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縣人民檢察院院訓新鮮出爐

編者按:檢察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法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察人員共同的精神家園。2018年是修水縣檢察院“檢察文化建設年”活動實施年,院訓徵集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徵集活動中,全院幹警積極參與,共徵得院訓35條,經過審查、初評、複評、終評,最終融合產生本院院訓為“尚法厚德、持正守和、篤學敏行、鼎新致遠”,共四層意思,十六個字,詳解如下。

修水縣人民檢察院院訓新鮮出爐

尚法厚德、持正守和、篤學敏行、鼎新致遠

一、價值引領:尚法厚德

尚法意為崇尚法律。《說文解字》:“尚,上也。”《列子·說符》:“國者,必以奉法為重”。首先檢察人員要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司職法律監督職權,信仰法律、敬畏法律、守護法律,必須比社會大眾更具有尚法的精神和行動。其次檢察人員必須運用法治思維方式依法履行職務。要精研法律,深刻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原則,準確適用法律,強化法律監督,把確保法律正確實施作為己任。

厚德意為增厚美德。《易經·大象》:“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首先,檢察人員要有至公至誠的職業操守和職業良知。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政治品德,在執法過程中恪守以“忠誠、公正、清廉、文明”為內容的職業道德,保持良好的職業形象。其次,是指檢察人員要有良好的個人修養和道德品行,模範遵守社會公德,養成廉潔奉公的職業習慣,樹立檢察人員的人格魅力和檢察機關的法治權威。

二、行為標尺:持正守和

持正,意為持守公正。《史記·東越列傳》:“繇王不能矯其眾持正。”《正氣歌》:“君子,守中持正。不辱人,亦不受人所辱。”檢察人員要為人正直,恪守正道,不偏不倚不縱不枉堅守客觀性義務,保持對案件事實的容觀評判,弘揚正氣,堅守正義,決不能歪曲法律、濫用權力、徇私枉法,做到堂堂正正、正大光明,努力使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守和意為守中致和。《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故貴在守和。”《禮記·表記》“邇臣守和,宰正百官,大臣慮四方。”檢察人員必須要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重要趨勢,豐富為民便民惠民舉措,要保持客觀的立場、理性的思維和謙和的態度,深入基層,傾聽民意,服務群眾,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最佳統一。同時,還要求檢察人員提高溝通協調能力,贏得各方的尊重與信任。

三、能力保障:篤學敏行

篤學意為認真求學。《三國志·吳志。孫瑜傳》:“濟陽人馬普篤學好古,瑜厚禮之”。檢察人員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好學的進取精神,不僅要精通法律專業知識,還要廣泛涉獵自學、哲學、人文歷史等各方面知識,養成愛學習、勤學習、善求知的良好習慣,豐富知識儲備,不斷提高自身履職能力。敏行意為行動敏捷。《論語·里仁》:“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檢察官不能坐而論道,要注重實踐,提高能力,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把先進的執法思想和理論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體現在具體執法辦案中,敢於監督、善於監督,雷厲風行、立說立行,做到知行合一。

四、發展目標:鼎新致遠

鼎新意為去舊更新。《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檢察人員要保持旺盛的鬥志,在新時代精益求精與時俱進,勇於改革創新,大膽探索實踐,破舊立新,既要有破舊的勇氣,還要有立新的招數,為檢察改革貢獻智慧。

致遠意為追求卓越。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洎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檢察人員要有固守寧靜的襟懷、登高望遠的膽識、遊刃有餘的本領和百折不回的勇氣,銳意進取,勇於擔當,堅定不移地把檢察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要通過文化建設,促進幹警的全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