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2.0:太空世紀的到來

1

東西文化,各擅勝場,具有極強的互補意義。在貿易戰爆發、全球有陷入單邊主義和民粹主義的今天,這個話題更是耐人尋味。

西方文化,主要勃興於這一千年時間,再往上推,很多西方大國都還是神話時代,——但是歷史並不是單純的比拼資歷,這一千年的前五百年,糟糕得一塌糊塗,但是後面五百年意氣風發,以蒸汽機、電氣、互聯網為標誌,帶領人類走進了全新的時代,重塑了人類的生活形態,也同樣輝煌得一塌糊塗。

2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東方輝煌幾千年,但也有近現代史的奇恥大辱,而西方亦然。

我們假設站在未來的角度來看今天,可能有更不一樣的感受。

3

一個民族,長期集體聚居,婚娶繁衍,生老病死,形成特有的統一的民俗、風情、文化、禮儀、習慣、心理。

舉例,華夏一族,在他居住的這塊相對完整和獨立的大陸裡面,西部始終不斷在升高(珠穆朗瑪峰海拔不斷增高),東部不斷擴充(長江黃河入海口沖積出一片新的陸地,如上海),從當年的生活習慣和自然條件來看,西邊的雄偉山脈高與天齊,而東邊則是不可問津的一望無垠、不可橫渡的大海。

北邊荒寒,咱們築長城守著就好。

那好,咱們往南走,但也就中止於中南半島。

這就是天涯海角,也是大陸帝國的完整歷史。

4

有的人對光敏感,有的人有密集恐懼症。

有的人在人群中不發一言,但你即使背對著他也能強烈感受到他的存在。

5

基於進化論,我們過去在定義人類時,標準描述是:可以製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

再後來,人們在實際觀察中發現猩猩也能簡單的製造和使用工具,於是又修改為直立行走。

人類在拋開各種光怪陸離的基於宗教邏輯的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解釋之後,總想從自然學科的基礎上探討從哪裡來,來的過程和階段。

6

而站在哥哥的角度,有兩個更為重要的節點值得觀察。

意識什麼時候產生的、如何產生的?

人類何時意識到時間的存在的?動物能意識到時間的存在嗎?

哥哥向來是好問題的提出者,並以此驕傲自豪。

7

在這個問題提出後,我們沒有直接的答案。

但是有趣之處在於,先不管這個問題和她的答案,我們順著這個方向,卻可以看到令人著迷的一幕。

這就是華夏一族對於時間的敏感。

8

我們很少能在其他民族的歷史上的歷法中,找到諸如二十四節氣的這種高度精確的觀察、總結和應用。

它極為高大上,卻又完完全全接地氣應用於我們幾千年乃至更久的日常生產和生活當中。這是第一個例子。

而另外一個例子,則是華夏一族數千年以來對於記錄歷史、修注史書的傳統,這同樣也是全球罕見。

我們長期摒住呼吸凝視時間,從而汲取了源源不斷的智慧。

9

我們所謂生存環境,無非有三。

也就是我們三維世界的基本,時間,地域,生命。

我們稱之為天時地利人和。

不管是《易經》,還是《道德經》,都花了最核心的筆墨來論述——人類世界裡最核心的要素和關係。

當然,微波盪漾衍射到了諸子百家,都有相似論斷,只是理論不同,演繹出來最終的處事原則各有殊異。

10

說到天文曆法,近現代科學大爆發,也與人類對日月星辰的觀察和研究分不開。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宇宙大爆炸到膜宇宙學。

以這兩百年曆史看人類過去,可知過去之稚嫩;而現在已經有科學家提出,我們對時間,對萬有引力這些習以為常的科學概念,自以為已經很瞭解全不在意,其實極可能尚不及皮毛,正因為如此,所以尚無力更深入的研究和解釋宇宙起源和萬物起源。

很顯然,站在未來,這一切也許很快將會變得清晰和簡單。

這是多麼激動人心和值得憧憬的一刻。

在這種時刻中,甚至比人類永生更令人血脈僨張。

自然,這些基於全球化2.0背景下的未來,相比之下,今天這點金融寡頭和海盜肆意挑釁的單邊主義,都是那麼可笑。

全球化2.0時代,不僅重新註解價值主張,重塑全球格局,也同樣必然重塑人類的生存形態。

在未來學這個領域裡,有人把宇宙中的文明劃分成三個量級:

Ⅰ類文明:有能力使用本星球所有能源(比如地球人可以使用地球的全部能源);

Ⅱ類文明:有能力使用本星系恆星所有能源(比如地球人可以使用太陽的全部能源);

Ⅲ類文明:有能力使用恆星系統所有能源(比如地球人可以使用銀河系的全部能源)。

根據測算,我們目前大致達到了Ⅰ類文明當中0.7的水平。

全球化2.0大幕開啟之後的100年,人類在太空中的競爭與合作,才真正值得翹首以待。


全球化2.0:太空世紀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