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商學院丨屏蔽風險,論證流程的可行性(三)

德商學院丨屏蔽風險,論證流程的可行性

一般來說,經營模式的流程都由融資方設計,由投資方論證,設計和論證往往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其博弈的核心問題是流程的可行性。可行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是否可操作,是否可控制,是否可複製,是否可變現。

德商學院丨屏蔽風險,論證流程的可行性(三)

(3)可重複性,意味著經營流程的運轉不能滿足於一次兩次的成功,而是能夠無限次地複製成功。

當然,前面闡述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是可重複性的基礎,但是光有這兩點還不夠,要想使流程得以傳承,必須把前面所述的程序、規範、指標打包成模塊,凝固成為文字(或軟件),形成我們統稱的“模式”。

按圖索驥、削足適履孕育出教條主義,教條主義走到底就是意識形態化。模塊(模式)就是意識形態化凝固成的信條。教條與信條的區別好比簽字與蓋章,好比中醫藥方與西醫藥方,前者雖然也能做到可控,但是仍難以擺脫對人員素質的依賴。人是這個世界上最不確定的因素,一個教條要想成為模式,必須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為因素的干擾。

德商學院丨屏蔽風險,論證流程的可行性(三)

模塊化的第一個好處是易於傳承。一箇中醫經過望、聞、問、切開出藥方,可是同一個病症、同一個流程,換一箇中醫開出的藥方就不一樣。而西醫的方法是通過反覆臨床試驗,把經驗凝固在藥片裡流傳於世,這就可以擺脫對醫生經驗的依賴。這些凝聚著經典藥方的藥片就是模塊。自IT業誕生以來,很多經典的管理流程被凝固成為了管理軟件,等於流程被模塊化了。有了這樣的程序模塊,無論換了什麼團隊,上手就能運行,項目流程就具有了可持續性。模塊化的第二個優點是易於決策。它把複雜的決策變成了模塊的選擇。傳統中醫開藥方需要計算劑量,但是西醫開方只是簡單地選擇模塊和拼湊模塊(藥片)。管理軟件中也包含著各種模塊,有通信管理模塊、進銷存模塊、財務模塊、人力資源模塊、客戶管理模塊等,於是一個管理流程的打造,就變成了簡單的模塊選擇和拼接。有很多風險應對預案也被固化成了模塊,一旦發生意外,我們只需要在一號方案和二號方案中做出抉擇即可。

德商學院丨屏蔽風險,論證流程的可行性(三)

模塊化可以提高決策效率,降低失誤的風險,從而使成功變得可以複製。模塊化的第三個優點是易於控制。可控並不等於易控,把可控變成易控,等於把手動開關變成了自動開關。在模塊化的基礎之上,流程中每一個環節的決策都可以變成閉環的自動控制機制,然後交給最基層的員工傻瓜式處理。比如,我們把流程中遇到的情形分為A、B、C三種情況,然後分別預設三種應對的模塊化方案X、Y、Z.然後告訴一線的操作員工,當發生A情況時,就執行X模塊;發生B情況,就執行Y模塊;發生乙情況,就執行Z模塊。有了自動控制機制,就可以使決策的正確性在很大程度上擺脫對人員素質的依賴,使成功從一個高不可攀的事情,變成一個人人都可以重複實現的簡單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