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做了這些事,難怪孩子會厭學

學大教育專家指出: 孩子並不是厭惡學習本身, 而是厭惡學習過程中使他的一些正常需求 (自由、尊嚴、娛樂、休息等)得不到滿足! 學習是一種需求。 每個人都渴望學習並離不開學習。 真正的學習是自由的、積極的、發自內心的為追求更高層次的自我及尋找人生真諦而努力的過程!這也是每個人所追求的!

家庭生活佔據了孩子大部分時間,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不可或缺,家庭教育影響著孩子成長的人際規則、生活和學習習慣。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習慣,對於孩子未來發展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家長做了這些事,難怪孩子會厭學


孩子問家長問題時,家長直接告訴孩子答案。

孩子沒有經過思考,往往經過一兩天後就忘了。父母代替孩子學習,會養成孩子的遇難退縮的習慣和依賴心理。

家長做了這些事,難怪孩子會厭學


長期用物質獎勵孩子。

長期用物質來激勵孩子,孩子很容易認為,要他做好就必須獲得獎勵,給才做,不給就不會做,隨著年齡需要越多、越大的獎勵。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獎勵絕對不是物質。

家長做了這些事,難怪孩子會厭學


家長忙於掙錢,忽視對子女的教育。

只管給子女足夠的零花錢,卻從來不問他們錢的用途和使用計劃。孩子吃喝玩樂,無所事事,無所追求,沒有壓力,子女得過且過,進而導致厭學。

家長做了這些事,難怪孩子會厭學


因為孩子厭學,父母沒有控制情緒,經常打罵孩子。

孩子見到父母就壓力很大,本來就厭學了,因為學習又要被父母打罵,就更加討厭學習了。如果過分的關注孩子的學習,可能會更增加孩子的對立情緒,也可能會更惡化與孩子的關係。孩子在父母面前沒有安全感,也沒有成就感,當然也不會有自信。久而久之孩子也被打罵慣了,索性破罐子破摔,人也消極,對學習無所謂了。

家長做了這些事,難怪孩子會厭學


強迫孩子過度教育與學習。

作為父母總想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讓孩子受最好的教育。有的家長放假就不休息,強迫孩子上輔導班,想要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大,孩子和家長都覺得累,沒有精力放到學習上了。

家長做了這些事,難怪孩子會厭學

城市表情:暑假上輔導班去


父母陪讀陪做題,過度干涉孩子日常生活。

過度干預孩子日常生活,什麼事情都不肯放手讓孩子去做。或者無論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要站在身後指指點點忽略了孩子獨立性。這樣會造成孩子缺乏學習自覺性,難以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領悟要點,難以獨立解決難題,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離開了父母,孩子遇到不能自己解決的難題後,就會慢慢變得不再自信,對學習也變得反感。

家長做了這些事,難怪孩子會厭學


經常拿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攀比。

父母任意拿親情的權威去傷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甚至使他們產生絕望感,從而在內心深處疏遠親情。長此以往,孩子就會不願意表達,心情波動大,沒有親密的朋友,也不願意去信任別人。家長經常拿孩子和別人的優點作比較,容易讓產生一種自己什麼都不行的錯覺。反正怎樣都不如別人,乾脆也就不好好學習了。

家長做了這些事,難怪孩子會厭學

悲傷的孩子在哭


對學校和老師進行負面評價。

其後果是孩子對老師和學校完全喪失了好感,也喪失了學習的內驅力。

家長做了這些事,難怪孩子會厭學


未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對學習感到乏味,學習被動。他們感到學習是一種苦差事,簡直就是活受罪。學生自身對於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接受家長和老師強制灌輸,學習帶有盲目性,自然就缺乏學習的動力。孩子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漸漸開始注重別人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評價,迫於學校和家庭壓力,不得不每天揹著書包到學校得過且過。

家長做了這些事,難怪孩子會厭學

孩子男孩和他的爸爸讀了一本書

沒給予孩子學習指導,培養學習習慣。

不會學習的孩子學得苦,學得累,學得煩。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學好,但孩子並不清楚應該學什麼,學習到底有什麼意義。特別是孩子在入門的時候,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對於學習功課覺得無從下手,摸不著頭腦。缺乏正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會大幅下降,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就開始選擇逃避學習。

家長做了這些事,難怪孩子會厭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