 總結了同學群聊天的兩大忌諱:

同學群第一大忌諱,不要說自己過得好。哪怕說自己過得苦都行,千萬不要說自己過得好。尤其是帶點小得意,你說幾次就完了,大家就給你打上窮嘚瑟的標籤了,40歲了,大家條件差距越來越大了,過得好的看不起你,過得差的看不上你。同學群的江湖太複雜,每每想起我都對同學聚會沒興趣了!

同學群第二大忌諱,不要秀娃。有些媽媽和爸爸非常不自覺,把自己娃描繪成人中龍鳳,就算你娃很優秀也得低調點。自己知道娃好就行了,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不到高考那一關誰都不會覺得差。

平平淡淡才是真

同學群從人聲鼎沸到寂寥無聲,有些人難免會感到失落,認為這是同學感情淡薄,不復從前的體現。其實對於這種現象,不妨以寬容、淡然的心態看待之。

大家十幾年、幾十年沒見面,是彼此的記憶,彼此對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生活的留戀讓大家在網絡虛擬空間又重新聚到了一起,但是後來畢竟都有了新的生活環境、社交圈子,在群裡聊完近況、聊完工作、聊完孩子,就慢慢有一種無話可說的感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必強求。

這並不代表建立同學群沒有價值和意義。在同一個群組中,大家可以在對過去學習生活的回憶中重新建立感情紐帶,讓同學關係更密切。尤其是對於小學、中學同學群,因為地域上的關係,這種同學之間的聯繫勢必會從線上轉移到線下,除了定期聚會,還可以相約看望過去的老師,或者幫助目前遇到困難的同學,這都是人生中一份彌足珍貴的感情,值得珍惜。

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學群的關係會變得越來越珍貴,因為其中有圖、有人、有事,還有許許多多青春的回憶。

專家:要多換位思考

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說:“地域不同了、經歷不同了、價值觀可能也不同了,這很容易導致大家的興趣點、關注點不同,對於同一事件的判斷和理解有所不同。在這一背景下,有的人發到群裡的內容,對一部分人可能就是打擾,甚至引發心理不適,產生爭論或者矛盾。於是就出現了乾脆不說的‘潛水’現象,或者只有在拉票、發廣告的時候才想起。”

尚重生指出,網絡交往其實是“線下”人際交往的延伸,要多換位思考。

一是勿擾原則,深更半夜儘量不要往群裡發信息,以免打擾別人休息。

二是避免抬槓,有的同學經常為一些問題爭執,你來我往,喋喋不休,與其這樣,不如兩人選擇私聊,談深談透。

三是守時原則,別人詢問儘量及時回覆。

尚重生認為,現在,大家太多的交往都是“線上”進行,“線下”反倒少了許多,“找點時間、找點空閒,和老同學見見面,面對面地交談,要比‘線上’交流更深入、更重要。”

長期從事黨建及廉政研究工作的湖北工業大學教授吳建峰說,“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網絡交往,都要嚴格自律。我們每個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共同維護清朗的網絡空間。唯有如此,才能讓同學群迴歸增進友誼、維繫情感的初衷。”

同學群裡再熱鬧

不如見面多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