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神歸位:中國價值觀的構建

1

在《論語•為政》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在老子看來,孔子這個小朋友愛思考、愛總結是好的,但就是太羅嗦。道本來就是閃爍帝、縹緲帝,你恣肆汪洋之際,道可能已化身萬千。

我暗中揣度這是有點宿命的。從微子的源頭,到我們的宗姓和孔子的宗姓分野之時,估計這兄弟就覺得那兄弟太羅嗦了。

不管孔子吆喝啥,本質上他就是:觀察、判斷、行動。(哥哥開支票:以後專門來展開談孔子這幾句話,很好玩的事情,萬法一理,類似戒定慧。大夥拿好,記得提醒。)

因此咱們談價值觀的構建,首先是基於對世界的觀察和判斷,扒開內褲之後,你才會選擇下午是來份三鞭湯還是去火祛溼。

2

早前在群裡聊天,哥哥說了“熵”(entropy)的概念。“熵”簡言之,就是體系的混亂的程度。

世界的發展,本質上就是從無序到有序,從混亂分散到系統凝聚組合,從低級到高級,從黑暗到光明。

大傢伙自從集體下樹,找片葉子擋了三點,就開始了這個過程。

人類的歷史,正如同上帝整理一篇word文檔。

下樹之前,生命的進化核心是化學變化,光和熱是宇宙全部的智慧。

下樹之後,生命的進化核心是目光所及,行蹤所及,思想所及。猴子下樹,哲學誕生。(這裡又有支票,正契合《道德經》《易經》,拿好,別抖。)

3

我們能看多遠,走多遠,就是我們世界的邊界。

任正非在給政要培訓的時候,很酷地講過這個道理,並以此論述了世界的深刻變化。

惟其如此,技術不再是技術,從而成為我們行走江湖的利器,攻伐縱橫,無所不用其極。

基於此,蒸汽機,成為了古今兩個世界的神奇閥門。

4

公元1世紀,古希臘數學家希羅(Hero of Alexandria)發明了汽轉球,這是蒸汽機的雛形。

1698年托馬斯•塞維利、1712年托馬斯•紐科門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製造了早期的工業蒸汽機。

1807年羅伯特•富爾頓第一個成功地用蒸汽機來驅動輪船。

瓦特運用科學理論,從1765年到1790年,他進行系列發明改進,使蒸汽機的效率提高到原來紐科門機的3倍多,最終發明出了現代意義上的蒸汽機。

自18世紀晚期起,蒸汽機在採礦、冶煉、紡織、機器製造等行業中得到迅速推廣和廣泛應用,使英國的紡織品產量在20多年內(從1766年到1789年)增長了5倍,為市場提供了大量消費商品,加速了資金的積累,並對運輸業提出了迫切要求。

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製成了第一艘實用的明輪推進的蒸汽機船“克萊蒙”號。

1800年,英國的特里維西克設計了可安裝在較大車體上的高壓蒸汽機。1803年,他把它用來推動在一條環形軌道上開動的機車,找來喜歡新奇玩意兒的人乘坐,向其收費,這就是機車的雛型。

英國的史蒂芬孫將機車不斷改進,於1829年創造了“火箭”號蒸汽機車,該機車拖帶一節載有30位乘客的車廂,時速達46公里/時,引起各國重視,開創了鐵路時代。

19世紀末,隨著電力應用興起,蒸汽機曾一度作為電站中的主要動力機械。1900年,美國紐約曾有單機功率達五兆瓦的蒸汽機電站。

5

人類第一次奔跑得如此急速,比駿馬狂野,比雄獅有力。

關山河流,不再成為險阻,蜀道難於上青天已成過往。就是面對汪洋大海,那幫海盜也蠢蠢欲動,《馬可波羅遊記》天天枕著睡呢。

那個樸素的世界就此漸行漸遠,直至面目模糊。

技術創新,重新定義了世界的邊界;而新的邊界,迎來的卻是新的世界。

6

器皿是用來盛水的,器皿終結,水即坍塌。

被掌控的力量才是真正構建世界的力量。

技術革新,加速了歷史。但歷史一味加速,是否正有失去控制的危險?

毫無疑問,當年技術的創新,不僅讓我們可以追逐更遠,更是重新、精細定義了全球分工與合作。與過往樸素世界相比,開啟了高度分工合作。

但時至今日,科技是否時常讓我們不寒而慄,武器,病毒,能源枯竭,——背後全是人性作祟,無法無天、無邊無際的慾望。

從無序到有序,從善如登;

從有序到無序,從惡如崩。

西諺曰: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卻可以毀於一個晚上。

毋庸置疑,世界處於毀滅與新生的前夜。

何人可縛蒼龍?何人可定乾坤?要麼新世界被構建,要麼是一切寂滅。

7

以中國古老歷史的經驗來看,一個時代400年,足矣。歐美四百年,正是如此。

歐美相繼迷失,世界看中國。新時期中國的價值觀構建,也必將成為深刻影響世界歷史的標誌性事件。

新的時代就此拉開序幕。

元神歸位:中國價值觀的構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