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正迅速失去中國市場!

走下神壇?

蘋果,正迅速失去中國市場!

喬布斯在2007年發佈第一代iPhone之後,一騎絕塵,令對手愕然。因其創新程度之高,加上ios系統的流暢使得蘋果在中國市場“稱霸”數年。庫克領導下的蘋果初期勢頭依然很猛,他曾宣稱,“在某種程度上”希望中國成為蘋果最大的市場。

然而事與願違,喬布斯曾經留下的蘋果神話不再,中國市場更是拉響警報。

早在2015年,蘋果的轉折已經開始有了徵兆。2017年發佈的第二季財報顯示,唯有大中華區的營收連續六個季度下滑。第三季財報顯示,大中華區是全球五大市場中,唯一一個業績下滑的。

今年9月發佈的蘋果新品被指創新不足、價格高昂,近日更是陷入“盜刷”事件。高盛新近的報告指出:蘋果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需求將迅速降溫,今年四季度的盈利可能低於預期。

看來,蘋果失去中國的步伐又加快了。

1、高盛的“警告”

10月15日,高盛分析師羅德·霍爾在一份投資者報告中指出:

“多方跡象顯示,中國消費者對蘋果產品的需求在迅速降溫,我們認為這可能很容易影響到蘋果今年秋季在該市場的需求。”

羅德·霍爾承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售量在第二季度出現了好轉,但他預計在第三季度銷量將同比下降15%。然而三季度通常是蘋果的銷售旺季。

他估算,到年底,蘋果智能手機的總出貨量有望達到8000萬部,中國約為1300萬部,那將意味著蘋果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所佔的份額將進一步縮減,從去年四季度的32%降至今年的30%左右。

羅德·霍爾表示,蘋果更大的智能手機“至少可以部分抵消宏觀的負面影響,但我們懷疑,若中國消費者需求在進入關鍵的假日購物季時仍在持續減弱,新品將完全不能解決問題”。

“在我們看來,蘋果的增長潛力主要依賴中國消費者對大屏手機的需求上”,羅德·霍爾說,若需求持續放緩,並影響到高端市場,蘋果四季度業績優於預期並上調盈利預期的潛力可能下降。

羅德·霍爾認為,如果中國市場的表現一如預期地不佳,蘋果第四季度的每股收益或比高盛當前預期低4%。

目前,高盛對蘋果的評級為中性,目標定價為240美元,略高於華爾街目標價均值。

2、蘋果深陷“盜刷門”

2017年年底,蘋果公司承認自己的軟件更新會降低舊版iPhone的速度,引發了消費者的不滿,針對當時的“降速門”事件,蘋果被迫公開道歉,通過其官網發佈聲明,表示不會故意縮短任何產品的壽命,同時提出瞭解決方案,將降價為保修期外的iPhone6以上機型更換電池。

不到一年的時間,蘋果再度陷入“盜刷門”。

近日,有多名蘋果手機的用戶反映,他們的Apple ID突然被盜用,少則百元,多則損失上萬元。

“我從來沒有在遊戲裡充過錢啊,但是莫名其妙有了一筆開支”,“在家待的好好的,沒有任何操作,莫名出現了幾千塊的支出,全是購買的遊戲點券”。

雖然說在移動支付時代,被盜刷的事件時有發生,但是最近,蘋果賬戶盜刷的現象密集發生。業內數據公司透露,目前據不完全統計,蘋果此次盜刷事件的受害人已達數千人。

據悉,此次被盜刷的用戶大多設置了免密支付,沒有限定免密支付的頻次和額度,被盜刷時蘋果賬戶先是莫名其妙地在其他設備登錄,隨後出現密集盜刷情況。

蘋果用戶在開通第三方的“付款方式”時,蘋果公司給的選項只有“免密支付”,否則就無法使用,用戶想要使用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手段就必須同意授權,且額度默認為無限額。

