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戰的線路圖

在哥哥看來,這兩百年的劇本就差最後一集了。

這一集,短則三五年,長則三五十年。

說三五十年,但實際上應該三十年就是極限了,也剛好是帝國獨立一百週年。

1

最近三到五年,是最關鍵的時刻。

當年廣場協議前後,世界500強,美日基本上都是150家左右。

整個八九十年代,對美國人來說喜事連連,廣場協議簽定搞定日本,1991年冬天蘇聯解體,英美吃到了這塊蛋糕的最大份額,英國到九十年代後期基本上世界五百強企業翻了一倍,而美國從150家增長到了令人恐怖的近200家。

在這個檔口,中國加入了WTO,同時發生911事件,世界走向被陡然改變。

從此美國以平均每年5家的速度逐步吐出了他此前二十年以來增加的份額,應該說吐出的比當年獲得的還要更多。

2016年中美是132:115,2017年是126:120。而英國也是如此,同樣被打回原形。

目前的格局大致是4個120:

美國和中國各120家左右;

英法德日總和120家左右;

其他國家共計120家左右。

很顯然,這三到五年,是數據爬坡的關鍵時刻。

不管是匯率計算法,還是PPP計算法,過了這五年,估計差別不大了,GDP和這個世界五百強,都在這三五年度過一個關鍵的爬坡期。只要挺過這三五年,後面美國人也就是且戰且退了。

2

我們今天面臨的基本局面,美國人有些託大,現在比較流行的謬論是這樣的,改開四十年以來,美國期望時間改變中國,貌似沒和中國人較真,但是咱們一直不想走西方的舊路,所以美國人怒了,覺得付出這麼多貿易逆差是被騙了。講到這個強調,只能說西方人在宣傳方面是越來越弱了,如此狗屁不通的玩意竟然能被諸多美國政要一本正經在國際場合當成臺詞。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按耐不住的恐慌。

這個恐慌的根由,就是接著上面的混賬邏輯,so,美國人現在要擺開架勢和我們開始全面競爭了。個別危言聳聽的喜歡用“新冷戰”這個詞。

那麼未來五年,是雙方形成和實施核心策略的五年。

關鍵是:誰的核心策略有力、且被有效執行?

作為一個國家整體進行競爭,從歷史來看,這種事情經驗是算數的,所以西方由於靠譜的歷史太短,實實在在不太擅長這種事情,你要地理大發現海外大殖民,這個太擅長,你要屠殺印第安人,他也擅長,你要他創辦企業、發明創造、專注商業,他也擅長,——1636年皇太極要和明朝平起平坐、正式建立清朝,而這個時候,剛剛餵飽肚子的北美清教徒們,創辦了今天全球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

這在特朗普身上剛好是完美的組合,商業上大獲成功,總統決策上如同兒戲。

3

中國呢?

中國的觀眾都比較興奮,但事實上,從操作層面上來說也還有一段重要的路要走,尤其是這三五年。

這段路很特殊,因為沒人走過。這和當年反擊匈奴、突厥確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因為全球化,全球已經逐步走向一體。

這十多年來,我們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和實施了一帶一路戰略,籌備成立了亞投行,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許多戰略舉措具體怎麼做、怎麼落地、怎麼順利鋪向全球,還需要更豐滿的體系化和系統推進。

這裡面可以說是困難重重,——但如果看看今天美國人的困難,看看特朗普,我們這點困難還是可以克服的。

4

2001年,本拉登讓美國人嚇一跳。

2008年,次貸危機引起的大危機讓美國人出了一身冷汗。

十年過去了,虛假的繁榮背後,美國人知道事情很嚴重。

從奧巴馬的TPP到特朗普的貿易戰,徹底為改開四十年以來的中美關係換了色彩。

此前多篇文章,哥哥核心強調美國人當前遇到的是結構性問題。

遇到這種問題,要徹底解決,除了反求諸己,其實別無他法。

要麼革命,要麼變革。

美國有能力做到嗎?

從客觀條件和資源上來說,可以說毫無問題。

但是基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海盜文化解決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打劫。

美國遇到的問題大概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經濟結構。製造業萎縮,金融派生等虛擬經濟大行其道;人工昂貴,但是過去基於掠奪第三世界、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環境已經逐步改變,現在這一條成為美國經濟結構的死結。

第二部分,社會治理。教育、醫療、治安等系統政策的不合理長期得不到解決,為國家走向衰落埋下了伏筆。

第三部分,思想文化。對內,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他們幾百年前創立和完善的理念,被整個西方奉為圭臬,美國更據此成為所謂的燈塔國,但事實上,海盜才是他們的本質,這些信念並未被美國人充分的、完整的實踐到他們的社會發展中,由此而導致美國社會長期處於撕裂狀態,——在所謂自由民主、人人平等的光環下,各種群種的真實生存狀態,卻類似於蒙元時期的四等制度(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

這三部分互相影響牽連,成為一張巨網,勒得美國喘不過氣來。

而美國今天最致命的問題,在於基於文化上的致命缺陷,針對美國現存的問題,他始終無法做到戰略聚焦。

5

中國是一個非典型的競爭對手。

他特別有韌性,此外又不像蘇聯動輒以軍事選項和美國對峙衝突,——但美國還停留在對付蘇聯的經驗裡面,現在又提出了創歷史新高的國防預算。但凡熟諳中國文化的觀察者,對此只會有一種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感。我們比拼數學,那哥們卻在拼命練習寫作。

蘇聯的軍事突出,除了累積自己,最要命的是歐洲的小心肝一直懸著、戒備之心從來不敢鬆懈。

但咱們一直是笑容可掬,和藹可親,歐洲人要考慮分享利益,沒關係,歡迎來分享發展紅利,我們正擴大開放。

中國不是蘇聯,不是日本印度,不是英法德意。

建國三十年,證明美國的軍隊是可以戰勝的;

開放四十年,證明美國的企業不是不可逾越的神話。

未來的競爭,核心不在於美國,在軍事和經濟之外,考驗我們的,是我們構建全球新格局頂層設計的能力,是我們推動這些頂層設計獲得全球認可和落地的能力。合縱連橫我們從來不缺,我們缺的是無人區的生存經驗。

最後一戰的線路圖

6

如果兩個強國長期不發生軍事衝突,而通過經濟、科技、文化等來實現競爭個三五十年,這種局面美國人有信心嗎?有心理準備嗎?

按照西方歷史的經驗,這是從來沒有的,所以他們稱之為修昔底德陷阱。

用軍事的力量將以軍事力量為自豪的強國擊敗;

用經濟的力量將以經濟實力為自豪的強國擊敗;

用科技的力量將以科技創新為自豪的強國擊敗;

最後,文化固然有較量,最終卻會走向大交流大融合。

這四步我們可以看作1949-2049百年征程的主脈絡。

最近十年來,我們會發現,只要是新的領域新的技術,東西方基本上都在同一起跑線,不少東方還能領先,而另一層面,東方在迅速應用和推廣上則更是勝人一籌,這就是紅日東昇和落日西沉的區別。

我們說了兩條分支,三五年或者三五十年。

三五年是美國人不要犯致命錯誤,而三五十年則幾乎是“歷史慣例”,歷史上總把東漢滅亡歸咎為“亡於桓靈”,其實,桓靈二帝時的頹相初現到東漢滅亡也就五六十年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