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築|怎樣才能打開裝配式建築的潛能?這是個問題

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將達6982億元,2025 年將達到14389億元。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15%以上,將劃分為“重點推進、積極推進、鼓勵推進”三類地區有重點地“自上而下”逐步推進:


裝配式建築|怎樣才能打開裝配式建築的潛能?這是個問題


重點推進地區,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須達20%;積極推進地區,包括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須達15%;鼓勵推進地區,包括其餘城市,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須達10%。

三類地區在經濟發展程度和房屋價格上呈降次分佈,新增房地產需求較多的地區往往推進力度更大。

為落實中央政策目標,各地方政府也已制定裝配式建築規模階段性目標並同步出臺若干政策法規鼓勵推廣。

根據規劃,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15%以上,2025年達30%。經測算,2020年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將達6982億元,2025 年將達到14389億元。

2017年裝配式建築行業規模為2573億元,鋼結構行業龍頭杭蕭鋼構、鴻路鋼構及東南網架市佔率均不足2%,市場分散度高,未來行業增量空間較大。

雖然我國建築鋼結構在近年來從產量和應用領域來看都有大幅提高,但鋼結構用鋼量佔全國粗鋼產量的比例一直在4%-6%浮動,鋼結構用鋼量佔建築用鋼的比例約為9%-11%,而鋼結構產值佔建築總產值的比例僅為2%-3%,與主要發達國家50%以上的比重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另外,除了裝配式建築對鋼結構的發展提出要求外,鋼結構行業也有自身發展的要求:《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指出,目標到2020年鋼結構用鋼佔建築用鋼比例從2015年的10%提升到25%以上;加快鋼結構建築推廣應用,力爭鋼結構用鋼量由目前的5000萬噸增加到1億噸以上。

對比預製混凝土和鋼結構對傳統建築的替代效果來看,兩者在成本端都有劣勢,但鋼結構對建築本身的品質有明顯提升,對於一些高層和大跨度的建築,鋼結構也是唯一選擇,因而鋼結構建築在我國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促進全國裝配式建築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於:

多主題催化裝配式建築發展


裝配式建築|怎樣才能打開裝配式建築的潛能?這是個問題


裝配式建築發展與環保限產+美麗中國、長租公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雄安新區建設等政策主題完美契合。

環保限產+美麗中國主題:2017年8月,環保部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 理攻堅行動方案》,明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汙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十九大報告也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口號。

由於裝配式建築相比傳統能極大降低汙染和資源浪費,加速提高裝配式建築滲透率有助於環保考核目標實現及美麗中國主題的貫徹。

長租公寓主題:2016年以來,租賃行業密集出臺利好政策。2016年6月國務院臺的《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首次允許將商業用房等改建為租賃住房,並且給予相關優惠政策支持。2017年7月,九部委聯合發文,明確要求各地要搭建住房租賃交易平臺,並且選取12個城市為試點單位,加快發展租房租賃市場。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加快培育住房租賃市場,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一系列政策加碼促進租房租賃市場發展,推動長租公寓的興起。在建設成本與效率方面,裝配式建築施工週期短,規模化生產等特點與長租公寓等租賃住房建設天然契合。2017年7月以來,湖北、山東省要求全省新建公共租賃住房全部實施裝配式建築,上海、南京等地更是將租賃土地出讓與裝配式建築覆蓋比例綁定,裝配式建設進一步受益長租公寓主題。

供給側改革主題:推廣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築可部分替代傳統混凝土建築,也有利於實現鋼鐵、水泥、建材等行業去產能目標,支援供給側改革。

雄安新區建設需求:新區建築裝配式建築佔比將達80%-90%,這為裝配式建築的推廣與發展起著推動作用。

倒逼傳統建築產業更新換代


裝配式建築|怎樣才能打開裝配式建築的潛能?這是個問題


建國以來,我國人口高增長帶來的房屋建設需求及廉價人力資源是傳統建築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當人口紅利不再,產業升級時代到來,裝配式建築或將成為主流。

近年來我國人口生育率降低,老齡化社會到來,人口紅利優勢喪失,建築從業人員減少,導致人力成本上升。相比於現澆式建築大量使用人工的建造方式,裝配式建築運用精細化分工大大提升生產效率,人力需求較低,以典型裝配式建築企業杭蕭鋼構為例,其人工成本佔比約為6-7%,相比傳統建築企業上海建工(人工成本佔比約為25%)人工成本佔比減少近20%。因此隨著人力成本上升,裝配式建築人工成本較少的優勢得到發揮,將倒逼傳統建築產業轉型。

2007至2017年我國房屋新開工面積年均複合增長率為6%,由於基數較大及房地產市場政策收緊,假設2018-2020年房屋新開工面積每年增速為5%,之後維持在3%。

2015年以市場平均價格2500元/每平米計算裝配式建築造價,受益於技術進步及行業規模效益,假設單位平米成本每年下降50元,2020年造價降低將至2000元/每平米。

裝配式建築技術越發成熟,龍頭企業技術優勢雄厚,規模經濟下成本不斷降低,產業升級指日可待。

裝配式建築企業運營效率提高可獲補貼頗豐


裝配式建築|怎樣才能打開裝配式建築的潛能?這是個問題


由大到小,從企業層面來看,建築公司採用裝配式建築方式可大幅提高運營效率,同時政策東風頻吹,財政補貼可觀,促使相關企業多方面收益。

由於裝配式建築工期短,企業資本週轉速度較快,可以大大緩解資金成本壓力,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傳統方式建造同等規模的工程,高峰期需要工人約240人左右,平均7天完成一層樓。而採用工業化生產方式只需要70個工人左右,平均5天一層樓。在整個建造過程中勞動力平均減少了50%左右,建設週期縮短了40%以上。基於工期縮短比例和現場勞動力節約比例,我國現階段住宅產業化方式能提高綜合效率150%。而根據國外情況,住宅產業化方式的效率一般為傳統方式的3-5倍,成長空間巨大。

我國現階段建築業國企平均流動資產週轉率與總資產週轉率普遍低於國際企業,隨著裝配式建築滲透率的普及,未來有望達到甚至趕超國際平均水平。

近年來各地政府通過財政補貼、貸款優惠等方法,鼓勵推廣裝配式建築,豐厚的政府補貼,使得相關建築企業及房地產企業受益,將緩衝裝配式建築成本端劣勢。


共友-智慧工地整體方案

共友“智慧工地整體方案”以智慧工地物聯網雲平臺為核心,基於智慧工地物聯網雲平臺與現場多個子系統的互聯,實現現場各類工況數據採集、存儲、分析與應用。通過接入智慧工地物聯網雲平臺的多個子系統板塊,根據現場管理實際需求靈活組合,實現一體化、模塊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施工現場過程全面感知、協同工作、智能分析、風險預控、知識共享、互聯互通等業務,全面滿足建築施工企業精細化管理的業務需求,智能化地輔助建築施工企業進行科學決策,促進施工企業監管水平的全面提高。

裝配式建築|怎樣才能打開裝配式建築的潛能?這是個問題

智慧工地框架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