很顯然,免密支付是這次“盜刷門”事件的關鍵,也的確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據網絡安全工程師分析,此次蘋果賬戶出現集體被盜刷的情況很有可能是用戶名和密碼被黑客竊取後採取大量“試錯操作”,最終破解出蘋果用戶的賬戶和密碼,從而利用免密支付進行盜刷。

“前幾年,大家也會聽說過非常多的郵箱數據洩露,導致各種被黑產攻擊的情況發生,那麼這種情況下,比如說我是黑產,那這個時候我掌握了一群人的郵箱和密碼,我能夠成功登錄你的郵箱,這時候我就可以去直接嘗試看你是不是在蘋果有註冊過,是不是對應了一個蘋果ID,這種情況下,我直接去登錄你的蘋果ID,而開啟了免密支付之後,這時候就會被這些黑產鑽空子。”

被盜刷的用戶人數還在增加,已經被盜刷的用戶損失還沒有得到補救。

蘋果方面表示會進行調查,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盜刷的具體原因給出正面回應。

3、蘋果正在失去中國

不少用戶在被“盜刷”之後,都積極的聯繫了蘋果客服,而得到的反饋是:我們公司判斷不退錢。

有律師表示:“如果確實因為蘋果軟件出現問題而造成的盜刷,蘋果公司應當對受害的用戶退還全部款項,否則可能會面臨用戶的集體訴訟。此次蘋果ID被盜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蘋果的售後問題。首先,蘋果公司在解決問題的態度上不積極,事件已經過去一個月了,其依然未出臺解決措施。其次,蘋果的糾紛解決機制不完善,許多用戶在資金被盜刷後不知道如何維權,束手無策。”

蘋果公司的不賠償態度,引起的可不僅僅只是受到損失的用戶的不滿。其在中國市場略顯不負責任的售後,廣大消費者可都看在眼裡。

中國一直以來是蘋果公司在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不論是購買率還是喜愛程度在中國的表現都很不錯。近兩年來,這種趨勢正在逐漸消失。

據美國科技市場調查公司高德納報告,蘋果手機在2015年第四季度的全球銷量首次下降,銷量同比下降4.4%,市場份額從20.4%下降到17.7%。報告還顯示,銷售排行前五的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聯想和小米。

蘋果下滑背後,是國產手機的崛起。2015年第四季度,在這一片銷售低迷當中,華為銷量同比增長了53%,市場份額從5.7%上升到8.0%。

美國調查公司IDC公佈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2017年二季度出貨量調查顯示,蘋果的出貨量同比減少7.6%,排名也由一季度的第4降至第5。而蟬聯冠軍寶座的是國產手機華為。

在今年4月,瑞銀集團曾指出,隨著中國消費者智能手機升級週期的延長以及本土品牌的崛起,蘋果在中國市場可能無法重返2015年的巔峰狀態。

瑞銀集團分析師米盧諾維奇稱:“在2015年巔峰時期,我們認為蘋果可能會佔據中國一線和二線城市智能手機市場40%至50%的份額。當前,我們認為這一數據已接近20%至30%。”

9月13日,彭博社報道稱,中國本土品牌正在超越西方品牌在國內變得更受歡迎。

全球頂尖品牌和營銷諮詢公司鉑慧發佈的一份有關“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50大品牌”報告顯示,榜單中50個品牌中有30個是中國品牌,2016年躋身前50的中國本土品牌還只有18個。

蘋果,正迅速失去中國市場!

我們可以看到,與2017年相比,蘋果從第五跌至第十一名。

與喬布斯不同,庫克非常重視中國市場,曾先後訪華11次,還曾表示,“在某種程度上”希望中國成為蘋果最大的市場。

面對近兩年來在中國表現出的頹勢,蘋果針對鬧得沸沸揚揚的“盜刷”事件這不積極的態度,庫克你是想破罐子破摔了嗎?(來源:金融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