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顏色革命後,他成「政壇雙星」之一,使命完成被踢出權力中心

9.11事件後,美國借反恐東風,大力推行所謂美國式的“民主”。在獨聯體國家中,2003年格魯吉亞爆發了“玫瑰革命”,翌年烏克蘭爆發了“橙色革命”,兩國顏色革命後,都是親俄總統下臺,親西方勢力掌權,實行全面倒向西方的政策。在此期間,美國還試圖在白俄羅斯和土庫曼斯坦嘗試推行,只是由於盧卡申科和尼亞佐夫根基牢固,才最終無功而返。於是,美國將目光瞄向了中亞小國吉爾吉斯斯坦,積極支持反對派推行顏色革命。

此國顏色革命後,他成“政壇雙星”之一,使命完成被踢出權力中心

2005年春天,吉爾吉斯斯坦進行議會大選,總統阿卡耶夫領導的親俄陣營獲勝,這令反對派領袖之一巴基耶夫嚴重不滿。在美國支持下,巴基耶夫指責選舉存在嚴重舞弊行為,發動支持者走向街頭示威。其他反對派也粉墨登場,將示威活動演變成武裝騷亂,最終迫使阿卡耶夫交出政權,逃到俄羅斯避難。吉國的顏色革命獲得成功,史稱“鬱金香革命”。在權力真空之際,吉國政壇一時出現“政壇雙星”格局,除了巴基耶夫外,他就是費利克斯·庫洛夫。

庫洛夫與巴基耶夫一樣,也曾是阿卡耶夫前政權高官,出任過副總統、內政部長,在民眾中頗有聲望,被稱之為“人民的將軍”。1999年,庫洛夫因不滿阿卡耶夫一些不符合民主與法制的行為,辭職創建了反對派“尊嚴”黨,成為阿卡耶夫連任總統最大競爭對手。阿卡耶夫非常害怕,冠以“濫用職權”和“挪用公款”等罪名,將其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吉國爆發顏色革命時,庫洛夫已在獄裡待了四年,阿卡耶夫倒臺後,庫洛夫被其支持者從監獄中放出,最高法院隨後對他進行了平反。

此國顏色革命後,他成“政壇雙星”之一,使命完成被踢出權力中心

吉國反對派本來就是派別大雜燴,在阿卡耶夫政權倒臺後無政府狀態下,紛紛要求染指國家最高權力,使得政局動盪不寧,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在隨後總統大選中,眾多反對派領袖覬覦總統寶座,巴基耶夫和庫洛夫則是旗鼓相當的對手,巴基耶夫並不據多少優勢。巴基耶夫來自南方,庫洛夫來自北方,許多人擔心國家會在總統選舉過程中發生分裂。為避免社會出現嚴重動盪,呼聲很高的庫洛夫決定放棄參加總統競選,同意和巴基耶夫組建“巴庫聯盟”,共同迎戰各股強大反對勢力的挑戰。

一番激烈角逐,巴庫聯盟最終獲勝,巴基耶夫當選上總統,庫洛夫出任內閣總理。然而,當時吉國政府威信掃地,老百姓稍有不滿就上街遊行示威,當權派內部也是大佬林立,在庫洛夫協助下,巴基耶夫逐一剪除敵對勢力,政權趨於穩定下來。然而一山難容二虎,庫洛夫和巴基耶夫的矛盾日益凸顯出來,庫洛夫反對總統集權,提議把總統部分權力移交給議會,這令巴基耶夫非常不痛快。2007年初,坐穩江山的巴基耶夫免去了庫洛夫的總理職務,完成了歷史使命的“巴庫聯盟”壽終正寢。

此國顏色革命後,他成“政壇雙星”之一,使命完成被踢出權力中心

​庫洛夫被免職後,他一怒之下,率領各路反對派向巴基耶夫發難,然而關鍵時刻陣營出現重大倒戈,結果敗得一塌糊塗。此後,庫洛夫在反對派陣營威信大跌。巴基耶夫擊退庫洛夫後,驕橫狂妄起來,在國內經濟形勢日益惡化情況下,裙帶作風、任人唯親和政治腐敗絲毫不亞於前政權,甚至企圖搞“家族世襲”,結果搞得民怨沸騰。2010年4月,新的反對派領袖奧圖巴耶娃聯絡各派發動革命,將巴基耶夫趕跑到白俄羅斯。在隨後議會選舉中,庫洛夫尊嚴黨參選,獲得了7.74%的選票,吉國“政治雙星”時代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