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到底有多遠?

五年用來做什麼?或者說,2025究竟想表達什麼?

七十年來,我們主導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工業化進程和城鎮化進程,那麼,我們獲得了什麼呢?除開GDP,除開各種數據,我們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學習規則,融入世界,而其他一切美好僅僅只是這過程中必然的副產品。

融入世界,世界才能認識你,而你對於世界才有更大價值。基於這個價值,你才能深入構築你的影響力,以及擴建你構築影響力的方式。這一兩百年曆史,從救亡到發展,無不在深層次的自我革命,為的就是這一點。這種特殊性,在於這兩百年曆史對於華夏而言,幾千年從來沒有出現過。冰川前的熊貓,冰川后的熊貓,別人驚為神話,而冷暖只有自知。此前不管是五胡亂華,還是滿蒙入主中原,其衝擊力都比不上1840年以來的全球列強圍剿華夏。

我們每年幾乎消耗全球70%的原材料,在此基礎上,我們的GDP究竟是多少,是匯率算法還是平均購買力算法靠譜,其實都已經不再重要。這一到兩年,我們藉此有意識提升定價權的能力,探索很多,效果很有限,但是,未來可期。

人民幣國際化到底有多遠?


未來一段時間,通過我們的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的進一步努力,基礎科學的長足耕耘可期,製造業高科技領域的突破可期,新興領域的彎道超車可期,以上三種,最大的收穫,則是將指數級提高我們的定價權能力。這個能力的到來,就是人民幣國際化成熟時機的到來。

而與之相輔相成,一則是我們重點參與乃至主導的各類國際多邊機構,還需要我們下大力氣深耕,尤其是那些新設機構,我們重點倡導的頂層架構還需要不斷系統推進落地,一則是華夏文化的全球傳播。一切都敵不過時間,隨著最初的嫉妒、恐懼、戒備的逐漸消失,隨著大趨勢的不斷清晰和明朗,哥哥相信,我們固然不追求不熱衷要求全球學習中國模式,我們不做第二個蘇聯,自然也不做第二個美國,但是華夏文化的魅力必然會自然而然獲得更公平的被關注瞭解,獲得更深入的傳播,得到西方更多民眾的理性對待。大交流大融合的必然結果而已。

源於歷史的經驗來看,歐美的影響力,如果單純從其經濟或軍事實力,均不足以在當前國際格局當中佔據如此厚重的權重,而正是有了其文化在近現代四百年以來的巨大張力,才讓其獲得了全球主導權,文化的加權效果不言自喻。

簡單的數學題,今天我們大致佔據全球經濟總量的15%左右,從經濟增長角度,再加上匯率調整角度,五到十年翻一番乃至更多,達到30%左右,基本上,全球格局又回到了四百年前的東西方平衡狀態,那麼,全球格局的頂層架構調整想必也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內涵,有了非常充分的基礎。

歷史的常態,自然不是單純的數字遊戲,而是戒驕戒躁、砥礪前行。

人民共和國,人民幣,在這樣恢宏的歷史現在進行時態中,即將由我們的雙手去實現更飽滿而深刻的含義。

今天的共和國,一面掃除四十年改開中各種附帶而生的亂象,一面藉助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迎接民族復興最後一公里征程。

全球化一榮俱榮,我們心繫復興,但同時還以更高格局提出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接時代,唱和全球。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擼起袖子加油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