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柑工藝解析,多少度烘乾最合適?

隨著小青柑茶的熱度持續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這種時尚與傳統結合、香甜好喝又健康養生的茗品。不過,被小青柑圈粉的您,是否真正瞭解小青柑呢?快來看看關於小青柑的知識,有哪些是您不知道的吧!

什麼是小青柑?

小青柑是小青柑普洱茶的簡稱,它不同於常見的“大紅柑”(陳皮普洱茶),但都屬於柑普茶的類目。根據《新會陳皮地理標誌產品》規定,柑皮根據採收期可分為柑青皮、微紅皮和大紅皮。小青柑就指生理未成熟時採收的果實,經過了六個月左右的生長,此時的小青柑嫩綠油亮,果皮厚實,油室飽滿,果香清甜濃郁。

小青柑工藝解析,多少度烘乾最合適?

新會茶枝柑七、八月的柑果挖去果肉填入熟普洱茶後,經過晾曬等乾燥工藝後形成的茶品就是小青柑。

小青柑的核心產地在哪?

新會既是“嶺南三大古城”之一,也是自古聞名的“陳皮之鄉”,此地處於潭江與西江之交,與出海口相接,由於潮水倒灌形成了獨特的鹹淡水融合的水質與獨特的土壤。

而新會又以茶坑、天馬、梅江、東甲、西甲為品質最佳的核心茶區,此五地屬鹹淡水交融的衝擊平原,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地理環境和氣候都非常特殊,造就了這裡柑果的出色品質。

什麼是小青柑的工藝流程與種類?

製作小青柑的柑果採摘時間與大小都有相應的標準,正式製作前,需要通過反覆的篩選剔除大果、小果和病果,保證原料符合標準要求。

具體來說,小青柑的製作需要經過選果、剪果、洗果、挖果、復西攤晾、填茶、製作、乾燥、包裝等十幾道工序,其中光光是挖果,便又有開蓋、掏肉、打孔等繁瑣工藝。

小青柑工藝解析,多少度烘乾最合適?

而小青柑工藝種類的區別主要出現在乾燥環節,乾燥方式的不同使之形成了不同的風味與口感。通常根據乾燥方式不同可分為純生曬、高溫烘乾、低溫烘乾和半生曬幾種。

生曬〡即純用日光曬乾,需要時間比較長,香氣沉實、口感甜潤生津,回甘好。小小遺憾的是,生曬被認為製成初期果香味和茶味融合度略低,存放一段時間後更易達到理想口感。這種工藝在生產過程中如果遭遇天氣突變也容易發生黴變,因此成本高,風險大,產量低。

高溫烘乾〡採用70-80℃左右的溫度,將小青柑烘焙至乾燥,這一工藝用時較短,做好就能喝,口感柑味十足,但果皮焦油含量比較高,茶葉與柑皮相融合的程度也比較低。後期存放變化很小,但價格較低。

低溫烘乾〡採用55℃左右的溫度,將小青柑烘焙至乾燥。時間和成本雖有提高,但比起高溫烘焙工藝來說,口感更好,提香適當,兼以保持了活性,為後期轉化保留了空間。分享圖片

半生曬〡就通過日曬和低溫烘焙結合形成的工藝,根據細節掌握不同,製作而成的口感也不同。

小青柑工藝解析,多少度烘乾最合適?

金凱小青柑烘乾作業線

▲通過烘乾形式對小青柑的作用分析,低溫烘乾無論從成本還是成果上看都是最為合適。金凱熱泵烘乾機,集除溼、加熱、製冷、排溫、通風為一體,智能化調節溫度和溼度,在新會地區為茶農提供了烘乾保障。

小青柑工藝解析,多少度烘乾最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