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清軍最後悍將,旅順城外重創日軍,可惜無力回天

甲午戰爭最開始的戰場是在黃海和朝鮮半島;然而在黃海,平壤之戰中清海陸軍慘敗後,戰火就燒到了中國境內。如果說在朝鮮和黃海,清朝海陸軍在某些地方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話;在國內戰場上清軍的表現可以說是不堪一擊,是啊,已經兵敗如山倒了,再拉起來就困難了。

甲午清軍最後悍將,旅順城外重創日軍,可惜無力迴天

在鴨綠江江防之戰中,3萬清軍被打得一瀉千里,中朝邊境防線全面崩潰,很快入侵的日軍便兵臨重鎮旅順口,按理說旅順當時作為“東亞第一要塞”,應該可以抵擋一陣,即使是無法反敗為勝,也可以重創日軍,然而實際上各路清軍都心懷鬼胎,無心作戰,使得戰事瀕臨崩盤。

甲午清軍最後悍將,旅順城外重創日軍,可惜無力迴天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清軍都是窩囊廢,其中宿將徐邦道便力主英勇抗戰,他認為金州為重鎮旅順的後路咽喉,當帶兵死守,以鞏固後方。然而旅順其餘部分的清軍都表現消極,徐邦道只能自率所部拱衛軍三個營守衛金州,他希望以自己最後的努力保衛要塞的安全。

甲午清軍最後悍將,旅順城外重創日軍,可惜無力迴天

果然,徐邦道的策略是正確的,日軍果然猛擊金州,徐邦道率兵血戰,然而終因敵眾我寡,只得放棄城外陣地,回城守衛,日軍重炮轟擊,又以敢死隊用炸藥包炸開城牆後,徐邦道又帶兵與日軍進行巷戰,但徐軍連日混戰,傷亡很大,加之又缺糧少藥,只能撤退到旅順。

但即使是在如此不順利的情況下,徐邦道仍沒有放棄打擊敵人,在撤退途中,他分析日軍必定經過土城子,便克服重重困難在此設伏,先是擊退日軍先頭騎兵部隊,後又打了一次漂亮的反擊戰,擊斃擊傷日軍數十人!

甲午清軍最後悍將,旅順城外重創日軍,可惜無力迴天

在隨後的旅順之戰中,徐邦道守衛城外的雞冠山堡壘,他再次英勇作戰,擊斃日軍第十四聯隊第一大隊長陸軍少佐花岡正貞及日軍多人,但是由於其它各路清軍見死不救,日軍已經連續攻破清軍多個陣地,徐邦道獨木難支,被迫再次撤退,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竟然還撤了徐邦道的職位,但仍讓其帶兵作戰!

甲午清軍最後悍將,旅順城外重創日軍,可惜無力迴天

隨後,徐邦道再次參與海城,牛莊和營口等地的對日反擊作戰,雖然英勇作戰,但畢竟大勢已去,《馬關條約》簽訂後,甲午戰敗已成定局,1895年,甲午之戰剛剛結束,徐邦道便病逝了,死後,清政府給其官復原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