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造技術的應用帶來建築業變革,讓掌上建造房屋成爲可能!

數百臺建築設備、超過10萬噸鋼筋、120萬平方米模板、90萬噸混凝土、最高峰時近萬名工人同時施工……通過運用智能系統、雲存儲、大數據等智慧建造技術,自今年5月開工以來,湖北省最大在建工程——中建三局一公司武漢京東方項目,實現了人、材、物、機的有序高效運轉,確保了“零事故”。

記者日前來到這一“智慧工地”,現場看到35臺塔吊高低錯落,互相交織。如此錯綜繁多的吊臂,如果發生碰撞就會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高峰時每天要起吊1300餘次,但沒有發生過一起‘親密接觸’。”項目副總工程師周仲煜告訴記者,這都得益於他們設計運用了智慧塔吊系統。

智慧建造技術的應用帶來建築業變革,讓掌上建造房屋成為可能!

他介紹說,塔吊司機進入駕駛室前先進行人臉識別認證,內置防碰撞系統通過控制“黑匣子”、角度、幅度、傾斜、風速傳感器和地面遠程監控平臺,實時監測塔吊各部件的位置狀態、荷載物的重量以及作業區風速風向。當塔吊傾斜角度過大、風速超過限定值或相臨塔吊距離過小時,塔吊便會自動報警並緊急“剎車”,確保施工安全。

在工地現場,記者還看到多名工人正拿著手機對著牆上的二維碼進行掃碼。他們通過手機裡的施工技術方案實時對施工、加料和工程進度進行管理,有的工人還可以通過AR施工管理系統,利用全息眼鏡將現實場景與虛擬模型進行結合,將虛擬技術帶到現場,指導施工和質量檢測。

“智慧建造技術的應用將帶來建築業顛覆性變革,讓掌上建造房屋成為可能。”項目執行經理陳亞說,智慧建造平臺系統不僅能通過BIM放樣機器人保證施工精度,還能通過3D三維激光掃描儀形成點雲模型,與設計模型進行對比,提高施工質量。當現場各部位施工進度落後計劃時,系統還會及時預警,提醒管理人員增加相應數量的工人、機器和材料等。

共友-智慧工地整體方案

共友“智慧工地整體方案”以智慧工地物聯網雲平臺為核心,基於智慧工地物聯網雲平臺與現場多個子系統的互聯,實現現場各類工況數據採集、存儲、分析與應用。通過接入智慧工地物聯網雲平臺的多個子系統板塊,根據現場管理實際需求靈活組合,實現一體化、模塊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施工現場過程全面感知、協同工作、智能分析、風險預控、知識共享、互聯互通等業務,全面滿足建築施工企業精細化管理的業務需求,智能化地輔助建築施工企業進行科學決策,促進施工企業監管水平的全面提高。

智慧建造技術的應用帶來建築業變革,讓掌上建造房屋成為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